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丘 《中学生物学》2012,28(11):42-43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了三点: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人体的呼吸"是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6章"能量与呼吸"第2节"人体的呼吸"的第二课时的  相似文献   

2.
“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初中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探究实验.探究不同食物样品中储存的能量,是对不同食物样品储存的能量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此探究实验教材没有给出统一的实验装置,实验前需要师生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食物热量测定仪.  相似文献   

3.
教学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是学生在前一节课学习了食物分类的基础上,学习怎样设计实验,发现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1.食物中营养成分——淀粉、蛋白质的鉴别方法(在实验室中);2.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动手、观察、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正>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发生着变化,化学实验教学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一、新课程下化学实验的设置情况简介化学实验在新课程的高中化学课程中是以两种方式来加以组织的.一种是分散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分散在《化学1》和《化学2》及《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  相似文献   

5.
<正>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法"是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中的内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对该实验提出了活动建议:"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目的是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口腔中的化学消化现象,初步体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6.
陈红亮 《现代教育》2013,(6):114-114
在新课改理念下,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以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的教学为例,谈谈通过创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设计与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导入课题以历史故事导入课题。1740年,英国海军上将率领海员组成的船队作海上旅行。半年后,许多船员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大部分船员因疾病而死亡。故事讲完后创设一系列的问题串:(1)他们得的是什么怪病?(2)这种怪病是缺乏什么食物造成的?(3)我们如何预防和治疗这种怪病?通过让学生思考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角维生素C。本节课,就通过实验,亲自来比较一下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二、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7.
学习能量是英国教育界近几年兴起的关于“学会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许多实验也证实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量”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和环境中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教师的教学机智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量,教学中运用挫折教育、鼓励教育、培养发散思维,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等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量,开挖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出现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第五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之中。在整个课标中,从众多"理念"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所占的比例好像不是很大,但是它的作用比较大,人们往往"摘取"它以表示自己教学理念的先进。至少,在批评教师的课堂讲析方面,它是一条很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化学教学》2 0 0 2年第 2期刊登的《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一文记叙的一次学生实验设计活动的确令人耳目一新。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 ,实验事实是化学的基础 ,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感性认识的基础 ,更是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源泉之一。让学生参与实验 ,而且是在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经独立思考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目的地进行的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无疑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学习也学会了运用。其做法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在这里 ,本人…  相似文献   

10.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第四章《电磁感应》第三节。)一、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思路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索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的学生,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探究式学习被前所未有的重视了起来,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多来,新理念新思想已进入了每一位老师的心田。教师们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对探究学习的研究,我们的数学课堂“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追寻守恒量——能量》是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的内容,这是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启发性的一节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在探索能量概念过程中那种不懈追求的精神.该节课在开头引用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恩曼的话:有一个事实,如果你愿意,也可以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引导下,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地理课程。《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对于模块设计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覃遵君老师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策略》(《中政参》高中版2012年第1—2合期),收获颇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理念之一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探究性,以强化实践环节和探究环节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师生的主动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和课时之间的矛盾,教  相似文献   

15.
现行小学《自然》课本中,有一篇课文题目叫《有趣的食物联系》,我教此课时,曾结合与本文内容有关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蛇与庄稼》一文来学习,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有趣的食物联系》,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指导儿童认识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  相似文献   

16.
课堂背景任老师是一位小学科学教,执教已七年多。《面包发霉》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界》中的第三课。任老师先后次讲过《面包发霉了》一课,她经对本课的教学活动作过多次入思考。两次教学呈现出的教情景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们将两节课的课堂实录中相同两个教学环节作一对比,进行析,或许会有一些收获。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体上的霉;能够通过设计控制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的条件;能够用图和文字描述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知道霉一种真菌;知道食物发霉的原;掌握防止食物发…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育起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课程准(实验稿)》中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很的要求。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用性、创造性学科。《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简称《新课标》)指出:“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实验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进行创新、改进以及优化,在保证现象明显的前提下,实现微型化、全封闭和无排放,可以使绿色化学的理念深刻于学生心中。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再设计教师首先要读懂教材,善于抓住教学目标,并且围绕主要目标设置教学活动,对教材进行再设计。如我在上《食物的营养》《、人的生长发育》《、消化器官》时,设计了4个内容,分别是《认识食物的营养》《、饮食与健康》《、选择健康食品与人的生长》《、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第一课时,从记“录我一周中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开始,讨论和交流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及辨别方法,进行营养成分的检验。第二课时,小组讨论并交流什么是科学饮食,教师提供淀粉、脂肪、蛋白质能量的资料及相应年龄段每天所需要的能量,让学生计算一周中食物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6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十课时的教学内容。表内乘法是学生刚学乘法接触到的内容,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表内乘法中乘法口诀的学习是低年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学习了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