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仗。其要求是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反、语类或词性相同(天文对天文,人事对人事;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结构相同(全句或短语,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等)。其方法,按内容有正对(青云羞叶密,白雪避花繁),反对(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串对(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下洛阳):按严格程度有工对(青山横北郭,绿水绕东城),宽对(潭碧自评月,崖高欲说云);此外,还有问答对(永夜思家在何处?残年知汝远来情)等等。对仗还要求上下联相对的字必须不同,颔联颈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一般不要求对仗。  相似文献   

2.
一、划分标准不统一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是按“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五类划分的。其中“并列”、“偏正”是从结构上划分的,后三类是从其词性和作用的角度划分的。且“并列”、“偏正”两类中又分别包含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类词语,这样是否容易搅昏学生呢?  相似文献   

3.
“仿例造句”是常见的考查题型。这里举例说说仿例造句的基本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一、学会对偶仿例造句涉及多种修辞手法,其中最基本的是对偶,跟写对联差不多,只是较宽松些。怎样作“对子”呢?首先要讲究句子结构形式:上下句字数相当;词语之间结构关系(主谓、偏正、动宾等)相同;相应位置上的字词性相同,也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其次,要注意词句意义上的“相对”,上下句意义或平行,或相反,或顺承,总之要意义关联,但不能相同重复。例如:①根据前后语句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与分号前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vp包括单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也包括动词性的主谓词组),NP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VP+NP”结构即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定语的结构。本文意在分析中心语NP与动词V可能出现的逻辑上的语义关系,并说明“VP+NP”在结构上的特点。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直接作定语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汉语中,几乎所有的词组都可作定语。就动词性词组来说,动宾词组、主谓词组,连动词组、兼语词组、动词性联  相似文献   

5.
在古汉语中,常遇到名词连用的现象,它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有其用法的特殊性,为使学习时弄清这些特殊形式,例释如下:一、名词用如一般动词两个名词连用,若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偏正(修饰)关系,也不是判断关系的主谓短语,则其中必有一名词活用为动词。若前一个名词用如动词,则两个名词构成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若后一个名词用如动词,则两个名词构成主谓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初中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做好对联题,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结构一致。总结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对联题,可看出主要有六  相似文献   

7.
周远喜 《初中生》2010,(3):9-11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要做好对联题,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结构一致。近年来,各地中考对对联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六种形式,下面一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和各地高考命题中连续出现“对联题”这种新形式,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了解对联的格式:从格式上看,它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 缺一不可。第二,对联要求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第三,要对仗工整,即字数相等,诃性相对,句式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句式中一致的位置上。第四,要熟悉对联的类型: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寿联、赠联、勉联等。最后,要把握对联内容。对联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内容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却不能带宾语,不能用副词修饰、限制,也不能充当状语、补语等。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能带宾语,能受副词的修饰、限制,也能充当状语或直接用在动词后边作补语等等。这种文言名词活用的语言现象是文言实词活用中较复杂的一种。文言名词的活用,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谈谈文言名词活用的辨认。一、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辨认(一)句中没有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谓语,而是名词处在谓语位置上,即连用的名词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这个处在谓语位置上的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例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级各类考试中经常出现给对联配对的题目。这类题目,难度较大,不少考生束手无策。其实,只要掌握了对联的有关知识,这类题便会迎刃而馋。一副对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二、上下联某个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即上联某个位置上是名词,下联同一位置上也必须是名词,依此类推.即所谓实对实,虚对虚,物对物,致对数,颇色对颐色,形态对形态·"一三、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尤其是尾字,平仄要交错,一般上联末尾用仄声字,下联末尾用平声字,这样读起来才悦耳动听。下面试举一例说明之. 试把下列各  相似文献   

11.
词组是汉语的四级语法单位之一,它是由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是大于词又小于句子的一种语言单位。在现代汉语里,词组的组合主要是依靠词序和虚词这两种方式。词序不同,词和词之间的关系不同,如: 建设祖国(动词在前,名词在后,表示动宾关系) 祖国建设(名词在前,动词在后,表示主谓关系) 认真学习(形容词在前,动词在后,表示偏正关系) 学习认真(动词在前,形容词在后,表示主谓关系) 有些词组要用虚词的帮助才能组合起来,如“我的书包”、“伟大的祖国”中的  相似文献   

12.
第三章短语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语言单位叫做短语,也叫“词组”,如: 优秀学生 (偏正短语) 挖地道 (动宾短语) 好得很 (后补短语) 从上海 (介宾短语) 吃的 (“的”字短语) 词和词结合为短语有两种情况:或者是实词和实词的结合,如“优秀学生”、“挖地道”;或者是实词和虚词的结合,如“好得很”(形容词“好”与副词“很”结合),“从上海”(介词“从”与名词“上海”结合),“吃的”(动词“吃”与结构助词“的”结合)。词和词结合的手  相似文献   

13.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作为虚词,其主要作用是表达定语和中心语的关系,有的词语之间如主谓或动宾等关系,加入“的”后,可以改变其结构关系,从而变成偏正短语。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和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以及各类短语组成“的”字短语,大大扩展了词语的语义容量。还可以用在句末或句中,表达陈述或疑问的语气  相似文献   

14.
对联是语法、文化知识和思想积淀的综合体现,考查的是语文素养。其特点如下:字数相等。即出句和对句字数要完全相等,不多不少。如:一百八声钟响,一呼百应八方和;下联:五十六朵花开,五光十色六合春。断句一致。上下联的结构要相同,即断句  相似文献   

15.
对偶小解     
对偶就是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这里上下两句中相对应的词、词性和结构是完全相同的。上一句,“朔气”对“寒光”,名词对名词;“传”对“照”,动词对动词“;金柝”对“铁衣”,名词对名词。下一句中,也是“将军”对“壮士”“;百战死”对“十年归”。两句不但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也相同。对偶有严式和宽式之分。严式的对偶还要求平仄协调。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第一联…  相似文献   

16.
对仗的基本规范对联的灵魂与精髓就是对仗。所谓对联的对仗,即是上下联语言的对偶,把同类的、相关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称、平仄相对、内容相关,共同构成一个特定而完整的意义。换句话说,同时具备以上特征的,才能称作对联。  相似文献   

17.
一、导入佳人西施比天下胜景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同学们,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学形式。妆浓抹总相宜。纵观中国文学史,不少文人墨客,如王羲之、苏东生:老师,南山对东海行吗?坡等,都留下了很多机智幽默的妙对奇联。这节师:大家说。课,我们也来对对联。生:东和南都是表方向的词,山和海都是名二、对一二字联,了解对联字不重复、词性相词,南山对东海,行。同的特点出示:西湖师:我的上联是:白。东海{南山生:黑。师:好,黑白分明。师: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了解到:对联上下联生:红。相同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生:好哇。白里透红。对…  相似文献   

18.
复杂定语由一个短语或几个定语递加构成,可分为短语定语和递加定语两类。(一)短语定语短语定语由一个短语充当,结构虽较复杂,但只有一个整体意思,它与一个词充当的定语一样,只能算单层定语。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及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包括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形容词短语和主谓短语、数量短语等都可作短语定语。如: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的词性活用是比较复杂的,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主要依据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地位和上下文意思。就初中第一册的文言文而言,我们认为主要应该掌握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兹从语法结构方面分类举例说明如下: 1、两个名词连用,从上下文意看,如果按并列、修饰、动补、主谓等四种关系讲不通,那么前边的名词就用作动词,后边的名词则充当其宾语。例如:“即书诗四句”(《伤  相似文献   

20.
一、把握词性,辨别用法。即根据某一虚词在不同词性下的用法差异来掌握虚词用法的方法。“以”与“因”两个虚词均主要有介词和连词两种用法。如何在句中区别呢?我的方法是:后跟代词或名词(包括名词性短语),是介词;后跟动词或句子,是连词。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