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鸿 《云南教育》2004,(11):23-24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这个“问”在课堂上表现为老师向学生提问和学生自己主动的发问、质疑。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设计课堂提问,而忽视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发现真知。为实施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提问,还必须设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依据。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强,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学贵质疑方始为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的依据。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  相似文献   

4.
主动参与式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历史这门学科长期成为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主动探究性、主动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一、被动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1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时,往往被头脑中的教学主线所束缚,常常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框架中,而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主线。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通过学生查找资料、获取信息进行主动学习,在获取这些信息之后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发掘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的潜力,让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批判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下面,就初中《生物》(第二册)第十三章“人类的传染病”一节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对规律的认识需要自己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思考以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得来。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难以提高。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我们大胆地采用了任务目标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认知的主体,从而使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难于进行,更难于深入和创新。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大多数为属于呈现型的“问题”。它往往追求“惟一正确的答案”,也并非学生主动参与的产物,它只要求学生“按图索骥”、“照章办事”,就能获得与标准答案相同的结果。而我们通堂所说的“强化思维意识”,主要是指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它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在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中等生”学习成绩一般,很少违反校规校纪,不易引起教育的注意。有些教师往往注意了“尖子生”与“后进生”  相似文献   

9.
钱斌 《教育艺术》2004,(3):26-27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读的重要依据。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是教师导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的隐藏中“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是主体地位能否真正得到落实的重要标志。如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并进一步获得主体精神的发展,是“素质教育”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多年担任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这么一个现象:上英语课时,学生表现木讷而呆滞,常常是只带耳朵,不带脑子,只是被动地授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使用知识,即使知识问题的答案,也往往保持沉默,不愿发言。据我调查分析,出现这种…  相似文献   

12.
沈开花 《课外阅读》2010,(11):162-163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而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关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笔者通过自己的实际教学认为,要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培养学习质疑方法,让学生会问;培养学生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树立主体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一、让学生自己发现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爱恩斯坦也说过,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我们应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够发现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例如,一…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并非出于兴趣而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丢中间”的局面。任何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即“优等生”和“后进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问题的解决而忽视问题的发现.其实,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两个互逆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解决问题,缺少发现问题的环节,思维元就不能形成“群”状结构.在许多著名学者看来,“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甚至更为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启动创造思维的过程,集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与思维的开放性,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依据。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强,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相似文献   

18.
给学生创设主动探求的机会———探索小学数学课堂素质教育的实施(五)○卢专文(江苏省金湖县教研室)小学生学习上的成功是有契机的。一个适当的机遇,可以成为学生的一个转折点,使他踏上成功之路,而这种机遇,往往又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求,并在教师给予...  相似文献   

19.
将探究式教学引入语文教学领域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促使学生能主动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以达到语文新课标要求的目标。抓好语文探究式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语文探究的基本方法。探究式教学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而问题的发现往往又多源于观察。学生在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老师的威信是有效影响学生的基础,由于有威信,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导乃至一般的言行都往往不加怀疑地承认其正确,并自觉主动地予以接受。而它的建立,主要取决于老师自己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