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中国的乡土文学,是受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以及东北欧等国描写乡村生活小说的启发和影响而形成的小说创作潮流.20世纪的乡土文学创作开始于20年代,以鲁迅及鲁迅影响下的乡土小说为代表.之后,乡土文学逐渐发展成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小说创作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出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乡土文学逐渐走向成熟,可以看作中国小说走向文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鲁讯开启和造就了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字。鲁讯乡土小说透射出来的人格力量、文化器识、批判理性以及文本风格对整个20世纪乡土文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艺术影响,而他关于乡土文学本质的独特认识与理论建构也对现代乡土文学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规约、指导意义。鲁讯的乡土文学观与乡土小说实践是现代乡土文学艺术之源。  相似文献   

3.
乡土文学是现当代中国文坛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作家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学现象。然而怎样概括乡土文学的特征,却始终没有统一的观点,人们往往从“类”的属性出发,却忽略了乡土文学概念下作家风格的大相径庭,只是简单地以是否写农业农村为标准去看待它。乡土文学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种”的属性,应该有自己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该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从乡土文学的第一位作家——鲁迅的乡土小说开始,分析其文学内涵从而厘清乡土文学必备的“种”的内涵,以确定其概念的外延。鲁迅的小说是现代小说的开端,也是乡土小说的开端,他的小说中蕴含着后来乡土小说各个分支提倡的因素,对鲁迅小说乡土因素的单独分析,有利于发现鲁迅的乡土文学态度,从而寻找到乡土文学应有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乡土文学的兴起,是在五四民主主义社会思潮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问题小说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鲁迅乡土小说直接启发和影响下的结果,同时也是作家内心情感需求的结果。20年代乡土文学给我们提供了中国乡村社会宗法制的基本形态和乡村人民的生存状况,确立了乡村文化和风俗人情作为文学审美对象的地位和价值。它不仅对30—40年代乡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具有社会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当代文化建设时反复强调了"文化自信"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里的"文化"指中国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而"乡土文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学起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以来在近代中国诞生的小说流派,其教育价值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白话语境与现代叙事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之后,乡土文学一时间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文学潮流,鲁讯小说在乡土文学的发辰中有看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乡土文学的源起、振兴,作用等方面分析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时乡土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乡土文学是20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文学创作现象.作为一种文学潮流,它开创了新文学现实主义感伤文学的先河;首次推动农村和农民题材大量进入现代小说领域;它开启了从政治学的层面批判“国民性弱点“的文学主题;追求小说的散文化抒情风格,对于现代小说样式的确立,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文坛半数以上的作家都可以归入“乡土文学”作家的行列,他们的作品几乎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因此“乡土文学”可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和基本面貌。在新的世纪里,中国“乡土文学”有何基本走向?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乡土文学”有三个基本走向,即民族化、独立化和跨文化跨地域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在20年代关于“抒情诗的小说”和“乡土小说”写作的理论倡导着重于三点:强调乡土色彩;乡土文学是形成作家个性的一个基本要素;乡土文学是进入世界文学的一个必备条件。在废名早期的小说中有乡土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其中承载了他对乡村世界批判性的现实观照,到中后期他完全行走在他的老师周作人枣生所预设的途程中,他的田园诗化小说,显示了我国现代小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样化风格。  相似文献   

10.
1977年台湾爆发“乡土文学”论战,“乡土派”大获全胜。但是,“乡土派”在论战中的胜利并未使这一文学流派得以发展,相反,论战之后“乡土文学”风流云散,乡土文学的作家直接或间接地相继转入符合各自利益立场的政治叙述——“统-独”论述众说纷纭。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映真坚持“乡土文学”论战所找回的台湾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策略性地避开政治权力的压制,逐步转入政治小说的创作,寻找国家统一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依纵向历史角度概括可分为四个时期:二十年代中期、十七年时期、新时期(上)、九十年代。对各个时期的乡土文学的总体特征及重点代表作家作品作以介绍。其中二十年代中期部分重点写本时期乡土小说的共同特征。十七年部分重点写赵树理、孙犁两位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新时期(上)部分重点写刘绍棠、汪曾祺的创作。九十年代部分重点写新乡土小说的“新”。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对二十年代中期兴盛的乡土文学流派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日益关注,出现了不少研究论文,有的论著也设专章专节论析,对二十年代乡土文学创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不仅审视了“乡土文学”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且指出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对于总结现代乡土文学创作的历史经验、繁荣当代乡土文学创作都具有积极意义。“乡土文学”的有无之争及概念的界定“乡土文学”概念是1935年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率先提出的。翌年茅盾在《关于乡土文学》一文中肯定了乡土文学创作的存在。可惜的是后来并未展开研究和探讨。解放初期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第一次列专节  相似文献   

13.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该小说的故事创意沿袭了民间文学中传统的故事模式,穿插了大量丰富生动、趣味盎然的风俗民情,始终笼罩着一种独特的“荒原意志”地域悲剧色调,整部小说充满着一股浓郁的乡情、深沉的悲戚,显示了哈代作为一位乡土作家在乡土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贵州的地域环境独特,在传统地域文化背景下,地域色彩成为贵州少数民族乡土小说一种稳态的审美价值判断标准。在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学呈现多元并存的形态,地域风土人情依然是贵州少数民族乡土小说的审美追求。纵观贵州当代少数民族乡土小说的发展历史,地域意识审美一直贯穿始终,从一元化的乡土审美走向多元统一的乡土审美是贵州少数民族乡土小说地域意识审关流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把以金庸等为代表所创作的新派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历史特定性文类变体来看,其创作无疑是一种商业行为,小说形态亦受到了商业性的规定,具体体现为它通过对所塑造武侠人物形象及其遭际的展示来着力言述的是港台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进入消费时代膨胀起来的消费欲望符码——游戏、奇观化和大众色情。  相似文献   

16.
社会分布的多元化,随之产生了语言项目存在和应用的多元化.语言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各种变异,形成了种类繁多且相互交错的语言变体.这些语言变体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功能变体的社会成因、存在方式以及几种主要功能变体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7.
作家废名的乡土小说《竹林的故事》以散文化笔调、优美的环境描写,以及小说中流露的含蓄平和的情感和超脱的人生感悟,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乡土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学界对废名多元化研究的深入以及生态批评在国内的兴起和发展,《竹林的故事》逐渐走入生态批评家的视野。从生态角度对《竹林的故事》进行再解读,对文本中的生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小说中的意境之美、自然之美与和谐之美,从而使我们对《竹林的故事》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新文学,乡村中国一直是其最重要的叙述对象。因此,对乡村中国的文学叙述,形成了百年来中国的主流文学。四川的乡土文学与中国乡土文学可谓同步发展,也是迄今为止取得最大艺术成就的文学类型。本文通过对四川乡土文学发展历史的理论化梳理和对部分富有代表意义的作家作品的分析,旨在探求其对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历史贡献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边城》取材于湘西农村 ,小说中的人物纯朴、自然 ,没有半点对社会人生的愤恨 ,即使有怨 ,也是怨而不怒。这就使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在同时代众多的乡土文学作品中独具一格。沈从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 ,将美融于自然之中 ,使人“见美然后悟丑”。作品在人物表现、风俗介绍、语言表达等方面 ,都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民俗色彩  相似文献   

20.
乡土文学派和山药蛋派由于时代、出身、文化背景和创作追求不同,造成了他们创作特点的不同。这些特点影响了现当代小说的创作也体现了现当代小说的特点。通过对两个流派的创作比较与批判,我们可看到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一些相同点和相异点,并领略到20世纪中国小说的脉络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