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语文教师导读没有引领学生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读”未能为“写”起到多大作用。多年来,我们一些教师的阅读教学就是将一篇篇生动、丰满的文章按照考点肢解成一道道练习题,并且强调,某某处是考试重点。于是,阅读教学成了习题演练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会解答习题外,很少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从课文中领略美感。在分析、理解文章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参的奴隶,教师做了教参和学生之间的传声筒。学生跟着教师转,成了懒于思考的奴隶。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激情和创造性。教师要补充一些课外美文,就意味着完不成规…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阅读教学正是获取这四种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摆正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为此,教师在思想上,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训练思维的关系;在方法上,要重点拨、重诱导、重探索、重创新,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形式上,要重讨论、重延伸,活学活用。同时,引导学生敢质疑,敢对课文说“不”,敢对教师说“不”,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个性。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语教学尤其是中小学语教学,教师还是习惯把阅读教学变成一个由教师提几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的过程。这些问题有的是唱答式,由学生集体回答“对”与“错”;有的是猜谜式,学生必须答出教师已准备好的答案方算对,而且大多数问题缺乏启发性。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实际上是表演,学生是配合,有的学生甚至一直是听众。这种课堂教学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活动积极,其实,学生没有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拿着数学问题问老师:“老师,这个题目怎么解?”我们的老师很少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回想一下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一刻不停地讲,学生在台下鸦雀无声,一动不动地听。当然,也有不少教师喜欢课堂提问,但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就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完全符合教师的设计为止。  相似文献   

5.
刘丹 《辽宁教育》2006,(9):36-37
一、改革课堂问答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不希望学生提问,害怕学生所提的问题自己事先没有准备好,回答不出来,验面上过不去;或者担心学生的提问影响自己的教学计划,往往不让学生多提问。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从头讲到尾;要么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稍稍发生偏差,教师就立即给学生以间接或直接的暗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按老师的提问学习,自主思考问题的范围和空间非常小,就更不用说创新了。  相似文献   

6.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目睹到这样一种情景:老师一个问题提出来,学生出口成章,对答如流,甚至出现众口一词,整齐划一的回答。但是仔细观察,却不难发现大部分“热热闹闹,整齐响亮”的回答往往就是在齐读课文;有许多“精彩答案”和教参上的如出一辙;有许多学生只是做一个目光茫然的旁观者。而且考试时依旧处于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的境地!这不得不让我们尴尬:热热闹闹的课堂为什么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呢?  相似文献   

7.
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文本的"浅阅读",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笔者认为教师阅读能力欠佳、过多依赖教参和备课不够到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苦练"内功"和脱离教参、精益求精地备课。  相似文献   

8.
杨李花 《教书育人》2001,(21):16-17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占重要地位,而关系到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最为讲究的当首推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高分析质疑,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的得体、精巧,能反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英语表达的兴趣和习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像,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给直接答案多,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9.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要在“还”字上动真格的,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中国的教师大多是通过问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教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而美国的教师却不这样理解,他们认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步一步地实施自己教案的过程,而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老师顺利地实施教案,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老师所预定的标准答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基本局限在教师设计中,这样的阅读教学只会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沉默”成了课堂教学中必须打破的状态,于是,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许多老师精心设计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而很少思考让学生“静”下来的策略。在课堂上,许多老师经常发出的教学指令是请同学们“踊跃回答”、“积极讨论”,而很少要求学生在回答和讨论之前静静地“沉思”,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回答、这样讨论。在课后反思时,经常听到老师自责地说“这节课气氛还不够活跃,学生的讨论还不够热烈”,而很少听到老师说这节课留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如果再充裕些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改革。多年来被人们尖锐批评的“少、慢、差、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阅读教学的僵化造成的。造成这种僵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及学生的阅读主体性的丢失则是症结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唯《教参》之马首是瞻,学生在学习中唯教师之分析是听,  相似文献   

13.
郭根福 《云南教育》2004,(31):35-37
在中小学的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的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占重要地位,而关系到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最为讲究的当首推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高分析能力,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英语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作用。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时,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质量,提出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适合学生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答不下来的,但经过努力是一定能答出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在把握教材的前提下合理设计问题,绝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正确把握,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几种答案,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怎么分析、怎么引导、怎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能力等问题,都要事先有所考虑,有所估计,有所准备。  相似文献   

15.
沈钢 《科学教育》2004,10(6):43-45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设计什么问题,学生就回答什么问题,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如果学生稍有“越轨”现象,则教师就要进行“引导”和“点拨”,直至学生答出教师自己预设的答案为止,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呆板的学习状态,获得知识主要是靠教师的灌输。而目前我市推出的二期课改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如下两种倾向:一种是多讲少读,重讲轻读甚至只讲不读的现象十分明显,许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篇章结构的分析上,错误地认为只有把课文内容讲清楚,分析透彻了,学生才能理解,才算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每讲一篇课文,教师除了要把教参上的所有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还要把相关的知识也统统讲出来,教师宁愿把时间全用在讲授上,也不愿拿出时间让学生自读;还有一种倾向是不少教师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轻视学生自读自悟。所谓“带着问题读”,指阅读课上学生阅读课文时,老师先布置几个思考题,学…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听了一位老师执教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23-8”。教参的要求是抓住“退位”问题讲解:个位上3减8,不够减,应从十位上退“1”,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是13,13减8得5;十位上2退去1得1,合起来是15。为了实现教参的意图,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课始,教师出示了一道口算题:23-2,学生很熟练地答了出来,教师随即将减数“2”改为“8”,问小朋友:“23-8=?”小朋友无法回答。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说:“减数‘8’比被减数个位上的‘3’大,怎么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问题。”课堂教学很快进入下…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阅读教学主要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运用语文的能力,为广泛阅读打下基础。阅读教学不仅仅在于学生从课堂上得到什么结论,学到什么知识,更要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前,有的学校阅读教学效果不佳,令教师深感困惑,总认为训练得太少,考试时遇到未见过的题型,学生则是教过的会做,没有教过的不会做。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对阅读教学进行反思,切实改进教学实践很有必要。二、反思当前,许多教师仍拘泥于“教参”,教学课文时面面俱到,甚至把课…  相似文献   

19.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遇到过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尴尬场面。如果是偶然偶到这种现象,有经验的老师会机智地打破僵局,例如,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者激励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干脆唱歌,做游戏等,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后再继续课堂教学。如果经常在课堂上遇到学生不回答问题的情况,一定是老师的教学出现了问题,可能有这样的一些原因:学生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不想说;  相似文献   

20.
每次听完阅读教学公开课之后我总是想:每堂课教师都按照教案上事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去提问,经过学生一番讨论、回答之后,教师再给出自己的“参考答案”,这样的教学是不是一堂成功的阅读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