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彬 《考试周刊》2007,(20):124
“情”是汤显祖文学思想的核心,而“至情”是其所追求的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贯穿于汤显祖整个艺术世界的灵魂。《牡丹亭》是汤显祖“至情”论的最好演绎,其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牡丹亭》的"情"的不同解读出发,挖掘出作品中之"情"实为"情欲",而非"爱情",同时从作者汤显祖的"至情"观出发探究了作品主题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虽然汤显祖一直是"情"的代言人,但"以情反理"不是其唯一坚定的主张。汤显祖的情理观念是经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挣扎和人生体验后逐渐形成的,是反复变化、不断深化的。其情理观宏观上表现为肯定"情之所必有"、崇尚"至情"、反对外在伦理道德的压迫、主张"情"的理性化和社会化,是一种较为稳健、平衡的情理观。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的至情论影响其戏剧思想并体现在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脉络等方面。笔者认为,有效的"至情"亦使舞蹈创作具有真情和真实感。本文从"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缘境起情,因情作境"等三个方面浅析了舞蹈创作中"情"、"理"、"境"的关系与运用。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著名作家。在其最广为人知的传奇《牡丹亭》中,汤显祖将"情"提到了生而有之的高度,与"理"及"性"相抗,以阐扬自然人性的正当。但贯穿于汤显祖文学思想及戏曲创作中的"至情说",并非对"理"及"性"的完全否定,而是强调"情"、"性"之间度的把控,是明代主流思想由程朱而陆王复又回归程朱的反映。受罗汝芳及达观禅师影响,汤显祖的"情"虽有时混入了庄、禅的成份,但积极入世、醒世、救世始终是其思想观念及现实践履的主要导向。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他主张戏剧创作应以"情"来对抗程朱理学束缚人性的"理".统观汤氏的思想脉络,"儒、道、释"相互交织,他没有偏执一隅,而是博采众长,这使得他曼能洞察事理,从容构建自己"至情"的戏曲艺术殿堂.尤其在"临川四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和张扬.他的"至情"戏曲观对后世的戏曲创作和表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所谈的"情"决非世俗之"常情",而是达到一种"痴"的境界,即高纯度的"至情"。这种"至情"被曹雪芹称作"情痴"。标举"情痴"至美,代表了汤显祖、张岱以降明清美学的新思潮。"以痴情抗理""以痴癖矫俗",曹雪芹藉此对"痴"作了美学上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的"情"是复杂的、动态的概念,在最高层面,"情"是一个理想的秩序世界的主体和核心,对汤显祖来说这个世界既存在着精神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也有生命追求层面的高度统一,因为他的人生经历与心态历程的演变,成为他生命追求的根本动力和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以“临川四梦”构建应和时代的“至情”理想,他一生“为情作使”、“为情转易”,《牡丹亭》对至情进行了直接大胆的描写和歌颂。但是作为儒生,合理合法的社会准则依然会作为一个尺度保留在心中。汤氏试图在《牡丹亭》中构筑一个情理兼顾、存理遂欲的人性社会。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牡丹亭》"至情"主题不仅贯穿作品始终,而且构成了汤显祖创作中人文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高扬的"至情"理念与人文情怀的融合,无疑是对充满桎梏的封建时代的反抗,是灵魂与情感压抑下的青年男女呼唤美好爱情的呐喊,其影响与意义是非常深刻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1.
中晚明以降,由于市民阶层的壮大和个体意识的觉醒,在社会意识形态即程朱理学的内部产生了一种"情本主义"思潮。试图通过阐述以刘宗周、黄宗羲为代表的"即情即性"哲学和以汤显祖、傅山为代表的"至情至诚"文学,以期揭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语境、内在本质以及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代白嘉靖、万历之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空前壮大,人们的价值现亦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文学界广泛兴起了一股尊情思潮.笔者力图通过阐析汤显祖的"至情"说、冯梦龙的"情教"说和傅山、袁枚的唯情主义,以期揭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语境、内在本质以及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牡丹亭》中,汤显祖通过对女主人公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彰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杜丽娘在本能与理性的挣扎中生命意识渐渐觉醒,经历了由至情生发出来两种生存状态:因情而死,为爱而生。还魂后的杜丽娘更是勇于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追寻生命的价值,大胆捍卫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4.
明代自嘉靖之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空前壮大,人们的价值观亦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文学界广泛兴起了一股尊情思潮。文章通过阐析明代汤显祖的"至情"说、冯梦龙的"情教"说和清代傅山、袁枚的唯情主义,以期揭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语境、内在本质以及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一方面是因为其含蓄隽永的曲词,文采斐然,美不胜收;更重要的是歌颂了杜丽娘和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爱情,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渲染了主人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正是这种不顾一切冲破"礼"的阻碍热烈追求婚姻自主的精神,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牡丹亭>中,作者让火热的人性战胜了冰冷的天理("人性"在这里集中表现为对爱情的追求,即作品中所谓"至情"),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禁锢人们精神的封建礼教.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也说"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情与理的冲突便构成了贯穿全局的戏剧冲突.  相似文献   

16.
汤显祖的“言情说”内涵丰富,作者推崇情感的极致状态—至情,并以情而反理,以梦而释情。在论及戏曲言情的作用时,他又归之于传统的教化作用上,这就从客观上提高了戏曲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7.
《牡丹亭》作为汤显祖戏剧艺术的代表作,呈现出深邃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强烈的社会批判思想。汤显祖在剧中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戏剧形象,以极为浪漫的情怀阐释个性解放的至情理念,传达着社会与民众对自由、生命的渴望与憧憬。汤显祖一方面用宗教方式讲述了一个"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故事,另一方面立足现实,借剧中人物寄托自己文治武功的政治理想,并对封建科举制度予以无情的讽刺和嘲弄。作者通过《牡丹亭》彰显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8.
因情作梦以情格理──东方戏剧巨匠汤显祖玉阁说起汤显祖,人们便会油然想起誉弥中外的“临川四梦”,想起汤翁笔下的那位至情至爱的奇女子杜丽娘和她的痴爱郎君柳梦梅,当然还有诸如《紫钗记》中英雄侠义的黄衫客,《南柯记》中沉浮宦海的淳于梦、《邯郸记》中钻营利禄的...  相似文献   

19.
《牡丹亭》借助爱情故事所表达的是情对理的挑战,理想对现实的反抗。但是作者在抒发“情”的同时却摆脱不了“理”的束缚,“隋”与“理”的冲突贯穿始终。文章结合汤显祖“至情”观的创作理论,着重分析《牡丹亭》在情理冲突下所映射的无奈的社会现实,以及作品中体现的“理”对“情”的规范。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的一生是不幸的,科举考试因首辅张居正滥用职权,而两次落第,尝尽了女儿、大弟、儿子先后夭亡的人间之痛.汤显祖又是幸运的,从师罗汝芳,又结交了李贽和达观等朋友,在良师益友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戏曲理论.他的创作中"得意"之作惟有<牡丹亭>.<牡丹亭>中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使人间、梦境相通,生、死相通,体现了他的"至情"理论,"情"与"理"的斗争,正是作者向罪恶的封建宗法制度挑战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