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云:“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厚积”是建立在自己最佳的知识和技巧结构之上,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要掌握教科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了解本学科的  相似文献   

2.
为迁移而教,就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去组织、发现新的知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学生能藉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因此,“为迁移而教”已为当今教育界流行的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口号。怎样“为迁移而教”呢?  相似文献   

3.
万利敏 《文教资料》2009,(35):141-143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时,学生学习的知识才能够成为自己的知识。而“脆弱知识”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脆弱知识”的原因是学生对知识浅层理解,、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首先要对“理解”的内涵和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其次在课堂上要运用促进理解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忠芬 《孩子天地》2016,(6):141-142
物理是中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之中最为常见的学科知识,但是对于学生们而言其却是一门较为全新的学科知识,因为在接触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之前,中学生们并不知道自己所接触的事件就隶属于物理范围,所以为使学生们能够在此阶段强化强化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们进行情景创设教学,使得中学生更加理解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因此,本文就初中物理情景的创设而展开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为什么活着?作为哲人,罗素如是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抑的同情心。这个回答分别涉及到"情感""精神"和"道德"三个层面,但从本质上说,笔者认为,就只一个字——"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知识。作为教师,我们该为什么而活呢?  相似文献   

6.
付义衡 《教师》2012,(16):97-97
复习课是牛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复习课形式,承载着阶段性的知识学习,对学生知识查缺补漏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习认知策略,内化已学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展、提升学习能力。如何让小学英语复习课“温故”而“知新”呢?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数学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解决过多次的数学问题,部分学生解题方法仍是错误的;创设的情境稍有变化,即束手无策。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与当前学生反思能力的缺乏不无关系。有些学生为解题而解题,不知反思自己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些隐射着我们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应当是什么?中外教育家都有自己的"语录"。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雅斯贝尔斯则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变,在中国,黎世法教授又创立了“异步教学”。经过黎世法教授的推广,在国外,也有不少地方展开了“异步教学”。“异步教学”,它主要强调学生自己学习,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专心、大胆发言、学会交流、主动复习、自我作业、自觉改错,课后小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异步教学”,我们真正领悟到了知识的乐趣。原来,在课堂上,处处都是教师的声音,而我们这些学生只能当旁听者。因此,我们不能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看法,总觉得知识很乏味。但是后来,我们采…  相似文献   

10.
王慧 《生活教育》2010,(10):54-56
数学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并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形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最终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教育应当是什么?中外教育家都有自己的“语录”。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雅斯贝尔斯则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相似文献   

12.
为思维而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人能够自由地思维和自主地思想是"何以为人"的基本凭据。思维基于知识,产生于问题,并因为问题而得到持续不断的、深入的发展;思维的最终目的不囿于知识,而在于使问题得以解决,并不断创新和发现。思维既构成着教育,也依赖着教育。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思维教学是另一种高效而有价值的智育形式。  相似文献   

13.
古代教育专著《学记》在讲到教学方法时说:“导而弗牵”。意思是教师在讲课时,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求新的知识,不要生拉硬拽,强迫他们学。好比走路。假如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再往前走,选择哪条路呢?必须找一个识途的人给指引一下才行。没有人指引,我们就会迷路的。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当老师的就是学生的“向导”。这个“向导”怎么当,大有学问。有的老师,往往不是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指点,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硬拖着学生走,你想学也得学,不想学也得学。好比牵着“鼻子”走,那个难受劲就甭提了。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从熟悉的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并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形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最终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瞿陈婵 《成才之路》2012,(14):66-67
美术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已从原来单一学科化走向人文多元化。但在日常教学中,难免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味枯燥而乏味地讲解欣赏。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让学生真正认识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让学生从生活感受中来认识这些知识,你会发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唤起他们认知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6.
改进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内在需要。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彻底摈弃让学生“未老先衰”的教育方式,即“我讲你听,我写你抄,我抄你背”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语 ),真正做到教而学、学而思、思而做。   一、教而学   这里所说的教而学就是教学生会学习,是学生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形成其他素质的重要因素。学生通过这一途径,就能做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就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自主学习,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感受。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17.
何妹花 《海南教育》2014,(24):44-45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皮亚杰认为: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部作用。这一观点运用到小学教育领域,也就是告诉我们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然后给予证实或否定。在教学中,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而应主动地参与,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获得。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多给学生一点参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的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语文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  相似文献   

19.
去年年初,闲居在家的我实在是百无聊赖,经人介绍进了猛土布艺饰品厂工作。因为我学过一点服装裁剪知识,跟“布艺”沾点边,所以老板安排我在设计科做样品。也许是设计工作独具的创造性魅力,也许是一个女人对美的本能追求,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其中,近乎痴迷的爱上了这份工作,同时也切实地感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深思熟虑后,我选择了自考,给自己充电,全面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四月份,我去自考办办理的报名手续,参加视觉传达设计大专阶段的自学考试。  相似文献   

20.
挫而不折     
心思:今年暑假,我家受台风影响,房屋受损;这次期中测试,我的名次又从全班第5名退到第23名。我真不知道,为什么挫折总喜欢和我“交朋友”?我该怎样对付挫折?(玲玲)解铃:玲玲你好!你可知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挫折的情境是很难避免的,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人生的道路决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挫而不折!事实上,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能够培养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果我们面对挫折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实际上是帮助挫折打击自己;是在既有的痛苦中,为自己增加新的痛苦。比如说,台风给你家造成了损失,影响了你的学习和生活,但是你要知道,有很多人家也被台风刮得面目全非,党和政府也看到了灾情,给予了救助,相信困难都是暂时的。还有,你的考试排名有所落后,这不应该成为你的思想负担,只要你努力去追赶,我不敢说你一定能够冲进前几名,至少有所进步是肯定的。做一个强者吧,在遇到困难、不幸和打击时,不灰心,不动摇,不悲观,不彷徨,战胜自己的软弱就一定能够挫而不折,哀而不伤!古训: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