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年级学生在认识百以内的数时,受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影响,在理解与应用数时往往会遇到许多障碍。主要有:1.用数来表示生活中的物体的个数、顺序和大小、用数来交流的意识不强,不会联系生活用“数”说话,只会用“很多“”一点点”等词含糊表达。2.数的认识是从实物到符号步步抽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他们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运动的观点,质量互变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4.
总结多年从事应用题教学的经验 ,我的感触有三点 :一、要在“画”字上打基础画线段图 ,能较具体形象地体现数量关系 ,是解答应用题的犀利武器。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边分析边画图的习惯 ,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做到画线段图的过程与教学同步进行。例如 :小红家养了80只黑鸭 ,白鸭的只数比黑鸭少40只 ,小红家共有多少只鸭 ?可以把黑鸭的只数看作标准量 ,画一线段表示80只 ,白鸭的只数比黑鸭少40只 ,先画和黑鸭等长的一条线段 ,然后把后半部分变成虚线表示比黑鸭少的40只 ,最后用“ ?”在两条线段中间表示出所求问题。打好“画”的基础 ,…  相似文献   

5.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数规律,“5的认识”的教学宜分为四个阶段。 1.初步认识“5”。可设计三个小的教学环节。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数数。先数马的总匹数,后分别数白马、黑马匹数,再数总匹数。用同样的方法数解放军人数,并进行热爱解放军,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数数,要让学生懂得5匹马、5位解放军都可以用5表示。然后要求学生说说用5个表示的物体,正确地读数“5”。  相似文献   

6.
在运算中,学生对于“0”的计算往往出现差错,其根源是学生对“0”的意义认识不清楚,对“0”的作用了解不够。我们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关于“0”的认识可以从三方面让学生理解。一、“0”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没有一个物体就用“0”表示。1.从有物体和没有物体的比较中让学生初步地认识“0”。例如,教师拿出装有2节电池的纸盒,问:“纸盒里有几节电池?(纸盒里有2节电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物理中 ,分子运动论不属于重点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 ,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仅限于了解或理解的层次 ,但仔细研究可以发现 ,对于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分子运动论的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1 揭示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发展辨证思维能力辨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 ,又是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是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 ,它能够为学生提供认识客观世界的最一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 ,提高学习水平。分子运动论中包含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十分丰富 ,且特别鲜明。辩证法三大…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第七册4页例4、例5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的方法试商调商,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渗透“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例题的习惯。三、实施教学目标的建议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基础上学习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过  相似文献   

9.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中学物理教学目的之一是"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高中物理教材中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很多,可以说,物理教材中的每个概念、每一条规律都包含着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我们在物理教学中,结合物理知识,使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观点得以建立,把辨证思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寓于物理知识传授之中;向学生揭示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来面目,阐述物理知识本身内在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逐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4~85页。学生在第五册已借助直观教学,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质性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建立单位“1”的概念,又是归纳出分数意义的前提。所以正确理解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要扩展对整体的认识,即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更是教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换元法是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课本在解分式方程组中才正式提出“换元法”这一名词,但是,在此以前的许多教学内容中,已经可以向学生渗透换元的思想方法。首先,结合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不仅单个字母可以表示有理数,而且代数式也表示数。比如,“X”表示有理数,“p+q”也表示有理数。这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十二册58页例1。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2.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3.会用a:b=c:d或者a/b=c/d两种形式表示比例。4.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5.渗透事物是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三、实现教学目标的建议“比例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意义”和“求比值”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正、反比例的基础。根据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可  相似文献   

13.
大家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学数.那时学的数,总是和量连在一起.例如,2只橘千,3个皮球等等.进了小学,大家又不满足于具体的量了,而开始学习比较抽象的数.这时,“2”这个数不仅可以表示“2只橘子”,还可以表示“2只苹果”、“2本书”、“2个人”……它的意义更广泛了.从量到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2的认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2;正确数出个数是2的物体和指出第2个物体;知道2比1大;掌握2的分解;能规范地书写2。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游戏表演,引入新课。学生表演(伴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学生甲(戴“1”的头饰,背着书包):我的名字叫做“1”,我的用处大得很哩!1支铅笔的“1”要请我表示,1本书的“1”要请我表示,1个文具盒的“1”也要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教学目的,教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而且列出需要掌握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明确具体,提的很好。从整个教案看,注意紧扣上述各点,这样的目的是能够实现的。教学目的中“提高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要求不够具体。提高学生的上述能力非常重要,这是整个历史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但是,这种能力是要具体的一点一点培养  相似文献   

16.
分数具有表示分率和具体数量两种意义,这是由于单位“1”具有两种不同的意义。统编教材六年制十册第53页提出:“上面讲的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如一块田,一堆苹果,一班学生等。”当单位“1”表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1”时,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只能表示这个整体“1”的几分之几。例如把4  相似文献   

17.
俞孝武同志在一九八四年第三期《小学教学研究》上发表的《概念教学中常见错误的试析》一文,对教师的教学确实是有帮助的。但该文中所举“1/2就是一半”是属于对概念的内涵没有揭示清楚的一例,我认为是不妥的。“1/2”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出其中1份的数。这里的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如一块田,一堆苹果,一班学生等。“一半”也是对单位“1”而言,表示单位“1”的一半。既可以表示一个东西的一半,一个计量单位的一半,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一半。例如,一堆苹果是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告诉我们:新的学习,不仅要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出发点,而且要以扩展和完善认知结构为归宿。因此,学生原认知结构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自觉地认识原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找出新知识在原认识结构上的生长点,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无疑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在教学的第一步,我和学生共同回顾算术里对“数”的扩张过程:数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数的概念及其运算,在小学里我们是怎样学习数的概念呢?——为了计算某一集合里物体的个数、或者数集合里物体的顺序,人们得到了自然数1、2、3、……,为了用数表示没有物体,人们引进了0;在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于是,又产生了分数(包括小数)。我们还学习了这些数的四则运算。我们知道数的概念的扩张,不仅是计量的需要,同时也是数学本身的需要。但根据教材精神,以及数学教学中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我仅以计量方面阐述数的概念扩张的必要性。同时给出下面表格: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课本第一册。教育目标:1.认识“0”,初步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0”表示起点;“0”排列在1的前面,比1小。2.掌握“0”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过程:师::小朋友,我们学过认数,你们已经认识了哪几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认识11-20各数”的教学要渗透“十进制计数法” 在一次“用数字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学课上。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小棒(一捆加几根,一捆是10根),让学生用数字写出这些小棒的数目,学生都能用11~20的数正确表示。然而,当教师给出一捆加12根时(见图1),一些学生却写出1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