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之秋》是方纪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以其流畅、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中秋之日三峡从早到晚景色的变化,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三峡的深爱之情。《三峡之秋》被选作人教版第九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因此,本文的教学可作如下设计:一、展播导入,感受三峡风光播放课前准备的三峡风光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整体感受三峡的风光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课文、感受三峡美景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2.
[实录展播]师:同学们,长江三峡自古以来就有“山水画廊”的美称,它的风光究竟有多美呢?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三峡风光图片去感受一下吧:(配乐投影风光图片)师:同学们,三峡风光令人陶醉大家是否也想去游览一下长江三峡呢?生:想!师:那么,走,到三峡去!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三峡之旅吧!(屏幕显示课题及作者)师:这次旅行,我们的旅行背包里不带饼干、矿泉水,老师提议里面装以下东西:(投影展示学习目标)生:(齐读)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实录展播] 师:同学们.长江三峡自古以来就有“山水画廊”的美称.它的风光究竟有多美呢?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三峡风光图片去感受一下吧:  相似文献   

4.
《船过三峡》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以抒情的笔调描写了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但是,许多同学没有到过三峡,仅凭课文中的词句是很难体会到三峡“山高”、“水急”、“船险”的奇丽景色。在教学中,我通过录像、投影、录音等多种电教媒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例如,在教学描写三峡“水急”的第三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利用录像,初步感受为了深化学生对三峡“水急”的认识,我剪辑制作了有声有色的录像片《长江三峡》。让学生从两个方面观看录像:你看到上游的水是怎样冲下来的?你听到水冲下来时的…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浓缩的都是精品",这句话如果用来评价郦道元的《三峡》,可以说再恰当不过了;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三峡》不仅是山水游记中的精品,而且可以说是山水游记中的极品:全文只有区区155个字,却道尽了三峡七百里风光的万千气象;论时间跨度,春、夏、秋、冬一应俱全;论描写景象,山、水、草、木应有尽有。无论是教者还是普通的读者,我们不能不为郦道元鬼斧神工般的语言功力所叹服。下面我们不妨从这样两个方面再来领略三峡旖旎的风光,品味三峡所呈现的大美。  相似文献   

6.
高峡出平湖     
长江三峡是我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  相似文献   

7.
《三峡》是我国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山水和四季的景物之美,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相似文献   

8.
师: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描山摹水的美文,那富有音乐美的文字尽显了三峡的美好风光。读一读,看哪些字、词、句能表现三峡之美?可用“‘——’写出三峡——美”的句式来阐释理由。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阅读》2007,(5):10-11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她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纳百川千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腹地。她满载四季浪歌,永不停息地直奔东海。在万里长江的上游,有一段险峻绝丽的峡谷,它就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片断一 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歌曲,并配三峡风光画面] 师:听了这悦耳动听的歌声,欣赏了这美丽的画面,你们想说点什么? 生_1:我觉得我们的三峡很美。 生_2:我爱三峡,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1.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长江及三峡风光、三峡工程景观图片,配《长江之歌》乐曲.  相似文献   

12.
贾樟柯以三峡大坝建设和移民为创作背景,以寻妻和寻夫为故事线索,以独特的角度展现三峡的美丽风光,以及库区人移民搬迁的矛盾心里与复杂的感情,反映出人的多面性.总之,《三峡好人》以真诚质朴的视觉画面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关怀.  相似文献   

13.
下面刊登的《三峡》教学设计是东北师大附中李春梅老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初中语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中的作品。《三峡》是一篇文言文,它以简洁凝练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它既是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优美的文学篇章。在教学设计上,讲授者更关注其文学性。在“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上,试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有的文言文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并且鼓励学生运用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本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立方面,通过作者对三峡壮美风光的描写,唤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让学生认识到祖国河山之珍贵美好,在语言文字中领略风光美、情境美。在课后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纵深地理、历史、民俗等多角度懈读三峡,提升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本教学设计在全国初中语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下面刊登的《三峡》教学设计是东北师大附中李春梅老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初中语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中的作品。《三峡》是一篇文言文,它以简洁凝练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它既是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优美的文学篇章。在教学设计上,讲授者更关注其文学性。在"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上,试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有的文言文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并且鼓励学生运用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本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立方面,通过作者对三峡壮美风光的描写,唤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让学生认识到祖国河山之珍贵美好,在语言文字中领略风光美、情境美。在课后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纵深地理、历史、民俗等多角度解读三峡,提升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本教学设计在全国初中语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撰《水经注》四十卷,不仅介绍了一千二百五十余条河流,描绘了祖国壮丽山川,而且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和各地风土人情,所以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三峡》选自《水经注》卷三四,作者以峻诘、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奇险壮丽的风光。《三峡》虽只有一百五十多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中”的万千气象。且读来舒展、自然、毫无斧凿之感,显示了高超的  相似文献   

16.
雄伟壮阔的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三峡则是长江上最雄奇险峻的地方,也是最令人神往的地方。长江三峡千姿百态,秀丽神奇,正如古人所说:“任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足见三峡风光无限,彩笔难描。然而在当代著名散文家刘白羽的笔下,三峡绚丽多姿的景色却被形象传神、鲜明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如临其境、如历其间,令人心驰神往、叹为观止。在历代文人墨客描绘三峡景物的诗文当中,《长江三峡》堪称上品佳作,在写景传神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长江三峡》在写景状物时,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以不同的手法和笔触,展现景物各自的神韵和风采,进行精致的描写和刻  相似文献   

17.
大江东去,峭壁千仞,乱石崩云,惊涛拍岸。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风光,曾使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折腰。 然而,三峡的价值仅仅在于它是供人欣赏的风景画吗? 如今,当你泛舟于这条山水画廊时,会在三峡中最大的西陵峡一带,看到一幅更加壮美的图景:高大的龙门吊临江而立;如林的钻机“突突”吼叫;往返奔跑的30吨、70吨和100吨巨型自卸卡车,装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三峡>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文言散文,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既有正面落笔,又有侧面烘托;既有仰观远景,又有俯察近物.让我们看到一幅奇丽多彩的三峡山水图.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简练而不缺乏优美,以凝练、生动的笔墨为读者展现了长江三峡雄伟险拔、清幽秀丽的奇景,富有概括生地描绘出长江三峡四季风光的美丽,字里行间歌颂了江山的美丽,从而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教学过程】序曲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三峡》(展示课题)。先看三峡简介(多媒体播放三峡风光辑录片,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摧眉折腰啊!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本篇…  相似文献   

20.
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峨眉山月歌》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但诗中所云清溪、三峡、平羌江系指何处?历来就有争议。本从典籍、诗词、历史、地理多方考察论证了古平羌江即今之岷江,平羌三峡即岷江中游的犁头峰、背峨峡、平羌峡。水光山色异常绮丽的岷江三峡为嘉峨风光增添了无数秀色美景,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再不能任其讹传误导,而应还她的历史真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