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日,我刚下课走出教室,突然听到校门口有人大声喊:"宋老师,有你一封信。"哦,是邮递员在喊我。走过去一看,呀,是一个大信封。我忙拆开,顿时愣住了——是一本小学版《山东教育》杂志。难道我在《山东教育》上发表文章了吗?边寻思,边迫不及待地打开杂志浏览。突然,《由拉手刹、摘空挡、下车想到的……》一篇熟悉的文章映入我的眼帘,呀,我的文章!我在省级正式杂志发表文章了。一股兴奋激动  相似文献   

2.
李茂学 《山东教育》2007,(11):11-11
《山东教育》2007年第7期刊发的《谁来救救小学教育》一文我最喜欢。它说出了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的心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不足与危机,道出了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的无奈。我作为一名农村普通教育工作者。在此呼吁:“谁来救救山里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刘云 《山东教育》2004,(34):34-34
我任教于一所农村小学,由于条件较差.没有什么教育名著可以拜读,唯一能获取教育教学营养的就是《山东教育》了。对于《山东教育》,我是每期都看,每篇必读,并做了大量的阅读笔记。  相似文献   

4.
《山东教育》2006年第25期刊发的《拿什么拯救你,农村教育》一文,深深地触痛了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更能体会到农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无奈和尴尬。这篇文章道出了我们许多农村小学校长的心声——谁来关心我们的农村小学教育?谁来支撑我们的农村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5.
初识《山东教育》,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下课后,我总爱到老师的办公室去玩。许多老师的办公桌上都有《山东教育》,看到老师们捧着它津津有味地阅读,我既羡慕又好奇。我问老师:“老师,什么好书呀?能不能让我看看?”老师笑着说:“这是专给老师们看的,你小孩家,看不懂。”  相似文献   

6.
读者反馈表     
《山东教育》2006年第25期刊发的《拿什么拯救你,农村教育》一文,深深地触痛了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更能体会到农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无奈和尴尬。这篇文章道出了我们许多农村小学校长的心声——谁来关心我们的农村小学教育?谁来支撑我们的农村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7.
纪成涛 《山东教育》2007,(11):12-12
《山东教育》2006年第25期刊发的《拿什么拯救你,农村教育》一文,我本来是没有读过的,可我读了2007第7期李守永校长撰写的《谁来救救农村小学教育》后使我兴趣骤起,于是也拜读丁黄明老师的《拿什么拯救你,农村教育》,继而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潍坊的"幸福教室"之旅结束了,留在头脑中的,当然不仅仅是李虹霞老师如水的眸子和迷人的微笑,也不仅仅是孩子们天籁般的童声和朝气蓬勃的精气神儿!看到"幸福教室"的种种,我不由得想起了美国的第56号教室,想起了雷夫老师的"家"。雷夫·艾思奎斯老师创造了全美教育的一个奇迹,被《纽约时报》称为"天才与圣徒",《每日新闻》则称他为"当代的梭罗"。25年来,他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教师,该校是美国第二大小学,位于洛杉  相似文献   

9.
我有些奇怪,在局机关工作时,也曾来过这里,那时怎么没发现教室的破旧、师生的无精打采?也许是因为一切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了吧。我也情不自禁地一声叹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农村小学咋还这么难?  相似文献   

10.
喜欢《山东教育》,由来已久。20年前,《山东教育》是学校里唯一的教育类刊物。那时候,在农村小学,她是指南针,是指路灯,是乡村老师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当我们混沌的时候,翻阅她,会让人产生耳聪目明的感觉。喜欢《山东教育》,有很多理由。一、《山东教育》是老师们的心灵家园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我曾经自费订阅过其他一些比较知名的教育类刊物,经常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那  相似文献   

11.
许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这么一个习惯;和学习一起晨读。当我骑着自行车,从小学校低矮的院墙旁经过的时候,便听见一些用功的孩子正大声朗读着“桂林山水甲天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到了学校,我便携一本或最新或泛黄的《山东教育》从教室的后门悄悄地走进去。  相似文献   

12.
许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这么一个习惯:和学生一起晨读。当我骑着自行车,从小学校低矮的院墙旁经过的时候,便听见一些用功的孩子正大声朗读着“桂林山水甲天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到了学校,我便携一本或最新或泛黄的《山东教育》从教室的后门悄悄地走进去。  相似文献   

13.
来自偏远农村学校的我,第一次有幸参加全县“小学百节优质课”评选活动。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也从来没有与城里的孩子面对面地交流过。我多少有些紧张。提前到教室与学生沟通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凡是熟悉我的人,都了解我对《山东教育》的钟爱。自1985年夏天我教小学语文以来,期期的《山东教育》我都有顺序地排放在书架上。从“魏书生的谈话法教学”到“上海育才中学的茶馆式教学”,从“李吉林的情景教学”到“张伟的球形教学”,又从“丁日新先生的谈农村教育”到“王牧天老师的谈教学艺术”,我篇篇必读,一字不漏。  相似文献   

15.
正在山东潍坊市北海双语实验小学有一间"幸福教室",教室里有32名来自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和班主任李虹霞老师。教室四周布满了学生的作品:绘画、书法、工整的作业展览和各式各样的手工制作……这里的孩子各个充满了自信和快乐。这是一间像家一样亲切温馨的教室。孩子们动情的朗诵《我的祖国·我的母语》让我心潮澎湃,一首《光阴的故事》唱出了孩子们稚嫩的梦想,悠扬的葫芦丝吹出了美丽的《神话》,整齐的口风  相似文献   

16.
不知不觉,《山东教育》已经陪伴我走过了7个春秋。《山东教育》,我的启蒙老师。2004年,在我第一次踏入我所任教的学校时,教导主任就给了我几期《山东教育》。我津津有味地读了好几遍,被里面的精彩内容深深吸引。《快乐点滴》告诉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会有许多许多的快乐,这无形中减轻了我的紧张和胆怯。《飞鸽传书……》教给我如何恰当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使我的"底气"更足了。《新课程新理念新做法——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  相似文献   

17.
张彦娟  杨思博 《河北教育》2011,(9):F0002-F0002
刚走进衡水市利民路小学教室,一位老师就将一本装帧讲究、制作精美、图文并茂的《小学情感化日常教育评价手册》递到了我的手中。  相似文献   

18.
昌邑市北孟镇角兰小学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学校,出了北孟镇,很少会有人知道有这么一所小学,但是,学校的刘校长却是个南里北庄家喻户晓的人物。我早就听人说刘校长说话风格与众不同,但是半信半疑。直到今年夏天被调入角兰小学,我才信服了那句古话:“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有人搜集过他的语言编成《刘校长语录》,现摘录几条,以飨读者。语录一:跑步也是一种锻炼。一个教师如果经常在教室或者办公室前奔跑,肯定不雅观,但是角兰小学的教师和学生经常看到刘校长在校园内奔跑。这不,校长室电话铃又响了,只见刘校长从三年级教室飞奔而出,…  相似文献   

19.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开始读《山东教育》了,这话听起来很诡异,其实是真的。因为我的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她订阅了这份刊物,我当时是个"小书迷",家中凡是有字的书我都会翻来看看。《山东教育》就这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七十年代,我就和《山东教育》结了缘。那时我是一个民办教师,月工资只有4元,可我每年都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订阅《山东教育》。 是《山东教育》帮助我熟悉了小学语文、数学教学大纲,掌握了教材教法,学习了全国各地的先进教学经验,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1978年5月,我县用同一数学试题抽考、我教的五年级班学生数学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