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的中心。“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曾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现在,陕西的高校似乎在延历史之续,绝大部分高校都立根于西安。目前,西安的各类高校数就达到了40多所,使西安成了另一个“高校之都”。学在西安:如果初到西安,他给人的感觉是:一座“规规矩矩”的城市——道路东西南北纵横垂直交错。虽然这儿的空气环境不是很好,但西安的文化气息却十分浓郁。事实上,在西安的高校有40多所,除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一些重点大学外,西安外国语学院和西北政法学院可以说是西北地区培养专业外语人才和政法干部的两大基地。西安的民办高职类院校之多,也是全国城市中少见的。这些高校相互毗邻,交流学习十分方便。在西安城的高校中广为流传一种说法:“学在交大,爱在西北大,吃在西工大”。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有多大准确性,但我知道西北大学在西安城的高校中是很有名气的,其自由奔放的开放精神与一些学究气很浓的大学不太一样。说在西安:西安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俚语。秦统一全国后统一了很多东西,包括文字、语言。不过当时的秦话和现在的陕西话还是有区别的。汉代的大一统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西安话影响全国各地的方言,唐代达到鼎盛。上至皇帝、妃子、大臣, 下到黎  相似文献   

2.
叶剑英在西安事变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充当了重要的历史角色,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西安事变前,叶剑英在东北军、西北军中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而后,他又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京,我国的首都,它在历史上曾是金、元、明、清四朝的都城。西安,它先后曾是西周、西汉、西魏、北周、隋、唐的都城,所以西安有“六代古都”的美名。不过历史上的西安,在西周时叫镐京(今西安附近),从西汉到唐朝都叫长安。南京,最早三国时吴国曾在这里建都(称建业)。后来东晋和宋、齐、梁、陈卞朝都相继在这里建都(称建康),曾有“六朝金粉”之盛。明朝第一、二代皇帝也建都在南京(称应天)。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农民革命政权太平天国也建都在南京(该名天京)。洛阳,是东周、东汉、三国时魏国、西晋、五代时后唐的都城。东汉时叫洛邑。东汉以后…  相似文献   

4.
有道是“桂林山水甲天下”,殊不知,桂林还有一样东西也是闻名天下的,那就是摩崖石刻。 桂林的山以石山居多,到处都有千奇百怪的断崖绝壁,为历代文人墨客提供了“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场所。如今,无论你走到桂林哪座石山上,都可以看到“风雅之士”留下的题刻。难怪有人用“看山如观花,游山如读史”的词句来形容桂林的摩崖石刻。 国内文物界对历史碑刻有着一致的公认:北有西安,南有桂林,并有“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  相似文献   

5.
说起西安,就情不自禁想起她的灿烂历史。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中心,“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曾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而在西安,你一问及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人会以自豪的口吻向你描述着她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此,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笔者从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朝代把都城建在西安的原因,中国历史上在西安建都的朝代及其城址变迁与历史遗存、周秦汉唐帝王陵墓、汉唐长安与丝绸之路四个方面全面论述了这座帝王之都的独特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都西安是一座无与伦比的文物宝库,是一幅内涵丰富、千姿百态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在改革开放的每一个历史时期,他都从战略高度强调要抓住历史机遇。他的机遇意识对于“转轨”时期的地方高校改革意义重大。地方高校的主要领导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在改革之中寻求机遇,从所处环境和实际出发办学。从而使地方高校真正成为地方政府的“孵化器”、“人才部”、“思想库”。  相似文献   

8.
西安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博学智慧和大气恢弘.俨然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以及中国精神的芯片。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每一块城砖都是一本活的教科书。西安会用她独有的历史感令人无形中褪去稚气.是一个能造就人的文化品性的城市。走近西安,第一个直觉就是“纯朴”,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繁华变迁.西安如同一位阅尽沧桑的老者.透着淡定的气质。“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如果你喜欢中国古迹.对5000年的中国历史怀有浓厚的兴趣.那就请到西安来吧!  相似文献   

9.
图片上的历史一位南国的学者来到我们西安大雁塔下,发思古之幽,有道是:“自古天威数汉唐”。汉虽“贱商”,却开辟了通向异域的丝绸之路。唐人以更加务实开放的精神面向世界。皇帝的爱马“昭陵六骏”,其中有带箭(当然是敌手的箭)受伤的图景,因而受到鲁迅的高度称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朱熹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他们都把精神作为世界本原,朱熹称之“理”,黑格尔称之“绝对理念”,他们都认为可以抛弃历史事实而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显示出浓厚的唯心色彩。朱熹认为历史运行是循环无穷的,而黑格尔则认为是趋于完善的,两者在具体论述上虽有一些合理因素,但他们又有很大局限。朱熹与黑格尔都持英雄史观,朱熹夸大了圣贤帝王的力量,黑格尔则夸大了世界历史个人的作用,但又认为世界历史个人仅仅是世界精神的不自觉的体现者;他们都对人民群众的作用认识不足。由于他们不了解经济因素在历史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便难以正确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便难以摆脱“天命”、“上帝”的神秘主义论调的束缚。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王真本世纪30年代发生的西安事变,多年来一直是海内外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史家无论站在何种立场上,几乎无一例外地公认:这次事变是当时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或“历史的转折点”。这一事变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和作...  相似文献   

12.
赵敏 《教育艺术》2001,(9):10-12
成功是机遇和才智的结晶 ,成功的冠冕青睐那些早有准备和披荆斩棘的人。———作者题记西安 ,以悠久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积淀而驰名中外。改革开放以来的西安 ,到处充满生机活力和现代化气息。而在古丝绸之路的始点 ,一道靓丽的风景———家世界购物广场点缀其间 ,格外引人注目。新千年之春 ,笔者带着惊喜 ,带着探寻 ,走进五彩缤纷的“家世界” ,并采访了西安“家世界”副董事长、西安微电机厂厂长白森涛。一副烂摊“家世界购物广场”是西安微电机厂与天津家世界集团合作创办的“一站式”大型仓储、零售超市。开业仅半年 ,实现销售3亿多…  相似文献   

13.
《第二课堂(小学)》2011,(9):F0002-F0002
第四名:中山大学这所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校区内树影婆娑,鸟语花香,尽显南国风光之妩媚。中大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它毗邻港澳地区。对外学术交流活跃。  相似文献   

14.
历史进入新的世纪,全社会都在关注素质教育,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应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利用,感受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文化滋养,提高其自身的思想、科学文化素质,使之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逃到西安,1901年清政府在西安宣布实行“新政”。1905年清政府又派出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从“庚子新政”到“预备立宪”都对中央国家机构和职官进行了改革,这场改革瓦解了清王朝,却奠定了近现代国家机构的刍形。  相似文献   

16.
从1995年10月8月成立的“西安涉外人才培训学校”到1996年9月26日成立的“陕西涉外人才培训学院”,从1998年1月14日成立的“西安欧亚培训学院”再到今天的“西安欧亚学院”,年轻的欧亚人通过一次次的校名更迭记录着自己的成长。 而当时间定格在2005年3月9日那一天,欧亚人完成了历史性的一跳,一跃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民办本科高校之一。  相似文献   

17.
轩辕黄帝(西安电影制片厂)。介绍了黄帝被称为“人文始祖”,世界华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等许多历史常识。  相似文献   

18.
去年春天,我院党委决定在全院实施“一帮一有人工程”。动员全校教职员工,积极开展育人活动。历时一年多,该项活动日益深入人心,并取得令人振奋的效果。一、关于全员育人的理性认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同的高校能够培养出不同类型的高级人才。但是,从根本上讲,高校的历史责任就是育人,育人是它的根本任务。学校的所有部门和每个成员都义不容辞地承担着育人的神圣职责。如果学校的全体成员都认识了这一点,并自觉付诸实践,这就称之为全员有人,今日之高校,应大力提倡全员育人。当今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年代,高校的育人工作,任…  相似文献   

19.
走出自我     
明灯 《新作文》2014,(12):1
很多年前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个桥段:“二十年改革看深圳,百年历史看上海,千年王朝看北京,三千年古都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尽管有浮夸之词,作为山西人,每每看到这些言论还是会油然生出些许的自傲。其实不用说上古文明之源——仅仅春秋晋国独霸,盛唐文化辉煌,近代把持中国金融命脉,无论哪项都能让山西人备感自豪。但当我们退出历史对接现实时,这些口号大行其道的背后,是如今的三晋大地几乎各个指标都居于全国倒数水平,几乎沦为“煤老板”“黑金”“黄土地”的代名词,偶尔成为舆论焦点也只是让人摇头  相似文献   

20.
到西安参加“国培”之前,就听说西安历史遗迹多,中学历史教师名师多,而在百年名校、陕西省素质教育示范校西安中学听了西安三位老师的课后,方晓得百闻不如一见。关于华春勇老师执教的“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王国栋老师执教的“挑战教皇的权威”、郭蕾老师执教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我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