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聚乙烯醇(PVA)作为分散剂,添加丙烯酸和过硫酸铵(APS)水溶液,通过高速剪切混合制成纳米TiO2水基分散体系。粒径分析和透射电镜表征表明:纳米TiO2水基分散体系稳定性良好,分散的纳米TiO2粒径大约为68nm,且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2-羟丙酯(HPA)为接枝剂,采用种子乳液原位聚合法合成了聚氨酯接枝聚丙烯酸酯(W PUA)复合分散体.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 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粒径测定及透射电镜观察(TEM)对W PUA复合分散体的结构、分散体的粒子大小及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HPA为接枝剂,通过种子乳液原位聚合可以实现PA在W PU上的接枝,接枝率约为70%;分散体平均粒径约为103 nm;TEM显示分散体粒子具有反相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3.
淀粉改性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酯化反应,在淀粉链上引入不饱和的单体,以N、N-二亚甲基-二甲基丙烯酸酰胺为交联剂,并添加膨润土,制备成淀粉-丙烯酸共聚高吸水性树脂.通过实验确定MA与淀粉的质量比、交联剂的性能、引发剂的浓度以及膨润土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乳化剂对壳聚糖微球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溶液为分散相,戊二醛为交联剂,真空泵油和石蜡油相混合为连续相,通过油包水乳液分散-化学交联法制备医药载体壳聚糖微球.研究了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壳聚糖微球性状和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微球的形成影响很大.在Span-80和硬脂酸镁以质量比3:1相复合为乳化剂及总乳化剂浓度在10~20g/L的条件下,所获得的微球球形规整,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在1~5μm之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司班60等作为分散剂,环己烷为介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吸水树脂;考察了防粘剂、分散剂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对树脂的各种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单体摩尔比为1∶1.5,水油比为1∶4,引发剂0.7%(质量分数),交联剂0.06%(质量分数),分散稳定剂8%(质量分数),防粘剂PEG-2000和PEG-6000比为1∶1,丙烯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度为75%,反应温度控制在60℃,反应时间为1.5 h,在此条件下,树脂吸水率达870g/g。  相似文献   

6.
以O-羧甲基甲壳胺(O-CMC)为包封材料,用“等电临界法”制备出抗癌药物秋水仙碱(COL)毫微粒.结果表明COL能有效地包封于可生物降解O-CMC毫微粒中.本研究对制备过程中O-CMC浓度,pH调节剂用量及交联剂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制备出的毫微粒粒径为200~400nm,适于静脉注射;秋水仙碱包封率为45.2%。在模拟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1%新鲜小鼠血清中进行了药物控释试验,用扫描电镜和激光光散射系统对释药前后毫微粒的形态和粒径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监测,并对药物载体投料比及交联剂浓度对毫微粒释药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苯磺酸氨氯地平印迹聚合物,对功能单体的种类及用量、交联剂用量、模板浓度和聚合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选择性吸附实验表征了印记聚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分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当氨氯地平、丙烯酸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摩尔比为1∶2∶10时,所合成的聚合物具有最大的吸附容量,达到(127.08±2.92)mg/g,印迹因子α为1.30±0.03,苯磺酸氨氯地平与二羟丙茶碱的分离因子δ为6.57。首次合成了苯磺酸氨氯地平印记聚合物,并且这种聚合物对苯磺酸氨氯地平有良好的识别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马来酸聚乙二醇(200)单甲醚单酯(MA-PEO)与丙烯酸(AA)共聚制备了一种含聚醚侧链聚羧酸分散剂(PAMA),研究了该分散剂对SiO2微粉分散稳定性能,并与聚丙烯酸钠(PAANa)、聚乙二醇(PEG4000)进行对比,分析了PAMA分散剂的分散机理.结果表明:该分散剂的分散稳定效果优于PAANa、PEG4000分散剂的分散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岭土-聚乙烯醇高吸水性复合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吸水树脂属于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其应用广泛.我国主要研究对象是淀粉接枝丙烯脂和丙烯酸盐系,聚乙烯醉(PVA)系高吸水树脂只有少数单位进行过研制.章采用悬浮聚合法,以顺丁烯二酸酐为交联剂,添加来源广泛、价格非常低廉的高岭土,制得了聚乙烯醇高吸水性复合树脂.该树脂的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分别为256和29倍.通过实验,讨论交联剂用量、高岭土添加量、水解程度等因素对吸水性能的影响.并对树脂吸水速率和保水性能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0.
pH值敏感水凝胶的合成及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乙二醇(PEG)与丙烯酰氯反应合成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然后以PEGDA、N—乙烯基—2—此咯烷酮(NVP)及丙烯酸为主要原料,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对pH值变化敏感的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丙烯酸—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交联共聚物(po1y[NVP-AA-PEGDA])水凝胶.利用该共聚物为载体对抗癌药5—氟脲密啶(5—FU)进行包埋,并在SIF及SGF缓冲溶液中于37℃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较小的缓释介质中药物释放曲线较平缓,释药周期较长,同时最终的平衡释药百分数也较小;随着样品中PEGDA量的减少,释药曲线趋于平缓,释药周期变长,最终的平衡释药百分数成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