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着政府缺乏有效支持、企业追求短期效益、学校自身条件不足等问题。为此,需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校中厂"合作模式、"厂中校"合作模式、"订单式"合作模式、"联盟式"合作模式、"合营式"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融合式"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在台州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根据企业的人才需要,学校资源有效的利用、学生就业得以解决、探求多方共赢而产生的。文章就"融合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现实意义、管理机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分别予以阐述,并使"融合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身中高职一体化管理的特点,试行了"订单"式培养、"冠名班"培养、"互动型"培养等六种校企合作模式,针对当前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运行机制、师资队伍以及专业设置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为高职院校走校企合作之路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化融合是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内在需要。校企文化融合具有文化共性、主体共通、利益共赢和发展共需等前提和基础,因此文化融合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促进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可以探索"一体两化"的融合策略,"一体"即构建双主体式的校企共同体,"两化"即促进学校文化企业化和企业文化教育化。"一体两化"是"一体两翼"的整体关系,促进校企文化从共融到共荣。  相似文献   

5.
中西部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高职院校受到地域、体制机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区域近距离大型企业少等方面的制约,校企合作存在着认识有待深化、政策瓶颈有待突破、合作的环境有待改善、体制机制有待创新等问题。中西部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前校后厂"、"企业学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寄宿制培训、分段式培养、"送达式"培训、就业式顶岗实习、用工模式等多样化校企合作模式,促进高职办学民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职院校汽车电子专业闭门造车,存在的问题非常的严重,这严重脱离了实际。学院本身所创造的条件与实际生产多数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不能够做到就业时进行无缝对接,同时汽车企业有很多设备价格都非常的昂贵,设备品种数量也非常的多,这不是学院能够具备的条件,汽车电子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式"人才培养是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双方共赢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本篇文章就高职院校汽车电子专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式"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人才培养方案体系新旧对比、高职与企业间校企合作"项目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也在不断演变,从"企业配合"到"校企联合"再到"校企一体",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校企合作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致使诸多校企合作教育研究论文中时常出现"校企合作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合作教育"等概念混用的现象。明晰其阶段性特性、厘清概念,无论是对校企业合作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对职业教育的深入实践都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美春 《考试周刊》2011,(52):223-224
"校企合作"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社会认识三个转变。"校企合作"推进了校企共育人才、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最终形成了"以育人为本,双赢为基础"的长效机制。要通过校企多元化紧密办学模式,实现培养人才"零间隙",学校企业"零距离",毕业上岗"零过渡"。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职业教育独特的发展模式下,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是学校本位模式,其具体合作形式是"企业配合"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实体合作"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学校承担主要责任和主导作用、企业在政策鼓励下积极参与,其主要问题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高校寻求合作的能力匮乏、政府支持合作的力度不够。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首先应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其次,依托行业,服务企业,建设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再次,夯实基础,工学结合,增强校企合作的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高职电子商务校企互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校企互融"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托校企共建开放、真实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承接企业的具体任务,实现校内顶岗实习,从而保证了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指出了建立"校企互融"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并给出了构建"校企互融"实践教学模式的校企"双赢"运行机制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构建"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机制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就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综合机制体系,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提出"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构建"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用人的满意度。"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明确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组建校企合作共育组织、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选拔学生组建"订单培养班"、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以及优选毕业生安置就业等六个部分。"订单式校企合作"既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能力对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要求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以促进知识流动、转化和创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有利于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培养创新型与高技能型人才、促进成果转化和"双师"教师的培养。针对当前校企合作中政府缺位和校企之间利益与目标的差异问题,提出了构建校企实体合作和"政、产、学"三合一的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卓越计划"是由政府主导,由高校和企业参加的三方合作行为。"卓越计划"模式在执行层面有三个特点,其中"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是"卓越计划"实施的前提,校企教学共管机制的构建是"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卓越计划"模式下校企教学共管机制的构建主要从政府主管部门、高校和企业之间以及校企教学共管系统内部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构建的机制主要包括校企教学共管系统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然而在实践层面上,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现象,即所谓的"校企合作失灵"。作为营利性组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本质上是向职业院校提供合作教育服务。成本收益分析可以刻画出企业提供合作教育服务的行为特征,并构建出合作教育服务供求模型;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企业供给合作教育服务不足的原因是正外部效应和不确定性;欲矫正校企合作失灵还需要在政府管制和财政补贴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谋求内涵发展,落实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四个合作"为主线的校企合作,将是我国未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未来十年的中心工作。在校企合作的实际运行中,客观地存在着学校"一头热"现象,大多数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动力。结合商贸专业的实际,分析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推动校企深度持续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独立学院拥有较为灵活的办学机制和新的管理体制,"与企业的天然亲近性"和"高校行政化影响小",使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具有自身的优势;但体制缺陷、人才短板、模式趋同又使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面临诸多掣肘。独立学院应找准学院与企业合作的利益均衡点,认识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与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教育学校错位竞争,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取得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8.
化工行业大发展对化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职化工专业必须进行改革和发展,"校企合作"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在构建了高职化工专业"校企合作"关系模型图的基础上,提出合作主体的多元性,从政府、化工企业、高职院校、学生和社会分析当前"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从政府主导作用、社会思想观念、高职院校服务能力、企业的责任感和"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等五个方面探讨了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双元制”企业参与培训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 《成人教育》2009,29(11):23-25
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培训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我国职业教育应认真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办学之路。文章试从德国企业积极参与培训的成功因素入手,结合我国校企合作的问题,提出应从政府、学校、企业三方面努力,使校企合作有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中,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学校追求办学任务和效益的最优化,学生追求成才和就业的便捷化。要使校企合作顺利进行,关键在于使企业、学校和学生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都能从中受益,体现"多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创新实施"多学段"教学组织形式,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加大企业专业人才承担专业技能教学任务的比重,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