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虎恃勇毙     
人有之山而与虎遇者,其穷也,则谓之日:“虎,而且止!吾将与而斗丽死之也。”虎闻其言,丽蒂有懈焉,止以待之。其人间则伐树为梃,执焉而呼日:“虎来!”前与之合,而折其前之左足;既而又合,而折其右足,以死。  相似文献   

2.
四五年來,国人羣注意於農村改進矣,救国根本,舍此末由,注意實行,不一而足,我國前途之福音也。有整個之计劃,有显著之成績,以民众為對象,具犧牲之决心,令人起敬,足資則效者所在而有。亦有背道而馳,足為農村改進之障者,請述於次,以与熱心同志一商榷焉。  相似文献   

3.
<正>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合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  相似文献   

4.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  相似文献   

5.
1.“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见于《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屈原《渔父》用此句时,“我”作“吾”)教材注释为“出自屈原《渔父》”。疑非是。屈原《渔父》引此句,其意含蓄,有保持清白纯正之意。而《孟子》则借以赞美沧浪之水清冽见底。吴伯萧引用此句亦借以赞美泉水清冽,不仅可以用来浇菜、浇果树,还可以“用来洗头,洗衣服。”且用比衬手法,说“这比沧浪水还好”,看来,作者是从《孟子》中引来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不同意将“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解释为“食足.兵足,老百姓对政府诚信”,而应为“使食足,使兵足,使老百姓相信(或信任)自己”。  相似文献   

7.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之水”四句,原文见《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沧浪、水名,在汉水下游)孟子引述孺子歌谣和孔子借歌谣引发的议论———沧浪之水因清浊不同而用途相异是由水本身造成的,是为了说明“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的道理。吴伯箫先生引用这首出自天籁的童谣,表达的是对神奇泉水的喜悦赞美之情。这个得天独厚的劳动条件,使他和战友“觉得沾了自然…  相似文献   

8.
超然台记     
原文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  相似文献   

9.
秋天的树叶     
春之绿,夏之火,冬之雪,都别有一番风味。而我,却独爱秋天,爱那在秋风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秋叶。走进秋的城市,似乎到处都有秋的气息。心灵手巧的秋姑娘做了一大堆请帖,邀请我们去参加秋的晚会呢!小区里,最显眼的就数那棵足有三层楼高的银杏树  相似文献   

10.
古典咖啡     
一、阅读〔宋〕苏轼的《超然台记》,完成1-5题。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輔糟啜镵,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  相似文献   

11.
古代寓言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相似文献   

12.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主体性的视角来对“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作一剖析。文章认为,对于个体而言,伦理规范义务足先在,个体必须遵守这些义务规范并将其内化成习惯。同时,人是有主体性的,具有反思权利与意识的,道德是“我”的反思,“我”的选择。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就在于德行是崇高的与德行是有用的之统一。  相似文献   

14.
我在讲授《师说》对,总觉得课文中的“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主’”一句话的标点很别扭,与作者的思想相去甚远。于是我查阅了有关选本,发现有这样四种情况。①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相似文献   

15.
蛱蝶是鳞翅目(Lepidoptera)蛱蝶科(Nymphalidae)蝶类的统称,为大或中型蝶类。本类群蝴蝶的特征显著。首先,蛱蝶前足退化,多毛,呈毛刷状,故有刷状足蝶(brush-footed butterfly)之名;而前足退化的蛱蝶用后两对足行使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16.
偶来拾贝海之湄,沙软风轻足自怡。少得终缘涉水浅,碧波深处有珍奇。我象一个捡贝壳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熊十力一生学问与佛家渊源甚深。他早年以大乘义理破斥小乘教说,极力称赞空宗之手段、气魄,又为空宗终归空寂而深感可惜。他从多个方面罗列有宗之过,认定有宗“未能见体”。他对佛以缘生论代替外道神我说殊致赞赏,认为佛氏于人生黑暗的方面体会最为深刻,足资猛省,并且常以佛氏之悲心切愿、真修实行相勉励。可以说,佛氏无反对佛家之心,有扶助佛学之愿。  相似文献   

18.
很多教师认为,备课时应该下足工夫,上课应该胸有成竹。原先我也一直持有这个观点。所以,我在课堂中不断有满足感———胸中之竹已成,我预设的皆已实施并实现,学生欣赏到"翠竹"并作欢喜归。这样的满足止于我看到郑板桥的画论:胸中竹不是园中竹,笔下竹不是胸中竹。我们的教学,光有"胸中之竹"是不够的,应该随瞬息万变的课堂即兴画"笔下之竹"。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所收韩愈的《师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隋树森同志编辑 注释的《古代散文选》亦如此),有一处编者是这样标点的: 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 盛则近谀。” 古文是没有标点的,我以为如此标点不符合作者原意,似乎改成这样为好: 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去掉删节号也可。) 就是说不把“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句话看作是士大夫的话,而看作是作者韩愈 的分析评论,所以应该放在引文之外。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六册选了吴伯箫同志的散文《菜园小记》,其中引用了一首歌谣:“沦浪(láng)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教材注为:“出自屈原《渔父》,原文‘我’作‘吾’。濯,洗。缨,古代帽子上系的带子。”课本对“沦浪”一词没有作注,前人注释有以“沦浪”为水名,地名。我认为“沦浪”是水色.屈原《渔父》结尾写道:“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沦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山带阁注楚辞》(清·蒋冀撰)注为:“沧浪”水,在今常德府龙阳县,本沧浪二山发源,合流为沧浪之水。”他还认为是屈原涉江入溆浦之后,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