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家教世界》2009,(6):43-43
老师把两只分别标有甲、乙字样的玻璃瓶放在讲台上。甲瓶中仅有一点水,而乙瓶中的水快要溢出来了。老师问学生:"如果把甲、乙两瓶分别比作甲、乙两人,你们看,谁是穷人?谁是富人?""甲是穷人,乙是富人。"学生回答。"为什么?""因为甲瓶水少,说明甲拥有得少,所以是穷人;而乙瓶水多,说  相似文献   

2.
题目实验室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Na_2CO_3溶液.为测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以下实验:①量取25.00mL甲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入乙溶液15.00mL,共收集到224mL(标准状况)气体.  相似文献   

3.
题目:24千克水被分装在三个瓶子中.现把甲瓶的水倒一部分给乙、丙两瓶,使乙、丙两瓶的水比原来增加1倍。倒完之后.又把乙瓶的水倒一部分给甲、丙两瓶.也使甲、丙两瓶的水比瓶中已装有的增加1倍。最后.将丙瓶的水按照上面的要求倒一部分给甲.乙两瓶.这样倒了三次后.三瓶水变成了一样多。问这三个瓶子中最初各装水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4.
产品配套应用题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研究速度和效益的一类应用题.现以两道题为例谈谈这类题的解法,供教学参考.例1制作甲、乙两种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如图),需用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硬纸片,且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150张正方形硬纸片和300张长方形硬纸片可供制做甲、乙两种纸盒各多少个?这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21页的问题5.原解答已通过设直接未知数给出.为拓宽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5.
春节前,李明的爸爸买回两瓶同样重的色拉油,买回的当天烙饼用去了甲瓶油的3/5千克,爸爸说甲瓶色拉油不如前几次买的好,妈妈说哪天烙饼再用乙瓶的油看看怎样。过了两天,用去乙瓶油的3/5,李明的爸爸.想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就问李明:“你说这两瓶色拉油哪瓶用得多?”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在讲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课时,作了一些改进,效果较好,特写出来与同志们一起学习、研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首先准备好两个大小相同的广口瓶和两个大小相同的玻璃钟罩,钟罩底部涂上凡士林,放在玻璃板上。接着,利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出二氧化氮,充入广口瓶中,用涂凡士林的表玻璃盖好,设为甲瓶;立另一个广口瓶中滴入数滴溴,同样用涂过凡士林的表玻璃盖好,设为乙瓶;调整两瓶的颜色,使达一致。然后,分别将甲瓶、乙瓶倒转与两个钟罩口对齐,迅速抽出表玻璃。不久,即可看到两个钟罩中颜色显著不同。做完实验后,给学生讲清楚,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有一个化学平衡的问题,其反应式两边的体积数与分子数为:  相似文献   

7.
对初中化学[实验3-4]的改进鄂州市教研室杨国安(436000)一、装置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二、操作1.在贮气瓶中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盖上玻璃片。2.点燃小烧杯中阶梯上的两只短蜡烛。3.将导气管伸入小烧杯的上部。4.打开弹簧夹。5.移开玻璃片。三、注...  相似文献   

8.
一个大气压小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很多 .其中的覆杯实验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如图 1所示 .但学生往往认为纸片是被水沾住的 .所以对该实验可作如下改进 :图 1         图 2  取一空矿泉水瓶截取瓶口部分约三分之一 ,把截口磨平 ,并在瓶盖上钻一直径约 1毫米的小孔 .实验时 ,用拇指和中指拿住瓶子 ,食指按住盖上的小孔 ,截口向上 ,并装满水 ,盖上硬纸片 ,用另一只手压住纸片并把瓶子倒转过来 ,松开压纸片的手后 ,纸片不会掉下 ,如图 2所示 .如松开压住小孔的食指 ,则纸片和水都会掉下来 .该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彻底打消了学生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以10种北方常见蔬菜为供试植物,结合土壤软体动物高突足襞蛞蝓对食物的选择性来设计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提升生物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碘化钾溶液变质的原因关于碘化钾溶液变质的原因,在《化学教学》所刊登的文章中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见光变质”(97,1,10);另一认为是“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变质”(97,10;9).为了探明碘化钾溶液变质的真正原因,笔者进行了下列实验:1.将刚开瓶启用的少量碘化钾固体,溶解在用煮沸法除尽空气的蒸馏水中,制成碘化钾溶液.然后向甲(无色)、乙(棕色)两试剂瓶中各倒入约占容积一半的碘化钾溶液.2.向甲瓶中通入氮气,以充满瓶中剩余的空间,并用橡皮塞塞紧;让乙瓶气相部分仍保留空气.然后将甲、乙两瓶正…  相似文献   

11.
a .硬纸片盖水杯 :杯中装满水后盖上硬纸片 ,用手按住纸片与杯一起倒置 ,松开手后纸片不掉 ,水不流出。b .瓶吞鸡蛋 :瓶底铺层沙子 ,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放入瓶内 ,在火熄灭前用剥皮熟鸡蛋堵住瓶口 ,鸡蛋会被压进瓶内。c.烧瓶吸水 :向烧瓶里倒入一些热水并摇动 ,约 1min后将热水倒出 ,倒插入水中 ,水会迅速上升到烧瓶内。d .烧瓶吸试管 :烧瓶中注满水 ,将一支比瓶颈稍小的试管口向上插入 ,一起倒转口朝下 ,水慢慢流出 ,试管上升。e.皮碗 :用力挤出皮碗中的空气 ,再向两边拉 ,两皮碗能连在一起 ,不易拉开。f.空管提水 :去掉圆珠笔两…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教材中关于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演示实验,用燃烧的蜡烛检验氧气是否减少是正确的。问题是甲瓶中氧气量远远小于2156.助燃作用太弱.而CU。量远远大于0.03%,CO2不助燃有灭火作用.蜡烛熄灭可能是0。减少和COZ增多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证明单纯是氧气减少所致、为了消除CO。对验证O。多少的影响.应该在甲、乙两瓶中加入N。。OH溶液吸收CO。,这样甲、乙两瓶中气体只有O。多少的差别,从而能科学地证明甲瓶中蜡烛熄灭是种子呼吸时吸收了氧,使氧气减少所致.也只有这样才更符合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方法。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如…  相似文献   

13.
让你的同学捏一张硬纸片。如果他放手, 你能立刻用两个手指把硬纸片夹住吗?经过反复实验,你都很难做到。如果你自己一手捏着硬纸片,另一只手做好夹的准备,你会一夹一个准。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以啤酒为诱杀剂,通过对不同生产年限的温室以及同一温室的不同季节、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段蛞蝓的危害规律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蛞蝓在温度高、湿度大生产年限长的温室内危害严重;春、秋两季是蛞蝓危害活动的主要时期;一天中在19:30-21:00为蛞蝓取食高峰期,是诱杀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1皮碗实验皮碗2个、玻璃1块,把两个皮碗对压在一起,排出内部气体并往外拉,感觉费力,说明有大气压存在。另外,把两个皮碗压在玻璃上并往上提,可把玻璃提起。2纸片托水在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轻轻倒置或斜置,纸片均不脱落,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瓶吸水球在小气球中装适量的水扎住口,其直径比瓶口略大。用纸条或绵团蘸少许酒精,点燃后放入瓶中,稍许,把水球盖在瓶口,发现球被吸入瓶中。4大管吃小管取大、小两只试管,小试管应能放入大试管中。在大试管中装满水,把小试管正放入大试管中一部分,使两试管倒置,会发现随着大试管中…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教科书里"大气的压强"的课文中一直沿用"将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水和硬纸片也不会掉下来"的小实验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课文中还同时安排了另外两个小实验).由于该实验取材方便、效果明显,在课堂演示中往往被教师选中.但值得提出的是,学生对实验的结果常常提出质疑:认为硬纸片不会掉下来,不是大气压的作用,而是被杯子"吸"住的.于是教师不得不再作解释,说:如果用手向下轻敲纸片(边说边做),水和纸片立即会掉下来.杯中的水重不是比轻敲纸片的力要大得多吗?开始水为什么没有将纸片压掉呢?可见是大气压将纸片向上托住的.这时仍有学生辩白:轻敲纸片时,纸片与杯口密合不好,杯子"吸"不住硬纸片了.可见学生依然没能走出"是纸片被杯子吸住"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教科书里“大气的压强”的课文中一直沿用“将杯中装满水 ,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 ,水和硬纸片也不会掉下来”的小实验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课文中还同时安排了另外两个小实验 )。由于该实验取材方便、效果明显 ,在课堂演示中往往被教师选中。但值得提出的是 ,学生对实验的结果常常提出质疑 :认为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不是大气压的作用 ,而是被杯子“吸”住的。于是教师不得不再作解释 ,说 :如果用手向下轻敲纸片 (边说边做 ) ,水和纸片立即会掉下来。杯中的水重不是比轻敲纸片的力要大得多吗 ?开始水为什么没有将纸片压掉呢 ?可见是大…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把科学定义为“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重在体现把科学作为探究过程来传授。也就是说 ,自然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两点浅显的看法。a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兴趣是在一种好奇的情景和需要的基础上萌发的 ,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在平时的自然教学中 ,我们发现一个小实验、一个小游戏 ,甚至是一句鼓励的话 ,就能把学生引入探索的情景。如教学《大气压力》时 ,教师拿出一只空杯子 ,装满水 ,然后盖上一张硬纸片 ,问学生 :“我把杯子倒过来会怎样 ?”学生回答 :“水会流出来。…  相似文献   

19.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香烟的烟雾比使用柴油为燃料的汽车产生的尾气危害更大。在实验用的一家车库里,研究人员在关闭车库大门后只留下6个通风口的情况下,让2升排量汽车的发动机在车库内运转30分钟;然后在同样的条件下,让3只香烟连续燃烧30分钟。研究结果显示,在点燃香烟的情况下,车库内粉尘的污染程度比室外的高15倍,而启动汽车发动机时的污染程度仅比室外高1倍。研究人员还证明,香烟烟雾对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呼吸系统都具有严重的伤害作用。更“毒”的香烟烟雾@碧然  相似文献   

20.
题目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只可能是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现做如下实验:(1)若取440 mL甲溶液与120 mL乙溶液反应,产生1.56 g沉淀;(2)若取120 mL甲溶液与400 mL乙溶液反应,产生3.12 g沉淀;(3)若取120 mL甲溶液与440 mL乙溶液反应,则产生1.56 g沉淀.试通过计算和推理判断:甲为____溶液,甲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乙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