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认为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编排的教法有两处不太妥当 :(一 )用称重法来建立浮力概念。该实验是在弹簧秤下挂一重物 ,先在空气中称出物重G ,再将物体浸入水里得到弹簧秤的示数F′,引导学生通过对F′和G的比较分析得出浮力的概念。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好处的。但是 ,用它来建立浮力概念却是不太适宜的。其理由是 :一、教育心理学指出 :“表象在形成自然科学的概念中占有显著地位” ,“在教学中要通过特殊手段使表现本质特征的现象突出出来 ,以便受到好的教学效果”。该实验不能把浮力…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58面上,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的演示实图1        图2验时,观察到用定滑轮后弹簧秤示数小于不用定滑轮时使物体上升的力.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使用定滑轮能省力”.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弹簧秤本身并不轻(较重的可以达到25牛).这样由于弹簧秤自身重力影响致使读数偏小,由于误差较大,说服力不强.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做该演示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这样,用力拉右边弹簧秤使连在定滑轮左边的弹簧秤和钩码匀速上升,此时可认为:左边弹簧秤示数的大小为不用定滑…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中演示超重失重一般是用手提着挂重物的弹簧秤,先读出弹簧秤的读数,然后使它加速上升及下降,在加速上升过程中读出弹簧秤的读数大于物体的重量即超重;在加速下降过程中读出弹簧称的读数小于物体的重量即失重。现有的“超重失重演示器”也是使用弹簧秤的,在实验过程中由于需要在弹簧秤上升或下降过程中读数,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教材P26的小实验:“分子力: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上端,把玻璃板往下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秤,注意观察弹簧秤的示数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于第一问“弹簧秤的示数有何变化”,学生一般都能正确答出“弹簧秤的示数变大。而对于第二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却有一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有的学生还认为:是玻璃板所受浮力减小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在初二物理教学实践中,发现从‘液体的压强”起,有部分学生感到物理枯燥、抽象,已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与学业成绩开始下降.而“浮力”又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浮力的概念,规律更难理解掌握,因此,应从实验入手改进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加强“浮力”的实验教学.笔者把这章的教学内容编成五个问题进行七个探索性学生试验.课堂上具体进行的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验,观察,回答教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总结规律或解释现象.l浮力的研究学生实验1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1)实验器材:弹簧秤,金属块(铝块40立方厘米)烧…  相似文献   

6.
阿基米德原理是一个实验定律,认真观察和实验,是理解好阿基米德原理的关键.有关实验题的解题方法辅导例1图1是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示意图.(1)请把各图序号按实验最合理的先后次序排列,填在横线上(2)观察实验中各弹簧秤的示数,请填在下列实验记策表上.(3)由实验得到结论:【分析】由图1可知该实验的步骤分得非常细致,突出了实验过程中几个关键的操作顺序,不能颠倒,例如用弹簧秤先称出物体A在空气中的重力大小,再将物体浸入烧坏中,才能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变小,说明物体A受到了浮力.只有对阿基米德原理有一个全面透彻的…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以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才能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从而完成教与学的双边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的演示实验细微处、关键处,学生无法看清,如力学实验中需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萘的熔解和凝固实验中温度计示数的观察等.为克服上述的困难,我们设计了一套演示实验放大装置.1设计原理 利用清晰度很高的小型监视摄像头,通过视频线接到电视机上,形成一套演示实验放大装置.2特点和用途 特点:操作性强,实验效果显著,价格低(黑白摄像头价值约30…  相似文献   

8.
例1 如图1所示:弹簧秤下面悬挂着一重物(不与溶液反应),若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至恰好完全反应后,弹簧秤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解析: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重物除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外,还受到溶液对  相似文献   

9.
现行初二物理教材中有关浮力的定义是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引入的。教学实践表明,上述引入方式容易给学生形成下面错误认识:1挂在弹簧秤上的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只受重力和浮力两个力的作用。(实际上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拉力)2误认为重力和浮力的合力是弹簧秤的拉力,而方向向下。(实际上弹簧秤拉力的方向沿弹簧秤向上)如果改为先用平衡力的知识分析,再引入浮力的定义,就不容易造成上面错误认识。以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1.物块在空气中受重力G和弹簧秤的拉力F强调:弹簧秤的读数是弹簧种对物…  相似文献   

10.
浮力产生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中气体浮力的产生相较于液体浮力,更加难以实现形象化展示。为此,在教学中借助中学化学实验室现有氢气制备装置及物理实验室中“声音的传播”演示实验设备,自制“气体浮力的产生”演示装置。该演示装置可以使浮力的产生这一抽象的过程变得可视化,易于被学生所理解,从而轻松突破浮力概念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压强是初中物理力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属于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掌握这一概念,也、须做到认真观察老师做的有关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通过观察现象,分析思考原因,得出正确的结论.压强实验题的解题方法例1取一个四条腿的小木桌如图1甲所示,先把桌面放在沙上,往桌面上放重物,可以看到:放的重物越重,桌而陷进沙里越深.把小木桌翻过去,让桌腿立在沙上,再把同样的重物放在桌面上,可以看到:桌腿陷进沙里更深.可见,压力产生的效果眼有关,并且效果越明显.对比甲、乙两圈沙子受到的相等。[分析]这是一道研究压力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多年教学实践下来,颇感头痛的是,不少同学总是很难走出物理现象分析的“想当然”。如:学完浮力内容时,我问学生:“物体在水中的不同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一样?”许多学生的回答是:不一样:越深浮力越大。因为一个物体浮在水面上,当它向水中深处按时,得用很大的力,说明越往下浮力越大。再如:这样一个问题:干燥的温度计,在电风扇的吹风下,其示数是否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风吹过来,人就感觉凉爽,判断得出温度计示数减小的错误结论。还如:我们学生做过这样一道测试题;一人站立在平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物理讲述“弹簧秤的使用与原理”时,没条件的学校只能是教师拿一个给学生远远演示一下,有条件的学校每人一个弹簧秤,虽然能学会使用,但是学生看不到内部结构,如果拆开则有可能损坏教学用具。为此我制作了一个《弹簧秤的使用与原理》的投影片,主要采用橡皮筋制作成抽拉式活动片。在教学中操作方便,教学效果良好。一、制作介绍此投影片是复合抽拉片结构。1.基片(图1)是弹簧秤的外筒、弹簧及所挂重物的示意图。橡皮筋结点是橡皮筋穿过并且打结的点。2.抽拉片(图2)是弹簧秤的刻度柱、弹簧、称量重物示意图。抽拉片的橡皮…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一章的重点知识之一 .要使学生牢固掌握这条重要的原理 ,做好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是关键 ,下面介绍五种常见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方法 .一、弹簧秤称量法器材 弹簧秤、重物、细线、小桶、水、溢水杯等 .步骤 如图 1 ( a)~图 1 ( e)所示 .( 1 )在溢水杯中装满水 .( 2 )用弹簧秤称出小桶所受的重力 G1.( 3)用弹簧秤称出重物所受的重力 G.( 4)用弹簧秤测出重物浸没在水中时的读数 F .( 5)用弹簧秤称出盛接了水后的小桶所受的重力 G2 .( 6 )计算重物所受水的浮力 F浮 =G- F .( 7)计算被重物排开的水重 G排 =G2 - G1.可得结论 F浮 =G排 .图 1二、量筒测量法器材 量筒、水、弹簧秤、重物、细线等 .步骤 如图 2 ( a)~图 2 ( c)所示 .( 1 )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 ,体积为 V1.( 2 )用弹簧秤测出重物所受的重力 G.( 3)用弹簧秤测出重物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时的读数 F ,同时记下此时水面所在处的刻度值 V2 .( 4)计算重物所受水的浮力 F浮 =G- F (5)计算被重物排开的水重为G排 =ρ...  相似文献   

15.
弹簧秤的使用,在现行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要求,即通过教学,使学生“会”正确使用弹簧秤.据此,使用时的校零学生也应能正确操作.可是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不论是人教版还是上科版,对弹簧秤校零只作了解释,以至学生甚至有的老师把弹簧秤的校零都简单化了,片面理解成:校零就是把指针与“0”刻度线对准就行.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相关实验的误差过大现象.  相似文献   

16.
物理概念教学的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物理概念的形成离不开生动具体的物理事实.中学物理讲的第一个概念就是“力”.怎样讲好“力”呢?首先应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从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开始,如踢足球、背书包、做推手游戏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句话.然后进一步做一些实验:用两把弹簧秤,其  相似文献   

17.
我在《浮力》教学中,借助杠杆演示浮力中的几个规律时,取得了良好的直观效果。现介绍如下。a.演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向上的浮力。如图1所示:在平衡的等臂杠杆两侧等距悬挂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然后将装有水的烧杯向上移,物体被浸没到水中,此时可观察到杠杆逐渐倾斜,这说明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再用酒精或其它液体代替水重做上述实验。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得出:浸入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b.演示物体所受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图1如图2所示:左边烧杯盛酒精,右边烧杯盛水,将烧杯同时上移,直到…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教材物理第一册简单机械一章中,关于定滑轮作用的实验虽然简单,但却不容易做好。我在教学中采用两个自重、量程尽量相同的弹簧秤,按照图1进行实验,使学生看出挂在左边弹簧秤钩上的钩码,使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而跨过定滑轮,用手拉右边弹簧秤钩,这时弹簧秤示数与左边的正好一样大,从而准确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这样做定滑轮不省力实验,两个弹簧秤示数完全相同,减少了不少麻烦,同学们确信无疑,同行们不妨一试。巧做定滑轮不省力实验@皇甫幼志$河南省博爱县张茹集乡中学!454482  相似文献   

19.
浮力     
考点聚焦本考点涉及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和判断物体浮沉的条件等问题,常与受力平衡、密度、压强等知识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主要内容有:知道浮力的产生原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范例解析例1如图甲所示,将一挂在弹簧秤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图乙中能正确反映弹簧秤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是()。解析金属块未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金属块的重力。一…  相似文献   

20.
题目:如图1所示,在弹簧秤下吊一盛水的杯子,杯子中有一木块,木块用线栓在杯底,若将线剪断,木块受浮力作用而加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A.弹簧秤示数增大;B.弹簧秤示数不变;C.弹簧秤示数减小;D.无法判断弹簧秤示数的变化。 一般学生对于这道题目的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