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国彬 《广西教育》2012,(27):68-69
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进行界定,分析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诱因,阐述高校党建在预防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而引发事件的因素相当复杂,有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有政治、管理和教育问题等诸多因素。而许多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是可以预防的,因此,高校要做好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工作,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影响着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保定现有十几所高校,各高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发生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隐患.为了维护保定高技和保定社会的稳定以及首都北京的稳定,本文从便于高校预防与处置的视角,把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校外原因引发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另一类是由校内原因引发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在此分类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两类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高校敏感问题之一,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是高校维稳重中之重。高校群体性事件需“预防为主”,应加强人性化管理、学生的宿舍管理和网络虚拟空间监控。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应明确责任人、提早介入、合理干预参与人、疏散围观学生并做好后续工作,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多种多样,各种因素的交织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高校与社会稳定。许多群体性事件是可控的,可预防的。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应急机制的研究,建立预防体系,加强教育管理,构建预警机制,完善应急管理预案。群体性事件发生时,高校若能迅速反应,制定计划,平息事态,就有利于维护高校及社会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身的特点与网络技术特点的契合,使得他们容易通过网络产生统一的、偏激的舆论情形,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而我国高校在网络舆情监控方面存在的不足,又为这种"网络——现实"模式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因此,要有效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要在网络制度、网络道德的建设,自动化网络监控系统,高校教师的网络舆情监控意识和能力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安全稳定关乎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稳定。文章从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角度,结合当前社会与高校存在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现状,分析了校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提出了预防与应急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在学校的群体性事件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规模扩大,行为、手段和表现形式也有恶化的趋势。学校内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威胁了学校和社会的正常秩序。对这些事件研究和分析,得到一些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经验和方法,对于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如果其发生群体性事件后果将会很严重。预防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关键就是要建立系统的、有效的机制,这些机制包括组织协调机制、教育疏导机制、信息收集机制、宣传研究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处在急剧变革的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在各种因素的诱发下呈多发趋势,已成为影响校园稳定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潜在威胁。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高校管理因素、学生心理因素,研究了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突发性、双向性、网络化和放大性。文章提出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应对策略:事前建立预防体系;事中突出快速反应;事后强调整改落实。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预防和处置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需要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进行分类研究。泄愤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是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本文分析了该类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发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今,受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逐步进入"深水区"的改革等因素的影响,群体性事件正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但最近几年,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通过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成因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科学的预防对策,以期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微思政”在预防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走近学生,走进心声;加强沟通,排解隐患;树立正确的舆论旗杆;收集信息,及时预警;扬长避短,发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便捷性、多元化、大众化、自主化、互动性强等特点。任何微小的事件都有可能通过网络产生蝴蝶效应,演变成规模扩大、表现形式激烈的群体性事件。高校主管部门需认真研究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发达,网络使用的普及,为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提供难度。然而学生群体性事件预防的有效性,关涉校园稳定和社会稳定。本文旨在通过阐释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特征,探索了生群体性事件预防策略内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预防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6.
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保证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不稳定因素逐步凸显,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特征和诱因的分析,从学生主体和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了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办法,并就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校危机具有"泛火山效应",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误读性及扩散性等特征。根据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转折点的分类与特点,高校应通过隔离矛盾体、表明态度、信息公开、唤醒自我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转折点的管理;通过中介性力量介入、协调疏导、厘清现实、形成合力、环境修复等策略,防止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展为群体性危机,努力将危机向机遇转化。  相似文献   

18.
因社会因素、学校教育管理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原因,高校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安全稳定。高校应增强危机意识,建立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识别、研判等机制,加强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通畅的学生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有效预防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太原大学学报》2017,(3):81-86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大学生同质化文化心理在个体情绪化因素引诱下发生的心理共振,是大学生群体性心理积怨在个体化偶发事件的强烈刺激下的剧烈表现。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化诉求,引导大学生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情感支持与价值认同;加强舆情监管与大学生群体心理干预,构建大学生群体性心理突变与情绪传染预防机制,内外"双防"才能有效降低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滋生。然而社会民主及制度的改革跟不上社会转型速度,必然导致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其涉及面广,问题复杂,严重影响社会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群体性事件的处理需慎之又慎,关键在疏不在堵。因此,对于群体性事件预防对策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