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围棋的别名和别名诗》中,曾谈到解缙写过一首嵌有围棋十个别名的七律诗的事,解缙在诗中,隐晦而巧妙地抨击了明成祖朱棣的骄奢淫逸。后来,他终于在京城被朱棣杀害。解缙的这首围棋别名诗,在某种程度上,  相似文献   

2.
“扑”源考     
满瑜 《围棋天地》2008,(21):93-94
“扑”在围棋中本是专门的术语。它的起源得名非常的早。 宋朝初年,有个大臣名叫徐铉,他写了本书叫《围棋义例诠释》,在这本书里就对“扑”有所记录: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西藏,这块围棋相对贫瘠的土地。在2004年,成了西藏围棋的分水岭。在这之前,西藏围棋几乎可以称作“净土”。在这之后,一个曾代表朝阳区参加2002年北京棋文化节和北京市运动会两获团体亚军的5段棋手差不多凭借他的一己之力改变了西藏围棋的落后面貌,他就是西藏围棋的垦荒人——尚涛。尚涛目前是拉萨市棋类协会副会长,西藏围棋冠军。  相似文献   

4.
棋史随想     
偶然翻翻柏杨的杂文,见其中谈到围棋、象棋起源的揣测。他说,“围棋用的是黑白二子,好像古时打仗,一个战士对一个战士…其实这正是围棋简陋之处,原始部落时代  相似文献   

5.
朋友徐润写过一篇棋文《做一个在云端行走的人》,深为叹服,好久好久不能忘记!真是太好了!文字优美、流畅、大气,还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感受。说此文好,并不因为我是陪他买棋的当事者,而是由于在他深爱围棋的过程中,那种把人生与围棋浓缩在一起感同身受的道理,给人以启迪。近日,读到他在博客上写的《最初的诗歌之旅》的长文,在感念的心态中读完,我猛然觉得,这就是边二路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多九公 《围棋天地》2011,(2):106-107
2003年10月,笔者写过一篇关于徐去疾和《围棋入门》的文章(欧洲围棋史谈:贝谷利尼、徐去疾和西方第一本介绍中国围棋的著作)。当时,对徐的生平所知甚少。关于徐的职业,英译本上有一线索,说他服务于当时民国政府的外交部门。但徐本人在《围棋入门》上一字未提,只提到他在1919年去过西伯利亚,1924年到意大利罗马,算是他可能服务于外交部门的蛛丝马迹吧。  相似文献   

7.
棋友们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江西省新余市的一位棋友,他既是一位领导干部,更是一位围棋发烧友!他就是任国安。在我与任先生的多次交往中,感觉最多的是他酷爱围棋,而且渴望使自己的棋力得到提升。这次他寄来了自己参加新余市“德顺杯”比赛的棋谱,并且写了很多自己的感想和心得,与棋友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8.
在儿子小时候,为了他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锻炼,曾让他学习过绘画和音乐,但他兴趣不大,后又听说围棋能够开发智力,培养孩子的完美性格, 养成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于是将他送进围棋班进行学习。开始知道了“金角、银边、草肚皮”接触到被称为古代四大艺术之一的围棋这门古老艺术,但头半年中他坐不住板凳,一年后,围棋魅力吸引他的目光,自此他对围棋开始有些痴迷,围棋带来  相似文献   

9.
二月河 《围棋天地》2008,(23):94-95
在不久前的《弈事琐记》一文中,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讲述了自己的围棋故事,我们才知道原来他和他的家庭竟然与围棋和棋界有着那样深的渊源。不过,那篇文章更多地还是讲述他的围棋故事,而本期的这两篇文章中,二月河先生则将痛快淋漓地书写围棋带给他的巨大乐趣。  相似文献   

10.
围棋在西方仅仅经历了一个世纪。最初出现于西方文献,是在四五百年前,但实际上引进到欧洲并对奕则在1881年。当时,一位被聘为日本铁路技术顾问的德国人奥斯卡·科尔施特,因偶然机会接触到围棋,并受教于当时日本第一个围棋团体方圆社社长村赖秀甫。他归国后出版了《围棋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该书内容丰富,至今仍屡版不衰。第一部用英文写的围棋书,是阿瑟·史密斯所著的《围棋技术》,1906年于纽约出版。此书取材于前书。1900年,西方最旱的围棋俱乐部。是由奥地利海军士官在亚得里海滨海城市普拉(当时属于奥地利,现归南斯拉夫)创立的。这俱乐部有会员200人,持续活动达8年之久。后因倡办者阵亡,该俱乐部解散。但在此之前,围棋  相似文献   

11.
编读传记     
《围棋天地》2005,(21):95-95
我看了一本好书国庆期间,我看了一本好书——围棋天地2005增刊《我的哥哥李昌镐》,感触颇深。这本书写了世界围棋第一人李昌镐儿时如何学棋、少时进入职业殿堂、长大成为围棋胜负师的经历。有人说李昌镐是天才,从智商来看未必,139的IQ数字证明他并非绝顶聪明。性格决定命运,我相信,李昌镐拥有的倔强、  相似文献   

12.
我的围棋     
刘宇飞 《围棋天地》2014,(17):20-20
近来又购买一本《围棋天地》,无意间看到了有关“围棋初体验”的话题。那些投稿者写得非常的好,而从那一刻起,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我回味着我原先与围棋的点点滴滴,于是。这篇文字就在笔下流淌出来。  相似文献   

13.
黑先白先     
刘星 《围棋天地》2010,(7):102-102
围棋界普遍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的围棋是白先的,现代的黑先是跟着日本改的。对此我曾经作过一些考证,写过文章,指出中国古代围棋确定为白先起于明万历年间的围棋名家苏之轼(字具瞻、亦瞻),是他在其所著的《弈薮》的“凡例”上首先提出白先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围棋高手聂卫平,十分疼爱他的宝贝儿子聪聪:聪聪呢,也特别爱他的爸爸.爷俩儿一旦"久别重逢",自有不少趣事.这组照片摄于聂卫平取得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胜利后,载誉回京时的动人时刻!圈一:顽皮机灵的小聪聪,获知爸爸胜利归来的消息后,高兴得小脑袋晃个不停,硬缠着叔叔把他带到了北京首都机场.在机场,他凭着爸爸的"面子",借来一架相机,说是要为爸爸照"光荣像".然而,他的个头太小,够不着,于是,他让我把他抱了起来.你瞧,他那等待爸爸回来的神情多么急切!图二:聂卫平东渡扶桑,与日本围棋名将打擂比武.大赛归来,当他与郝克强走下电梯时,在欢迎的人群里找寻宝贝儿子聪聪.图三:在欢迎会上,国务委员方毅等中央领导同志与聂卫平坐在一起,懂事的聪聪抱来一束鲜花,献给他的爸爸.图四:欢迎会结束了.这爷俩聊上了.聪聪说,"爸爸,你怎么又赢啦?"下棋总是要赢  相似文献   

15.
查丕栋 《围棋天地》2008,(11):94-95
在晚唐的诗坛上,有位诗人叫张祜,诗写得很好。他还是一位弈人,可惜我们的围棋史作却很少提及他。《全唐诗》录张祜的写棋诗六首,其中两首是写诗人晚年以棋酒自乐的闲居生活的,简直就是一个棋迷的自画像。其《秋霁》诗云:  相似文献   

16.
三、桂子山上俩画家1993年发行的纪特邮票中有两位作者来自位于武汉桂子山的华中师范大学。1993年4月30日,《围棋》邮票发行,这是美术系教师钱忠平首次"触邮",当年他才27岁。在回复我的征求信中,钱忠平告诉我《围棋》邮票不为人知的一段故事:当年国家邮政局为发行世界第一套围棋题材的邮票,广泛向美术界征稿。在岳父的鼓励下,不是围棋爱好者,也不集邮的钱忠平动了心。当时,围棋热正风靡亚洲。  相似文献   

17.
予人玫瑰     
贾倩 《围棋天地》2014,(21):97-97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正巧赶上第2届国际棋文化峰会在杭州顺利落幕。虽然没能亲临现场,但是了解到这么多围棋专家、学者、棋手发表了许多关于围棋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议题,真的觉得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了。这次韩国明知大学围棋系的金真焕教授在会上就围棋历史问题也做了发言,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还将与会发言整理成册,为日后的围棋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张文东在第五届中日围棋擂赛上连胜日方苑田勇一和羽根泰正两位九段,已引起了围棋界人士及爱好者的很大关注,人们欣喜地看到,又一颗围棋新星脱颖而出,聂九段评价:又是一个江铸久。他是北京人,或许大家还不太熟悉,今年刚满二十岁,一米八的个头,体重八十八公斤,又高又重又壮实,看起来真像个摔跤运动员。坚持每天打篮球或踢足球,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他在棋艺上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平时训练非常刻苦,很懂得珍惜时间,他的床头,最醒目的是贴着一张关于怎样利用时间的名言录,他的钢笔字写得也不错。他十二岁入北京围棋队,一直在吴玉村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相似文献   

19.
学弈记     
黄金叶 《围棋天地》2011,(7):112-115
儿从五岁学弈,小学二年级结业成为业余5段,历时三年六个月。这三年六个月间,见证了一个五岁小儿到八岁少年的成长。许多往事历历如昨,这些往事如珍珠般串起儿快乐的童年。虽然儿已经一年多没有学习围棋了,然围棋在儿心中涛声依旧,我相信围棋对儿的影响将伴随他的终生。  相似文献   

20.
一次,我向一位颇有些教学经验的棋校围棋教练请教学围棋应从何处入手,他说:"先背定式."细一品味,很有道理掌握常用定式,这的确是下好围棋的基础.有的人下了几十年围棋,对定式却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水平提高甚慢,很多人因此竞一辈子也达不到初段水平,实在令人遗憾!学习掌握定式吧,它会指引您走向提高围棋水平的捷径.在此采撷一些常用定式,使您对定式有所认识.熟悉定式,在实战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您一定会体验到无穷的乐趣!图一、黑先占小目,这是注重实地的常识性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