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重阳  张健娣 《寻根》2008,(1):110-111
一年前,我从河东博物馆年届八秩的石刻专家吴均老先生处,见到《柳宰相墓记》碑刻拓片。吴老说,此碑刻文献是河东乃至全国柳氏家族研究的一个新发现,有重要价值。问清碑拓出处后,一种实地考察、寻访“柳宰相”墓地的文化情结,积聚心头。2007年立冬之日,我们在夏县广电局解宝龙处长等陪同下,直奔柳宰相墓地所在地胡张乡柳村。  相似文献   

2.
任崇岳 《寻根》2003,(3):127-132
河南省太康县古称阳夏,秦王嬴政二十三年(前224年)始建阳夏县,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更名为太康县,以迄于今。这里人杰地灵,特别是魏晋南朝时期的谢氏家族,更是人文荟萃。翻开《晋书》、《宋书》、《齐书》、《梁书》,便有一批阳夏谢氏名人跃入眼帘,他们中有东晋名相谢安、东晋宰相谢混(谢安孙);南朝宋宰相谢晦、谢,南朝梁宰相谢举、谢嘏;有在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的名将谢石、谢玄,武将谢尚、谢万;有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学家谢道韫、被誉为“山水诗祖”的南朝诗人谢灵运、谢惠连、谢、谢瞻、谢晦、谢庄等。诚如宋代文豪苏轼…  相似文献   

3.
2000年新春伊始,贺岁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在首都长安大戏院隆重首演,此后频频“叫座”长安,“好声”如潮,似一股强劲的“贺岁”风一扫沉闷的首都舞台。  相似文献   

4.
唐代宫中的閤门,关乎朝会、朝见、请辞等重大政治活动,文章从閤门之设与入閤礼仪的内容入手,探讨了这种制度的演变与唐代政治的关系,揭示出唐代朝对仪式有正殿向便殿转移的趋势。正殿与便殿均有閤门之设,便殿的奏对大权为宰相与閤门使所把持,入门时须验鱼袋,入閤后还有"索扇"这一程序。唐代中后期设置了閤门使,主要由宦官担任,逐渐侵夺了本属于中书通事舍人的权力。  相似文献   

5.
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2008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揭晓,中国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的图书《之后》,荣膺2008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称号。这是连续第5年中国图书在这项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图书设计评奖活动中获奖。本着“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工作要求,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从2003年开始,每年面向全国组织“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以参加次年度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和展出。2007年全国共有22种图书荣获“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并全部参加了2008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相似文献   

6.
周书灿 《寻根》2012,(1):111-114
姓氏来源十分复杂。以卢姓为例,古代文献中就举出了几种主要的来源:1.齐太公后裔,以封邑为姓。《元和姓纂》卷三记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记载与此相同。  相似文献   

7.
王钰 《世界文化》2002,(6):14-16
法国作家安东·德·圣艾修伯里所写的《小王子》一书,创造了一个令人无比神往的梦幻情景。它既非童话也非寓言,准确的说,是一个给大人看的童话。书中的主要故事是“我”飞机失落在沙漠里遇到一个永远长不大的、来自一个虚构的星球上的“小王于”,小王子以十足孩子气的口吻转述了他的旅行和他的十分稚气的追寻探问——那种孩于气的简单,让人明知是非现实的,但读过后任何一个读者也要深深地为之感动。因为小王子的那个世界离我们太远了,但又是我们心中无时不在企盼着的。也许我们在为日常性的事务奔波(“我”忙于修我的飞机)的同时,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无时不在渴望着小王子的那个世界——虽然它虚幻,但恰囚虚幻而无比美妙。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末期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据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自幼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立志报国。“及长,尝为委氏吏”,负责管理仓库;“尝为司职吏”,帮别人管理牧场。其后“为中都宰”,主持一县政务,时仅“一年”,便政绩卓著,成为“四方皆则之”的榜样。正因为这样,他便由“中都宰”升为主管建筑工程的“司空”,后又再升为掌管刑罚的“大司寇”,直至“年五十六,由大司寇摄行相事”,即同时代理宰相职务。而且,孔子“与闻国政三月”,便在国家与社会管理的许多方面做出显…  相似文献   

9.
《中外文化交流》2014,(10):49-50
尽管早有人预言纸质出版物即将灭绝,们芝加哥艺术学院却一如既往地在为出版事务忙碌。对该机构而言,“出版”既是其《使命声明》中明确提出的要务之,又是实现教育职责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沈琨 《寻根》2002,(1):47-53
这是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吴喻时过晋公祠留下的一首怀古诗。晋公祠是唐朝宰相裴度祠堂。裴度封晋国公,故名。晋公祠位于今山西运城闻喜县城东门外,诗中所谓“黄河水曲太行巅”也。  相似文献   

11.
我的藏书     
我每次查看我的书架时,往往想起兰姆说过的“褴褛的老兵”。我的书并非全从旧书摊上买来的,其中许多书在我到手之前,封面崭新整洁,有些甚至装帧富丽馨香呢。可是我搬家如此频繁,每换一次住所我这不多的藏书受到的待遇总是如此粗鲁,加之我平时对它们的极少爱护(因为在处理实际事务上,我是懒惰、不称职的),所以就连那些最漂亮的书也都露出了不爱惜的痕迹。大钉子钉进书箱,损坏的书就不止一本了——这才是它们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极好的例证。如今,我有了闲暇,心情也安宁了,我发现自己变得仔细起来了。这  相似文献   

12.
李嘉球 《寻根》2013,(5):137-140
范成大(1126-1193)是南宋名臣,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又是著名诗人,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合称“南宋四大诗人”。
  范成大的籍贯是哪里?读过历史、文学史的读者一定记得他是“吴县人”(今属苏州市)。《宋史》《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等权威典籍也都有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一 “杨家将”是一则妇孺皆知,流传千古的反映宋代“金刀令公”杨业一门忠心保国为民的故事。熟知这个故事的人,自然知道宋代有位有名的宰相叫寇准。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闰九月,大辽国的萧太后与辽圣宗挥兵大举进攻宋王朝,先后攻占了宋朝的岢岚军(今山西岢岚)、莫  相似文献   

14.
许姓祖地考     
李立新  王道生 《寻根》2006,(5):100-105
炎帝、许由与文叔《左传·隐公十一年》云:“夫许,大岳之胤也。”晋代杜预《春秋世族谱》云:“许国,姜姓,与齐同祖,尧四岳伯夷之后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元和姓纂》、《急就篇·注》中均有相同记述。在上述文献中,出现了五个人物:炎帝、太岳(四岳)、伯夷、许由、文叔。他们似乎均为许姓始祖,让我们逐一予以分析。(一)炎帝。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活动于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部族早期以渭水流域为根…  相似文献   

15.
"睪"与"皋"形体相近发生混同,在文献中二者常常发生混用。古注和现代工具书中注释说"睪有皋音",又往往以通假来解释。我们认为二者声音远隔,不得相通。"睪有皋音"属于两字形体相近混用导致的"音随字转"。  相似文献   

16.
杨琳 《寻根》2009,(1):91-95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文献记载中最早见于盛唐时期。如唐李林甫《唐六典》(撰成于739年)卷二十二提到中尚署令每年二月二日向皇上提供“镂牙尺及木画紫檀尺”,因为皇上要在节日期间向身边的大臣赏赐这些尺子。玄宗时的宰相张九龄有《谢赐尺诗状》文,这应该是节日期间的赏赐活动。唐代的镂牙尺现今存世的不少,后人多称为“拨镂牙尺”,  相似文献   

17.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99-300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上海图书馆联合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等举办庆祝活动,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启动“上海无障碍数字图书馆”,为视障、听障人士、老年人等群体打造一个无障碍的图书馆信息平台,足不出户可以“借”上海图书馆的书,视力不好可以在线“听”上海图书馆的书。  相似文献   

18.
李中华 《寻根》2003,(2):26-31
在中国,“文字狱”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所谓文字狱,当然是以文字而获罪、入狱、遭受刑罚、甚至株连亲族朋友的案件。《淮南子·本经训》有记载说:“仓颉作书……鬼夜哭。”高诱注:这是因为鬼害怕为文字所纠劾,故而夜哭。此说始终不能令我信服。在我看来,鬼神大概早有预感:文字的发明,将耗去文人多少的心血,带给文人多少的苦难啊!这中间便包括着历代屡见不鲜的文字狱。中国最早的文字狱已不可考。通常认为,汉代杨恽被腰斩一案,是以诗文取祸的滥觞。杨恽,字子幼,其父在昭帝时曾任宰相,其母是司马迁的女儿。杨恽从小才能出众…  相似文献   

19.
钱神本事     
王子今 《寻根》2002,(2):18-23
秦代用于择日的数术书《日书》中,已经有所谓“钱良日”。汉代墓葬出土“钱树”的化象征意义,有多种解释,但是与民间追求“大富”的风习有关,应当是没有疑义的。汉代画像多有以钱纹作装饰,也反映了同样的社会背景。千百年来流行的所谓“厌胜钱”有辟邪消灾、趋吉迎祥的作用,也值得注意。民间有以“钱”为道具的岁时风俗,如元日贴五色纸钱,二月二引钱龙,寒食清明纸钱致祭,以及七夕钱、压岁钱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学说大抵都以“致用”为目的,诸子百家无论其学说在“哲学”或“为道”方面建树多高,也必有其社会政治之归止。但是由“哲学”或“为道”的学术原则方面看,老子的政治主张又是由其“哲学”或“道论”之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包括其社会政治主张的矛盾与分歧,也是由其“哲学”或“道论”中合乎逻辑地产生的。概括地说老子的政治思想有“无为无不为”与“贵柔”两个方面,其中“无为无不为”是由形而上的道论,亦即绝对的“大象无形”的逻辑思维形式中引申出来的;“贵柔”是由形而下的“器”的层面,亦即相对的“有无相生”的逻辑思维形式中引申出来的。二者的区分体现着老子学术上的一大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