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公布以来,上海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纷纷提出有关生命教育的对策与措施。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从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命教育应该是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生命教育,由此开始学校“生命共同体”的建设;同时,学校还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口,从教师心理支持、家长心理支持和学生心理支持三个角度切入,建立了学校生命教育的心理支持系统,为生命教育在不同类别学校的开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招收辅读学校毕业生和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是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示范校和上海市生命教育试点校。学校始终把学生、教师、家长三为—体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作为生命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正农村小学在生源、师资力量、硬件设备等方面均受到限制,加之缺少专门的培训,造成了学校教育中的一些普遍问题,而在学校办学中,践行生命教育理念是解决这些普遍问题的有效路径。1.激发生命潜能——学校管理从几个到每一个多创造些让学生"说了算"的机会。"我想这样过体育节"、"我给学校提个建议"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育节的安排、"心理氧吧"的布置等都有学生的想法和身影,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尽享生命的价值。为教职工提供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平台。"博学善教业务典范"最具学科影响力教师、"火热的心持久的情"最具影响力教师等评选活动,展示着教师的成长过程,肯定着生命的价值。2.提升生命品质——课程建设从单一到多元很多家长不怕路途远,多花钱而选择上直属小学,就是为了孩子能多学点东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小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面向辅读学校毕业生和随班就读学生,开展初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始终把切实提高每一个特殊学生的生活质量作为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同时作为上海市生命教育试点校,学校构建了学生、教师、家长一位一体的"生命共同体",并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努力从生命教育课程化探索、残障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等视角,拓展、实践初职学生生命教育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林森浩投毒案为基点,调查现今高中学生生命教育水准。调查采用多层面比较方法,从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同时着手,包含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甘肃省张掖中学的地域性比较,以世界生命教育水平前端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卫理公会女子学校为参照。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状况亟待改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没有常态化,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普遍大于家庭方面。家长、教师经常意见不同,而学生更多听从家长。总体而言,上海学生的生命意识水平要高于甘肃学生,这与上海家长、教师的努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剧烈变化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尚未形成,生命意识亦不完善.而目前学校和社会对学生在学习上施加了较多压力,尤其是在乡镇学校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而忽视其人格发展的现象极为普遍.因此对"为何而生"的教育比较少,使得学生缺少对生命意义的了解与欣赏,重视并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招收辅读学校毕业生和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是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示范校和上海市生命教育试点校。本着“每个孩子都是金子”教育哲学思想,学校将生命教育工作为2007年、2008年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并通过加强学生生命关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新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们结合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以及学校课程建设与变革的特点,从"课程即教师"、"课程即对话"的教育群体发展理念出发,以学校"生命共同体"建设、学校共同愿景、学校教师合作、学校课程变革四方面为课程领导的具体内涵,以校长为课程领导的主导,以教师为课程领导的主体,在专家、家长、学生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组织和引导持续的学校课程对话,在促进教师群体发展的进程中,促进课程获得不断改进与完善,使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线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逃课的情况.2009年我校对学生"厌学逃课"现象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厌学逃课"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解决措施时,着重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偏差进行分析,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侧重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去理解、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践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立足本校实际情况,从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出发,学校领导班子决定:在实施"潜能教育"的办学之路上与时俱进,聘请专家,打造专业教师团队,全力打造系列"器乐"校本课程,并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切实提高全校师生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发生的多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恐慌。造成中小学生自杀事件的原因很复杂,除了学校和教师的因素以外,社会和历史原因亦不容忽视。"舍生取义"的传统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命观的正确理解与践行;近代爱国精英对生命的背弃已不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工业革命让学生心灵的翅膀有了太多的物质与欲望羁压;新闻媒体的过度炒作,容易让学生形成群体心理瘟疫,相互模仿,导致连环自杀。社会、学校和家长都应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致使城区学校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农村学校的家长期望高、学生基础差、师资力量弱等问题给小学数学教学造成了一定困扰.本文以"数学与生活"为教育主题,围绕学校、教师和家长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目标就是教学生主动去认识自我,协助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从而实现生命的和谐发展.生命教育在学校的实践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需要管理制度的支持和课程的革新,需要采用从课堂到课外多种实践方式,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就是一个生命互动的过程,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教师言谈举止间所表达出的人生追求和精神状况,都引导着学生的生命认识和生命发展。2006年市西中学成为上海市生命教育首批实验基地。五年来,学校积极探索落实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引导学生生命健康茁壮成长。从校情和学生特点出发,充分理解和发扬"好学力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教师、领导、家长对特殊学生的看法及对开展融合教育的态度和需求.结果发现教师和学校领导尽管认为特殊学生可以顺利地与普通学生交往,但对融合教育的开展仍持中立态度;家长工作和政策支持分别成为教师和学校的首位需求.根据调查结果,本文从政策经费支持、师资培训、家长工作、资源教室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融合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国庆 《家长》2014,(7):28-29
正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家长需要和许多教师打交道,家长要洞悉教师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得到支持、渴望得到理解的普遍心理,提高和教师进行高效沟通的能力,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益处的。家长教育孩子,教师教育学生,从这个角度上讲二者都是教育者,但家长一般是"业余选手",教  相似文献   

17.
目前,越来越多患有抑郁症的中学生带病在校就读,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更好地给这部分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和支持,促使他们早日摆脱阴霾,从心理教师自身、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班主任、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医院六个方面,就学校心理教师如何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对在校抑郁症学生开展干预工作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个体和组织都应具备的。根据民办高校及其学生的特点,从珍惜生命教育课程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心理辅导、增强生命意识、强化生命教育师资建设等方面论述开展生命教育的具体途径。提出生命课程体系、课堂教学的构建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民办高校开展教育改革的要点,社会、家庭及学校的全方面支持才能使生命教育更好地实施,而且学校教育统领各方教育资源,起到核心环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核心提示】"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正如泰戈尔所言,真正的教育是为了唤醒人内心对生命的情感、对生命的责任。而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更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历经9年的探索与尝试,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着眼于生命这一发展的内核,用课题研究来引领,以课程建设为根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生命教育专项活动为载体,形成了面向教师、学生、家长三大群  相似文献   

20.
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教师教育的伦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活动.教师教育是关乎教师生命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师教育应内在地关注置身其中的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属性与价值追求.实现教师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提升,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旨归.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教师教育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探明教师教育的生命向度,寻回教师教育的生命意义,实现教师教育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的超越,使教师教育成为富于人文关怀并有益于教师幸福人生的伦理实践,是教师教育走向纵深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