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纽约时报》分别于3月13日和16日发表了《布什当政:一个预制新闻的新时代》和《现在播出假新闻》两篇文章。文章披露,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以及在众多领域内“制作新闻”,从而达到为自己的政策包装、开道的目的。一系列内幕显示,美国政府在制作新闻方面投入之巨、渗透之广以及它的影响之深,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2.
传媒资讯     
《新闻前哨》2014,(7):5-6
《纽约时报》转型互联网据报道,美国人通过报纸获取大部分新闻信息的比例已经不到30%,其中,《纽约时报》(NY Times)、雅虎新闻(Yahoo News)、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赫芬顿邮报》(Huffpost)的业绩表现里,《纽约时报》已不那么显眼。当然,相比于一些仅仅是在智能手机上复制报纸物理阅读体验的报纸,《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表现算是个中翘楚,尤其是《纽约时报》,今年3月,该网站月独立访客达到了2740万人,但是从数据来看,《纽约时报》转型互联网没有想象中成功。  相似文献   

3.
《纽约时报》建立了一个读者可免费在线实时阅读新闻的时报连线网(Times Wire)。该网站随时将《纽约时报》网站上最新的报道和博客文章按时间顺序发布。与传统的新闻网站相比,它的形式更像博客,每篇最新文章的标题和第一段内容将被置于网页顶部,同时配以该文章在《纽约时报》网站上的链接。  相似文献   

4.
美国<纽约时报>分别于3月13日和16日发表了<布什当政:一个预制新闻的新时代>和<现在播出假新闻>两篇文章.文章披露,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以及在众多领域内"制造新闻",从而达到为自己的政策包装、开道的目的.一系列内幕显示,美国政府在制作新闻方面投入之巨、渗透之广以及它的影响之深,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5.
传媒资讯     
《纽约时报》尝试公众捐助式报道据《中国新闻出版报》:美国《纽约时报》在科学版登载的一篇文章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新闻运作模式。文章作者在采访等方面的费用并非由报社提供,而是由公众和机构捐助。这篇文章跟踪报道了漂浮在太平洋上的一个巨大垃圾堆。文章作者林赛·霍肖虽说的确是一名新闻人,但并非《纽约时报》旗下的记者,而是一名  相似文献   

6.
闫月英  王娟  丁梅 《新闻知识》2012,(6):49-50,20
本文以2011年3月后改版的《纽约时报》网络版为个案,考察了《纽约时报》网络版的融合报道及其传播,其特点呈现为不同手段、不同内容的纵深融合,强调受众参与与视觉化呈现的新闻讲述,及对移动终端开发利用的注重。  相似文献   

7.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评论》1981年5—6月号刊登了这篇调查性文章后,几乎每周都收到读者来信,质询该刊是否存心同《纽约时报》过不去。该刊于7—8月号发表“关于《纽约时报》问题的答复”:正因为“人们公认《纽约时报》是美国的占统治地位的大报”,它的新闻为全国广播电视网和三大新闻杂志(《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采用。《评论》作为一个重要的新闻评论刊物,有义务“对于这样一个对全美国新闻界的观点与内容有很大影响的报纸”特别重视。“《纽约时报》有缺点和错误,有的还很严重,所以就应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批评。”罗杰·莫里斯的文章是一篇颇有分量的调查报告,它的发表在美国新闻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我们特请李臻同志编译出本文  相似文献   

8.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44):14-14
"这是一个真正的'家庭厨房内阁'。" 《纽约时报》指出,目前获得布什提名继任或新任的内阁成员无一不是布什 的亲信或心腹,正是辅佐布什在第二任期内成就政治野心的理想人选。  相似文献   

9.
<正>"Times Reader是一套可以给人真实阅读体验的新闻软件产品,它可以调整到各种尺寸的数字终端上显示,使用简单方便,功能实用,可以借助互联网随时更新内容。"2007年3月27日,在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新闻类周刊——《纽约时报》向市场推出了一款新的可供订阅的产品——"Times Reader",引起业界极大关注。据《纽约时报》产品部副经理Rob Larson  相似文献   

10.
方法     
《纽约时报》也要缩小版面美国《纽约时报》准备于2008年4月缩小其版面尺寸,届时,《纽约时报》的页面将比现在窄1.5英寸(约3.7厘米)。页面的缩小意味着新闻容量将减少11%,但公司计划用增加页数的方法,来弥补因页面缩小引起的新闻容量的降低。《纽约时报》总编比尔·凯勒说:“通过改革,页面的新闻容量小  相似文献   

11.
因为工作和研究的需要,有机会阅读了《纽约时报的风格》这本书,才对《纽约时报》有了些了解。该书作作为一名华人,在《纽约时报》编辑部整整工作了30年。看此书,听作讲述《纽约时报》的今昔,有一种目睹庖丁解牛的痛快。西方社会的主流媒体和我们国家的新闻媒体在新闻理念、管理体制、运作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从新闻专业的角度出发,我们仍会从《纽约时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纽约时报》曾在2017年发布2020计划报告书,提出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其中数字化发展是此项计划的重中之重,提出在2020年前推出更多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数字业务收入增长一倍。毫无疑问,《纽约时报》一系列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其强大的数字技术支持,《纽约时报》在数字技术领域一直在新闻行业处于领跑位置。本文归纳了《纽约时报》的先进数字技术,并从中探索对我国新闻行业数字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记者》2014,(2):85
袁舒婕在2014年1月14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报》上刊文,介绍了《纽约时报》网站的改版。改版取消了原来将一个故事分成多个部分的传统方式,而让读者不用点击即可阅读一个完整故事。这有利于读者阅读页面顶部广告和花费更多时间阅读嵌入长篇文章内的广告。此外,《纽约时报》网站还尽量让读者能够轻松移动到下一条新闻。在每条新闻的右侧有一个箭头,可以帮助读者移动到下一条新闻。《纽约时报》网站重新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首次推出了原生广告,一些广告标题看似新闻,实际是广告,但每一条这类广告都会标注"某某公司付费并发表"。网站重新设计的本质是如何组织内容,如何呈献给读者,如何使其赢利。网  相似文献   

14.
国际     
《纽约时报》任命其历史上首位新闻公评人 据《中华读书报》报道,在经历了152年报史上最严重的新闻造假丑闻半年之后,《纽约时报》终于任命了历史上第一位新闻公评人(ombudsman)。今年55岁的丹尼尔·奥克伦特将从12月1日起就任这一职位。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1月10日,几乎所有的美国报纸都在头版以图片新闻的方式报道了一位新闻工作者去世的消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60 Minutes)的主持人布莱德利(Ed Bradley)因患白血病在纽约曼哈顿西奈山医院(Mount Sinai Hos-pital)去世,终年65岁。“以报道天下新闻为己任”的《纽约时报》也在头版右下角用较大篇幅加以报道。《华盛顿邮报》头版还加边框突出了这一消息,给出的版面甚至远大于“布什约见新当选的民主党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这条热点新闻。而纽约长岛的《每日新闻》(Newsday)更是在杂志封面似的头版以布莱德利的照片做主图。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3):61-65
本文分析了《纽约时报》最新的数据新闻实践,从新闻叙事的视角切入,指出《纽约时报》的数据新闻叙事方式具有全媒体、互动性、游戏化、移动式特点,完成了对传统新闻一元叙事的革新。这种新闻实践探索既是大数据时代开放理念的必然产物,也契合了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阅听习惯。  相似文献   

17.
1980年夏开始发行的《纽约时报》全国版,销数逐步上升,目前其平日销量为十万份,星期日销量已达二十万份。《纽约时报》全国版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了《纽约时报》全部国际新闻、美国国内新闻,社论版及“社论对页版”,部分地区新闻和文化方面的报道。第二部分主要由《纽约时报》D 组(即商业版)构成。从纽约曼哈顿总部发出的《纽约时报》全国版的版面,通过微波通讯设备,传送到新泽西州、芝加哥、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州等处印刷厂,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新闻育”专设委员会,是日本新闻协会会长小林与三次先生提倡将“新闻育”作为教育界和新闻界的共同课题之后于1986年创建起来的。该委员会第一项活动就是在1986年3月派遣代表团赴美,进行专题考察。代表团参加了在洛杉矶召开的全美“新闻育”(News-paper in Education)大会,访问了包括《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在内的五大报社,并且在芝  相似文献   

19.
"刊载所有适于刊载的新闻"——这是《纽约时报》的发行人奥克斯1896年首次提出的办报口号,并于1897年2月10日将其放在《纽约时报》头版报头左侧,从此每天与读者见面。奥克斯接办《纽约时报》时就曾宣称:时报的新闻报道"应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无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李子坚在《纽约时报的风格》一书中认为,"适于刊载"的标准就是"真实"。童兵在《中西新闻比较论纲》认为,一般的理解,这句话申明了报纸的两个立场:一是充分报道新闻,二是庄重报道新闻,不刊登污秽的报道,不污染早餐的餐巾。  相似文献   

20.
"在《纽约时报》,你经常看见的是,报道一旦被刊登,记者和编辑的工作便完成了。而在《赫芬顿邮报》,报道刊发后,它的生命才刚刚开始。"今年5月中旬,一份长达96页的《纽约时报》内部报告在媒体产业界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哈佛尼曼新闻实验室、波因特学院和众多新闻博客网站纷纷报道、分析和评论此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