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设想《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爱心,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篇课文。为了使学生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本设计转换一个角度,不以作者的第三者身份进入课文,而是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设身处地地自主阅读、想象,从而使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人们的浓浓爱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多媒体出示:站台上人群熙熙攘攘,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随着汽笛一声长鸣)师: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  相似文献   

2.
教法一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看到过吗?在你眼中,燕子像什么呢?2.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二、初读课文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2.自读课文。3.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2)划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4…  相似文献   

3.
教材: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师:请在老师的描述中猜一种小动物。它体态轻盈,一对翅膀又窄又长,飞行时好像两把锋利的镰刀;它是人类的好朋友,能大量捕食害虫;它是一种候鸟,人们总是把它跟春天联系起来。它就是——(教师相机板书或板画:燕子)2.师:燕子常在屋檐下筑巢,是吉祥、健康的象征,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3.引出课题:燕子专列。(板书:专列)读课题,想一想“专列”是什么意思。过渡:专列是专门为特殊的客人开设的列车,而作为鸟类的燕子怎么会乘上“专列”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4.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愫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话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相似文献   

5.
特殊的墙     
在世界一些国家的地铁、公路上,建有许多特殊的墙。隔离墙法国里尔地铁的车站站台,为安全设计建成封闭式的一条玻璃墙,将站台与1米多深的地铁轨道隔离开来。由于墙是透明的,对人的视线没有影响。当列车进站后,玻璃墙上的门会与地铁列车门对准自动打开。列车开动时,它们又同时关闭。这其实是一道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新课改的推动下,石柱县教育界在教委谭主任的引领下,正在开展以"读———思———练"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活动。"读———思———练"理念已经深入全县教育系统。新课程理念认为老师是课程学习的参与者,引领者、组织者、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本文就老师在"读———思———练"理念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这里介绍的,是关于“说读”的教学手法。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以学生的语言活动为中心,用“说”的方式带动对课文的整体理解、细节品析、内容组合、想象补充……它以课文品读为目标,以深入理解为目的,在课文阅读中引导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这既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法,也是一种高效教学设计思路,同时也是一种学法指导;当它能够支撑整节课的教学的时候,它又是一种新的课型。如《卖炭翁》的说读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朗读———读得顺畅;说话———翻译课文(叙说性语言表达训练)。第二步:朗读———读出轻重;说话———品析文句(分析性…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站台安全门对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如何合理设置安全门的高度及位置,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的理论支持和原始数据的积累.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实测高速列车以2种不同的速度通过站台时的风速(影响乘客候车的安全性)和噪声值(影响乘客乘坐舒适性),并将测试数据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提出了安全门的高度应当高于人耳的高度即高于1.5m,对高速列车站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都有较大的改善,为今后高速铁路站台安全门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朱楚妍同学"还有"这个词读得好,换气时,语气也调整得轻快了.有的说:老师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最后四个字一日气读出来,读得好.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我情不自禁地带头鼓掌.  相似文献   

10.
《燕子过海》(浙教版第五册)一文记叙了一群南飞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畏艰辛、昼夜奋飞的情景,赞颂了燕子的勇敢顽强,寄托了作者对燕子的无限怜惜与崇敬。文章语言凝练,饱含深情。“言简情浓”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本设计追求的目标。在真情的激荡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朗读、品悟、表达等诸多训练,并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洗礼和升华。为达到这一目标,本课教学可设计三个流程。一、创设情境———入情上…  相似文献   

11.
正前不久,听了人教版三下《燕子》一文的同课异构的教学。执教的两位教师都设计了辐射全文的核心问题,力图"牵一发而动全身",但问题设计指向不同,导致效果大相径庭。【案例1】师:同学们,读了全文,燕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生:美。师:燕子美在哪里?生:外形很美。生:飞行的样子很美。生:休息的样子很美。师:是呀,燕子多美呀!那么,燕子究竟美在哪里呢?现在,就让  相似文献   

12.
可以说,朗读是一种生动的富有情韵的课堂活动;也可以说,朗读是一种活泼的形式优美的教学手法。优秀的朗读教学设计应确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应尽善尽美地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熏陶。这样看来,“还我琅琅读书声”还只是一种层次较低的教学要求,我们可以尝试着对此加以优化和进行深化。如下面的做法:一、习点精粹指的是在教学设计中非常关注朗读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安排精到的、符合文体教学的、符合课文情境的学习点。如《使至塞上》的四个“习点”:吟读———体会情味译读———理解内容背读———积累语言说读———飞扬神…  相似文献   

13.
<正>《燕子专列》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感人至深,表现了人类对鸟儿的博大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睦相处。本篇课文短小精悍、文字浅显、内容平实,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教学本课,主要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领会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爱心。为此,我以读为主线,把读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中,通过"尝试读(感知课文内容)—变  相似文献   

14.
一、“读式”教学模式的界说结构与程序“读式”教学在以思维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 ,其模式是 :导语激趣———初读寻疑———再读释疑———细读解析———精读入情———美读品味———熟读成诵上述模式基本概括了“读式”教学的阅读教学艺术。该模式中 ,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 ;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 ;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 ;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 ;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 ;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 ;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该模式中 ,一方面 ,学生由“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  相似文献   

15.
【图形释意】1.此图模仿船和燕子的形状设计,形象生动,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架设了一条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桥梁,有助于学生感悟、理解,加深情感体验。2.本图重点突出, 精炼简洁,在静态的文字、线条中包含了动态的思路,使人一目了然。【操作步骤】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朗读第二小节,想象燕子过海的情景,标出燕子过海的句子,并提出疑问:燕子为什么要不分昼夜地飞?为什么要过海?( 通过阅读小资料解决)课文为什么用上这些反义词?同学互帮共同解决,逐个处理。 2.同学们自读第三小节,标 出具体描写燕子…  相似文献   

16.
漫漫隆冬,天寒地冻。为农民劳碌了大半年的庄稼卫士———燕子、蜂类、螳螂和青蛙等,它们哪里去了呢?燕子每年三月至九月,燕子飞翔在田野上,替农民除虫保  相似文献   

17.
[初读——整体感知]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饥寒交迫的燕子濒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后,呼吁人们寻找被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很感人,表现了人类对动物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保护动物. [再读——理清层次]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归纳起来,是从四个方面来写的.一、人们为燕子专列送行;二、瑞士政府决定将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三、瑞士政府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寻找燕子;四、燕子专列驶向远方.  相似文献   

18.
燕子专列     
1990年春天,在遥远的欧洲,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旁,站满了送行的人们。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迁徙到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很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燕子到处可见。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南方。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离自己最近的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  相似文献   

19.
(北师大版四(上)第十二单元)设计理念:语文学习讲求的是学生直面语言材料、自读自悟自主建构的过程。读,永远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如何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顺、读通、读透,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受到感染与陶冶,一直是我们探索的课题。本课设计集中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一、开门见山,解题引入1.今天我们学习《瑞雪图》一课,(板书课题“)瑞”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雪,才可以称得上“瑞雪”?出示课件,问:是这样的雪吗?见过吗?想说什么?2.齐读课题。这是一幅图画吗?你觉得这幅图画应该画出怎样的特点呢?3.引导学生去…  相似文献   

20.
朗读对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有重大作用,但教学实践中由于朗读指导流于形式、目的性不够明确、方法单调,总体效果不明显.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以及综观了一些课堂中比较出色而有效的阅读训练后认为,要做好阅读训练,老师应当: 一、精讲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悟 "读"并非完全不"讲",但是要精讲,使读的训练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并能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如<燕子专列>这一课的重点是描写人们为寻找燕子四处奔走的情景,一个叫贝蒂的女孩一连找到了十几只燕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