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成为许多居民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其中城镇居民到城郊型生态农业旅游地观光休闲成为近年来的旅游趋势。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木老乡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被列为南充市生态农业旅游试验区。为了防止严重的水土流失,该乡积极开发立体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旅游由此得以形成并得到一定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南充市木老乡生态农业旅游起源、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供了相应对策,可为木老乡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态农业旅游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全国很多地方一轰而上盲目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因此对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需要进行研究。本文用分析法研究了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功能、特征和模式,并提出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浅谈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意义,分析了其开发功能、模式和特征,探讨了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木老乡为研究对象,选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四个方面对生态农业旅游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木老乡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威胁,适合进行开发;通过社区参与生态农业旅游,在"政府+社区"的共同努力下进行合理规划,发展有特色的"垂直生态景观模式;"进一步完善社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各级政府支持的力度,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突出本地生态农业旅游的特色,是实现该地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从治理水土流失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营造生态经济林以恢复植被,培养种苗为退耕还林和城市园林提供苗木,开展观光旅游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土地出租实施“业主经营“的“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化技术与示范.通过对试验区和试验辐射区的研究,结合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化经营的特点,提出了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化经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凤凰山青水秀,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凤凰苗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备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但是在旅游为主的现代化冲击下,封闭的苗寨正走向开放,加之无序开发、恶性竞争及有效管理缺失,这些问题将成为凤凰苗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分析了凤凰苗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并对之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的高速发展,旅游业与自然环境等旅游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倡导并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我国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全面而雄厚的物质保障的基础之上,并促使旅游可持续发展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同时要建立具体可行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体系和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旅游发展的三个最新理念,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各自明确的理论、实践和运行方式。生态旅游是旅游循环经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工具,旅游循环经济涵盖了生态旅游而且内容更广泛,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旅游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和旅游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旅游发展由生态旅游向旅游循环经济推进,最终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一些地方旅游资源在粗放式经济、盲目开发等不合理利用下正受到损害,因此,促使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应用,合理的开发离不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渗透。持续发展的涵义有3个最基本的要点:一是公平性原则;二是持续性原则;三是共同性原则。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进行游览活动与社会环境系统关系变化的一种规范。文化旅游的市场潜力无限,只要开发角度新颖、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充分挖掘独特的民族文化精髓,可供利用的资源将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10.
自从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以来,如何有效地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一直是旅游学研究的热点和旅游研究方法的难点。文章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足迹评价方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生态足迹在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2071,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88.6867%;其次是餐饮,为7。4457%;再其次是住宿,为3.5442%。而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3963256,生态占用指数为0.5226。旅游发展处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的压力在旅游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系统是安全的,但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后文章指出了旅游生态足迹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缺陷和测度出现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
都市农业与都市农业旅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都市农业是城市经济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它除了具备最基本的商品生产功能以外 ,还应当具备生态建设、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都市农业旅游是在都市农业的基础上 ,通过对都市农业的功能进行开发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与其他纯粹的自然风光旅游或人文景观旅游不同 ,都市农业旅游是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 ,具有产业经营的双重性、旅游资源的高品位、客源市场的特殊性、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性等特征 ,代表了后工业社会旅游发展的新倾向。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观光农园、旅游农庄、生态农业村、科技农园等。发展都市农业旅游要以农业生产为本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突出旅游活动的娱乐性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2.
魏显阳 《华章》2007,(6):14-14
中国旅游文化与旅游关系紧密,不可分割.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是中国旅游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叙述了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阐述了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的高速发展,旅游业与自然环境等旅游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倡导并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我国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全面而雄厚的物质保障的基础之上,并促使旅游可持续发展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同时要建立具体可行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体系和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峨眉山,拥有丰富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它不仅属于中国,而且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本文分析了峨眉山的旅游价值,并对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探讨,认为应当在保持世界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其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有效保护、永续利用、使其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当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同质化倾向突出、缺乏乡土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基础设施落实等问题。龙胜各族自治县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背景下,竞相清洁村寨,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盘活乡村旅游资源,走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低碳经济大背景下,旅游城市物流现状并不容乐观,能源消耗大、碳排放超标,旅游景观遭受污染、破坏,政府缺乏统一规划,物流企业动力不足等等,因此,旅游城市如何将旅游与低碳物流融合为一体,实现旅游、经济、资源、环境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当前旅游物流现状和发展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低碳旅游物流系统、建立多方共赢的低碳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等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精致城市,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促使扬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低碳化道路。在拥有政府、经济、技术三大支持与资源优势的条件下,扬州乡村低碳旅游模式需要政府、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推进。扬州市、县政府应构建乡村低碳旅游产业体系,乡村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公司与旅行社等旅游经营者应提供乡村低碳旅游产品及服务,旅游者应践行乡村低碳旅游行为。  相似文献   

18.
袁清 《华章》2011,(15)
河南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河南乡村旅游资源,实现河南乡村旅游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对河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设想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生态农业旅游在国内逐渐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大力发展该项目,国内很多省市相继开发或建立起很多具有鲜明特征并有很强代表意义的生态农业旅游景区。但由于其处于发展初期,其独有的经营方式还没有形成规律,在其市场意识、经营观念、管理特色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旅游生态安全是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之一,近年来由于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景区对旅游与生态安全的关系问题,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引发了旅游开发与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旅游景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旅游生态安全的问题,制约了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前人对生态安全研究为基础,针对山西省旅游发展中及其景区出现的一系列生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旅游开发中景区旅游生态安全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