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否定《点绛唇》 (蹴罢秋千 )一词为李清照所作的 ,前人成说逐一加以辩驳 ,认为还是暂将此词定为李清照作为妥 ,同时从词史发展的实际和古人对李词的解读出发 ,对学界将词中抒情主人公等同于词作者本人的倾向提出质疑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词作解读的一般原则 ,认为“模糊性”的解读方法更符合文学鉴赏、文学接受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雷克思罗斯的"创意英译"在美国深受赞赏,他为中国古典诗词的西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他在翻译中国诗词中女性形象时出现了一些误读。本文以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下简为《点绛唇》)为例,分析出现的误读及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否李清照作品,历来争论不断,难以定论。王学初先生在《李清照集校注》中说:“此首别作苏轼词,见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下又作无名氏词,见《花草粹编》卷一、《续草堂诗余》卷上、《古今词统》卷四、《古今诗余醉》卷十二、《花镜隽声》卷七、《诃汇》卷七、《同情集诃选》卷四。别有误作周邦彦词。按一九五九年出版之北京大学学生编写之《中国学史》第五编第四章,  相似文献   

4.
5.
李清照研究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文学史上最杰出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两个不同英文译本的比较分析,探讨词的可译性及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宋代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间词下的两处注脚,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舞蹈比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一些电视舞蹈大赛,其收视效果可谓万人空巷。舞蹈大赛的参演人员众多,有影视歌坛的明星大腕,有舞蹈院校、舞蹈团体的科班舞者,还有业余爱好者中的民间高手等等,舞蹈种类也丰富多样,节目形式亦花样繁多。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部情感真实丰富的古典舞作品——《点绛唇》,我将从原创班底、音乐、舞蹈表演、灯光舞美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古典舞爱好者增加对该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孟浩然的《春晓》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描摹的都是春残花落的暮春景象,表现的都是晨起后的一段思想活动,但其在表现惜春的情感和对生活内容及情感过程的揭示方面,均有不同的感悟和各异的手法。这两首“似为同旨,实则异趣”的孟诗李词,可堪称对赏的典范文本。  相似文献   

10.
诸益华 《考试周刊》2009,(14):64-65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上安排了一首李清照的词:《如梦令》。这首诗是以“如梦令”的词牌填的,词作者讲述了自己常常记起的一件事:她有一次在溪亭游玩,傍晚喝醉酒,驾着小船醉熏熏地回去,因为醉得历害都找不到回去的路了,一不小心把船划进了荷花的深处,于是赶紧想把船划出去,她使劲地划着船,把在岸滩上休息的一群水鸟惊动了,都飞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12.
李清照的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细腻心情。其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6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下面试比较赏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它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中国的众多艺术歌曲中,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艺术歌曲中的典型代表。古诗词歌曲是作曲家根据中国古代诗词谱曲。笔者以《点绛唇.赋登楼》为例,从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创作特点、以及歌曲演唱风格的研究等方面来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之美。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以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借助时间的过渡,表达了对于绿肥红瘦的惜时伤春之情。而词中明知故问的矛盾心态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希望与无奈、急切与拖延、理智与情感等多种心理状态的交锋。把握其中的情感线索才是鉴赏这首词以至全部古典诗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做了演唱方面的分析。读者通过阅读本文,可以对本作品有一个比较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同时以此为例,对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风格有大致的把握。本文还对《点绛唇赋登楼》歌词进行了逐字的分析,对演唱时候咬字的细节进行了讲解。读者可以了解韵母的分类,以及每种韵母在演唱时候具体的咬字吐字要求和技巧。  相似文献   

16.
17.
刘梅 《教师》2011,(12)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争"作何解?一为作者不由发出"怎么渡呀"的呼声,"争"解释为"怎么";还有人认为"争"该解释为"争抢,争夺".这个"争"到底应怎样解释?  相似文献   

18.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是一首具有情、景、意、趣等美学特质的古典诗词.词中描写了作者年少时的一次愉快的荷塘郊游情景——归途中因醉酒而划船误入藕花深处,惊飞了暮宿荷塘深处的鸥鹭,表现出词人的美好心境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快乐.那么,教学时,我们又将如何向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感知和鉴赏这首语言生动、节奏轻快、令人回味无穷的古典诗词,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呢?努力营造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的情境.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争作何解?一为作者不由发出怎么渡呀的呼声,争解释为怎么;还有人认为争该解释为争抢,争夺。这个争到底应怎样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一节课40分钟,只有33字的小令词,如果不能让学生记诵下来,无论你采取了什么样现代化的手段去教学,都不能算是一节高效课。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以清晰活泼的笔调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经历,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日暮醉酒归舟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