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朝时,有一个名叫黄宗旦的老头儿在朝廷做官,他的眼睛很不好。每当要向皇帝奏事,他就先写好奏章,把它念熟,然后向皇帝背一通,再把写好的奏章交上去。其实,奏章上写的字,他是看不清楚的。这在黄宗旦来说,是个没有法子的法子,  相似文献   

2.
刘基于明初所写诗文收在《犁眉公集》一书中。其中大部分是诗歌,而诵读之会深感大多情调低沉,充满忧愁。究其原因,乃是由于其时刘基的政治生活坎坷不顺。他为人一心为国,坚持法纪,不徇私情,在用人上不看亲仇,坚决反对非德才兼备者担任重要职位,由此得罪了权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从而在政治上大受排挤,不仅不能安于其位,甚至病中被药中下毒.最后郁闷而死。面对此情此景.刘基心绪忧愁伤感,《犁眉公集》中的诗歌大多充满忧伤,正是其真实心境之反映。刘基的遭遇使人感叹,在封建社会中一心为国者竟不得好报。但刘基一心为国的言行毕竟被记录下来,从而使之成为流芳千古的人物,由此说来,即使在封建社会中,一心为国者最终并不吃亏。  相似文献   

3.
据说,清朝未年,曾国藩在外带兵打仗,需要定期向朝廷汇报战果。有一段时期他总打败仗,不知该如何写奏章,又不敢谎报军情落个欺君之罪。师爷无奈在奏章中替曾国藩代写道:臣屡战屡败……洋洋洒洒,细细叙述打仗的千辛万苦,以求皇帝谅解。奏章长达万言有余,写完后请曾国藩过目。曾国藩看过,只把句中的“臣屡战屡败”改为“臣屡败屡战”,其他只字未动。皇帝读后,非但没有惩罚败军之将,反而嘉奖鼓励一番。可见“败”与“战”的前后次序一变,意思就有天壤之别。“屡战屡败”写出的是一个常败将军、无能之辈的颓然窘样;“屡败屡战”让一个顽强勇敢、浴血奋战的忠诚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4.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登上皇帝宝座后,为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保住朱明一统天下,他一手导演了洪武年间四大血案即胡惟庸案、兰玉案、空印案、郭桓案。现就洪武四大血案发生的原因、影响作一探讨。一明初二三十年中,开国功臣宿将几乎被朱元璋杀戮殆尽,其杀人之多为历代开国之君所望尘莫及。胡惟庸以宰相谋叛,而株连被杀者至数万人;兰玉恃功骄纵,本不当与谋反同论,株连死者又数万人;郭桓案,以惩  相似文献   

5.
奏议,作为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表、疏、策(对策)等。奏又名奏章,是向皇帝奏事的本章。刘勰《文心雕龙》说:“奏以按劾。”是说向皇帝揭发他人的罪过,请求予以制裁。不过,奏事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的皇帝梦,应从其为郭子兴部下而自拉队伍始,尔后这一愿望则愈渐强烈。这绝不是刘基等儒士作俑的结果。刘基仅只是协助朱元璋圆了皇帝梦。  相似文献   

7.
庙号文宗而谥称显皇帝的咸丰帝,虽是满洲皇室的纨绔子弟,却因争夺皇储而颇具教养。当他如愿登上大宝,起初也想有所作为。即位初期,面对谏臣奏章,都表示有听德,并且很快惩办父皇宠信的佞臣穆彰阿、耆英,又起用林则徐,以示有意维新。哪知天不我佑,外患内乱不绝。他和他的亲信,都  相似文献   

8.
瑜婉 《初中生》2015,(1):18-19
●在学堂时便刻意模仿乾隆字体,连老师吴省兰都“叹服” 和珅十多岁时在咸安宫官学念书时,就显示出远超其他八旗子弟同学的心机和城府,甚至刻意下苦功临摹皇帝的字体——以求将来求仕和写奏章时获取皇帝的好感.这绝非一般十三四岁少年能想到且做到的.老师吴省兰看到他的心机后,不由暗暗“叹服”,对其倾囊相授.  相似文献   

9.
2015年的刘基与刘基文化学术研究,有4部专著、19种(篇)论文公开发表.其研究内容涉及刘基生平和他的时代、刘基的学术交游、刘基思想研究、刘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刘基研究综述、刘基文化研究、刘伯温传说研究,以及围绕刘基研究开展的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皇帝用文书形式向全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部门及个人传达的公告、命令或指示等统称为“谕旨”。按光绪《大清会典》所说,它们可分为两类:批示臣下奏请叫“旨”,特降或因下面奏请而宣示中外的叫“谕”。这些文件统由内阁与军机处经办。 清初,文书制度基本沿袭明代。中央、地方各部门和高级官员所上奏章都不是由皇帝直接处理,而是必须先送到内阁。内阁接到奏章后,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用小票拟出批答,然后连同奏章经内奏事处送达皇帝“御览”。重要的军政大事还要直接经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出,名为“票拟”。内阁接到批件整理誊清后,即成“谕旨”。按规定份数恭录副本,然后由内阁将谕旨交都察院  相似文献   

11.
刘基是谋略家,最能反映他本质、代表他基本特征的是谋略家。刘基作为军师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他对朱元璋产生的是全局性的影响。刘基精于谋略,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王佐式军师,帝师级谋略家。帝师,王佐,是对刘基的盖棺论定。  相似文献   

12.
活在当下     
汉宣帝继位之初。下诏想把祭祀汉武帝的“庙乐”升格,不料却遭到了长信少府夏侯胜的反对,丞相、御史大夫等公卿大臣们马上联合上了一道奏章。弹劾夏侯胜“大逆不道”。顺便把不肯在奏章上签名的丞相长史黄霸也以“不举劾”的罪名一道上报给了皇帝。于是这两个人被一起逮捕下狱,判了死罪,等待处死。  相似文献   

13.
刘基在《郁离子》中一再表示当局不识人才。他设计了梓与棘的对话,设计了工之侨的故事,在《石羊先生自叹》则更加强烈地表明了生不逢时,不为所用的哀痛。刘基积极入世,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华富贵和个人享乐吗?不是。刘基的积极用世,是想要实现他心目中的大道,是为了济世安民。刘基有天下之志,有担当。《郁离子》的"九难篇"明确表达了他的志向。  相似文献   

14.
以民为本是刘基廉政思想的基础,贪为恶德是刘基廉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官必清廉是刘基廉政思想的外化。刘基的廉政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早已超越了廉洁,他修身养廉、廉洁合一、勤廉政事等,都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活在当下     
汉宣帝继位之初,下诏想把祭祀汉武帝的“庙乐”升格,不料却遭到了光禄大夫夏侯胜的反对,丞相、御史大夫等公卿大臣们一阵惶恐。胆敢反对皇上的诏书,这还了得?马上联合上了一道奏章,弹劾夏侯胜“大逆不道”,顺便把不肯在奏章上签名的丞相长史黄霸也以“不举劾”的罪名一道上报给了皇帝。于是这两个人被一起逮捕下狱。判了死罪,等待处死。  相似文献   

16.
刘基与他的两篇寓言体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是元末明初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又是很有造诣的文学家与思想家.他在一度归隐山林期间创作了不少哀时愤世的佳篇,<司马季主论卜>和<卖柑者言>就是其中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佳作.前者是刘基对于人生的探讨,后者是刘基对于社会政治的思索.通过这两篇文章,可以深入理解刘基的性格,寻出他成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思想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刘基与故乡南田及温州情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基有近三十年的时间在故乡度过,刘基故乡南田与温州渊源深厚。在他一生中,他经常往来温州与家乡南田。现在温州诸县、市刘姓,奉刘基为太公,大率为刘基后代。有关刘伯温的传说、故事、诗歌、风情、民俗、童谣、民谣等,在温州大量流传。刘基是温州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先哲乡贤。  相似文献   

18.
刘基散文创作取得了很高成就,后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也自负一代文宗。论文抓住刘基散文的理明气昌与气昌而奇的风格特征,从散文的历史发展脉络中考察其艺术成就与影响,论述了刘基在唐宋八大家地位的确立与宗尚形成中的先导作用,及其与明代复古运动的关系等,进一步深化了对刘基散文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谈神化刘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是人不是神。朱元璋、宋明王朝神化他,刘基也自我神化,后人更是不断全面神化他,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以讹传讹、扑朔迷离。最终证明刘基不是神,而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学家。  相似文献   

20.
一、刘基的为人和遭遇刘基的《卖柑者言》,借“愤世疾邪”的卖柑者之口,怒斥了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之徒,痛快淋漓,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翻阅一下《明史》,我们可以看到,刘基本人的性格颇似这位卖柑者。记载刘基生平事迹的《行状》和《神道碑》都说他“性刚嫉恶,与物多忤”,得罪了不少人,包括他原先的朋友。有一次,朱元璋想要杨宪做宰相,征求刘基的意见。杨宪是刘基的好朋友,刘基却说:“宪有相才而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已无与者也,宪则不然。”结果此议作罢,杨宪自然对他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