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是有利于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获得鲜明的具体的印象,认识变化的条件和规律,为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加深、巩固化学知识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得实验技能技巧的途径。同时还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中学化学实验就其形式,主要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习题和复习实验等形式。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知识基础,充分利用学校的设备条件,加强化学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史勇军 《教师》2012,(4):92-9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我们从事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就成为了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化学实验中,主要分为两种教学形式:一种是演示实验,另一种则是学生实验。在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的演示实验目的是希望通过教师对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要做好化学实验,教师的演示是必不可少的。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现象,不断拓展思维,让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化学演示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感性知识的重要源泉,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就必须在课堂演示实验上下一番工夫. 一、明确观察化学实验的目的性 化学演示实验的任务,在于提供正确而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教师借助演示实验中生动、直接、鲜明的形象,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心理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去引导学生正确地感知实验现象,捕捉反应本质的属性及变化特点.所以,教师对演示实验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向学生讲清实验目的、观察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对演示实验的期待心境,然后再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课中,不可忽视对化学实验的教学,其中演示实验显得更加重要.演示实验是目前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教学形式,它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生动而直观的实验表演和示范操作,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从而使得学生能动的学好化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受到严谨科学作风熏陶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掌握演示实验教学的技能技巧,是化学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在化学课中,认真进行演示实验,重视演示实验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化学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中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常用手段,教师重视优化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化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获得最直接的感性认识,降低学生对化学概念、原理的学习难度。文章主要分析中学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作用,根据演示实验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探索演示实验的开展路径和策略,以发挥演示实验的辅助作用,增强化学教学的改革实效。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运用实验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或数据,并在获得现象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本文从六个不同的方面探讨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教师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实验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是学生实现自主、体验、参与和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的恰当应用会使学生获得仅属于化学学科的快乐体验."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其乐无穷.以下是笔者就如何让初中生在化学实验中获得快乐体验的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既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既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九年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学生今后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最具魅力,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主要有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实验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下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主动、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通过对化学现象变化的观察,帮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从抽象思维到实践,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这是理解化学概念,和认识具体物质的一种主要教学途径.为了获得演示实验更大的成功,为了避免教师演示实验时,自顾自做,不关照学生,也不分析总结实验,做完了事.下面我浅谈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唐宪 《新疆教育》2012,(16):161-161
目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形式以教师演示为主,而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不多。探究性化学实验旨在培养学生较强的问题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需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相似文献   

13.
张晓雅 《考试周刊》2010,(25):185-185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教师挖掘实验教学的多重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得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活动。它涉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验事实、讨论交流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信息、分析和使用信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客观事实,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一、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演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它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从演示实验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同学们经过科学的抽象,形成概念,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李敏 《考试周刊》2010,(52):229-229
一、探究学习形式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传统的教学,主要以老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的,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都是按照事先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的结果也是学生早已知道的,因此,它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实验科学,化学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应是以实验为基础。探索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运用实验手段,探索未知的实验和数据并在获得的现象或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实施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实验教学是化学课堂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最佳切人点。通过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索的方法,获得知识技能,享受探索的乐趣,形成科学探索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初中是化学教学的起步阶段和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形式和内容,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训练学生、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的必经之路。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得事物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如何加强对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和方法的训练,减少验证性的教师演示实验,增加设计性、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方法,是一线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苏教版教材在编制形式和内容上较传统教材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给广大化学教师耳目一新的感觉;新课程的化学实验不仅贯穿于必修1、必修2中,而且还作为一个独立的选修模块——“实验化学”,这不同于以前人教版教材(没有单独的实验教材,只是把学生实验内容穿插在每本教材之中);对“实验化学”的教材怎么处理?模块该怎么教?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好像无从下手,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20.
黄祎 《辅导员》2013,(15):63
化学演示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感性知识的重要源泉,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就必须在课堂演示实验上下一番工夫。一、明确观察化学实验的目的性化学演示实验的任务,在于提供正确而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教师借助演示实验中生动、直接、鲜明的形象,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心理的需要,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