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1851年1月,太平天国攻克永安以后,天王洪秀全诏封诸王。共封了五个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天王诏令并特别指出,以上各王,都必须服从东王杨秀清领导,东王是位于诸王之上的正军师。此时,大约谁也不会想到,...  相似文献   

2.
姚家祥先生在《语文高考复习点睛》(见本刊2002年第3期)“必须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段中,强调“字字句句有着落,不可有遗漏”的原则,这自然是不错的。但他所拟的第二道阅读翻译题目的“参考答案”似有一些疏误,现商榷如下。 1.太宗指示(王圭)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 “参考答案”是这样的:“太宗把美人指给王(王圭)看,并说:‘庐江王不守为王之道,我如同杀贼似的杀了他,并取用了他的妻室。’” 按,上述答案有误,其误有三:(1)“把美人指给王(王圭)看”,现代汉语无“把……人指给……看”的表达方式。应译作:太宗指了指美人对王(王圭)说;(2)姚先生把“贼杀其夫而纳其室”的主语搞错了。其主语不应是“我”(太宗),而应是承上省的主语“庐江王”,下文“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都是对庐江王的指斥。(3)把“贼杀其夫”译作“如同杀贼似的杀了他”,大误。古汉语中的“贼”和现代汉语中的“贼”有很大的不同。“贼”有五个义项:①  相似文献   

3.
郑钊 《华章》2013,(17)
明代,中国与苏禄的政治、经济空前发展,特别是郑和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了南洋诸岛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这为苏禄三王来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苏禄三王各率领其眷属、侍从共340多人访问中国,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热情款待。访问结束后,使团沿大运河南下,其中苏禄东王不幸逝世于德州,朱棣以王礼厚葬了苏禄东王。东王王妃、二王子、三王子以及侍从10余人按照中国习俗留华守墓,开启了东王后裔在华的客居时代。  相似文献   

4.
1856年9月2日凌晨,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带兵杀死,造成了“天京事变”之大悲剧.“天京事变”的导火线是杨秀清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杨秀清被杀不是偶然的,其责任主要应由他自己来负.东王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第二号领导人物,地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但他有代天父上帝“传言”的特权,实际上总揽了太平天国的军政教大权.建都天京(南京)后,杨秀清把主要精力用于内部斗争,对人惩治过于严厉,“毛细之过,笞且不足”,“辄律以斩首”.“凡东王驾出,如各官兵士迥避不及,当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走者,斩首不留.”绣花女馆一女子,用秽布为天王、东王做帽衬,杨秀清下令处以“点天灯示众”之刑.  相似文献   

5.
刘浏 《课外阅读》2010,(11):36-36
近日一篇“圆周率的谐音记忆法”的帖子红遍了不少论坛,里面将圆周率拆分开,并用谐音变成诗句让人不得不佩服:“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626)。”这前30位描写了一个酒徒在山寺狂饮,醉死山沟的情景。接着,  相似文献   

6.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10,(8):56-56,F0003
费迪南德.麦哲伦是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年)和西班牙(1519~1521年)作航海探险。他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但他的船队在埃尔·卡诺的带领下依然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相似文献   

7.
1998年春,我接到杭州寄来的一份《杨氏后代寻根》公启,看到文中提到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当年被杀时,有一个初生幼儿被人救到杭州,由屠姓人家收养和杨秀清后人为杨秀清建造了“衣冠坟”.最初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我多年来研究太平天国历史,常为天朝领袖人物遗迹.遗物之少而婉惜,更未听说过他们当中哪个人留有后裔,无法想象被斩尽杀绝了的东王杨秀清一家会有后人存活下来.但在仔细研究了“寻根公启”并向有关人进一步了解了许多具体情况以后,对照当时的史料记载分析研究,方知东王留有后裔和他后代为他所造的“衣冠坟”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8.
2011年北京卷第17题: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相似文献   

9.
往流(翁牛特)是成吉思汗四个弟弟──元东道诸王后裔领民领地的总称,意思是“王属”。往流诸部又称“阿巴噶”(叔父)。16世纪中叶,居住在兴安岭山阴的往流-阿巴噶部落,被称为“阿鲁蒙古”。往流诸部一共有四个万户。哈撒儿后王统治的好儿趁万户,别里古台后王所统治的也可万户,哈赤温后王统治下的察罕万户,斡赤斤后王统治的山阳万户(兀者万户)。一直到15世纪末这个四万户的统治都保留着元代封号:齐王(西王)、广宁王(黄苓王)、济南王(郑王)、辽王(刘王)。  相似文献   

10.
韩建岐先生《说“国变 ,宁南死”》(载《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10期 ,下称韩文)一文 ,材料或有失实之处 ,试订误如次。一、援引史料之误韩文称 ,南明至“1663年朱政权结束 ,延续19年” ;左良玉“军事变乱”导致弘光政权“迅即覆灭”。此说失据。关于南明政权起讫。据戴笠《行在阳秋》 ,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 ,1661)九月 ,清平西王吴三桂入缅 ,十二月初三 ,缅人执永历帝献吴三桂 ,永历朝亡。张习孔、田珏编《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十二月 ,清军抵缅甸旧晚坡 ,初三日 ,缅人执永历帝献军前。”(第五卷 ,44页)…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20岁中进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他和王叔文等人的“改革”,时称“永贞革新”。他们打击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最终遭到反对而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永州……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杀盗,非杀人也”命题分析康伟《默辩·小取篇》中有“……盗,人也,爱盗,非爱人也,不爱盗,非不爱人也,杀盗,非杀人也。”此“杀盗,非杀人也”命题一出,“天下大骇,儒塞皆起。”(谭戒甫《墨子发微》)荀子厉声而斥之:“杀盗、非杀人也,此感于用名认乱名...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八月初九日,西王萧朝贵指挥将士攻打长沙,清军拼死,疯狂开炮,一发炮弹过来,击中西王胸膛。伤势过重,西王当场阵亡。太平天国向湖南进军,开始于壬子二年五月。七月二十三日,西王自告奋勇,率精锐将士千余人,轻装前进,二十九日即拿下安仁,第二天攻克攸县。八月五日,取澧陵。两天后,初七下午五时许,陈兵长沙城南石马铺,离城仅仅十里。按得到的情报,长沙城墙正在拆修,没有设防。因而西王要争取的只是时间,没有跟随大部队之后,而抢在大部队前面。一路倒也轻松,前进神速,没有碰见一兵一卒抵抗,…  相似文献   

14.
<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题记一匹黄绢紧紧攥在你的手中,那是你苦盼已久的、朝廷决定重新任用你的诏书。(“紧紧”地“攥”,可见辛弃疾期盼之切,加之后文的“苦盼”,多少悲凉在心间。只字未提其中的辛酸和痛楚,但却能让人感受到痛彻心扉的情感。)可你年逾古稀,早已病魔缠身,只好不甘地望向金人的方向,在弥留之际高呼:“杀贼!杀贼!杀贼!”  相似文献   

15.
1926年至1928年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的宣传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打倒残杀北方民众的罪魁张宗昌》(图一)通过描绘日本人所饲养的两条走狗(张作霖、张宗昌),正在嗜杀猎物(北方人民)的景象,表达了“反帝反军阀”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刘巍 《家长》2023,(28):11-12
<正>少年爱上剧本杀不回家河北保定市15岁少年陈刚(化名),平时内向,不爱和同学、朋友交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邀请参与了一个剧本杀游戏,没曾想,这一“杀”竟然“杀”上了瘾,他不但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玩剧本杀,后来更是连课也不想上了,瞒着家人逃学,到处去玩剧本杀,本市的剧本“杀”完了,就去邻近的城市再“杀”新的剧本。再后来,陈刚甚至不愿回家,不吃饭、不喝水,只喝可乐,晚上不睡觉,沉浸于剧本角色不能自拔,最后出现了精神混乱,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不得已,家长带着他到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儿少精神科就诊。医生检查评估后告诉家长,陈刚患上了厌食症、抑郁症和严重营养不良等疾病……  相似文献   

17.
秦素红 《新高考》2008,(5):70-72
【考点梳理】 一、人与人的和谐 1.中国的民本思想 (1)孔子关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思想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相似文献   

18.
这几天一直想起欧洲思想史上那个著名的譬喻,“杀一个中国人”(Killing a Mandarin)。 最早是狄德罗,他提出一个问题,假设一个杀人犯跑到了中国,欧洲人会不会担心他在那里大开杀戒呢?应该不会,因为长江不如塞纳河,太远的地方我们顾不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杀鸡给猴看”。鸡之被杀,完全是为了“给猴看”。在这里,鸡自然成了无辜受害者。那么,为什么会有人为了“给猴看”,不惜担着有欠公道的名声而热衷于杀鸡呢?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杀鸡更易下手。大凡杀鸡,只须有一人持刀即可就地正法,无须兴师动众,彼此牵扯制约,少了许多研究商量之麻烦。即使杀错了,鸡们牢骚满腹,人们打抱不平,也无伤大雅。鸡者,打鸣下蛋之辈也。而杀猴就大不相同了。一人自然是很难当此大任的。即使多来几人,也未必能够大“杀”告成。理由很简单,张三说该杀,李四说不该杀,王五说可杀可不杀,这回就留它一条…  相似文献   

20.
在哥伦布等人“地理大发现”前半个多世纪,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领导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部赤道以南地区,前后经历30多个国家。这是近百年来史学研究的基本结论。但2002年,孟席斯提出“郑和船队到达美洲并环球航行”的新论,一时全球为之轰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