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巩义石窟寺是北魏皇室开凿的一座石窟,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石窟之一,它的开凿仅在龙门石窟之后,其形制也与龙门石窟有很大相似之处。当时,孝文帝创建了寺院,宣武帝时开始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后来的东西魏、唐、宋时以陆续在这里刻了一些小龛,从而形成了巩义石窟寺。在石窟寺中存有许多精美的浮雕,如帝后礼佛图等,但其石窟中的飞天形象,却更具魅力。飞天在我国佛教图像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它的源起,传播到广泛流行,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和传统思想、传统审美下演进的。本文将联系巩义石窟寺中的飞天形象,来阐释"飞天"这一形象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以及对于佛教及佛教美术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飞天在印度只是风筝型的形象,多呈现出一种静止感,然而伴随着佛教及佛教艺术的传播,飞天经中亚、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后,开始借助衣裙和飘带,创造出韵律柔美的飞动气势和美丽姿态。本文以麦积山石窟北朝壁画为切入点,对其独有的飞天造型特征予以分析研究,推导出复杂的演变过程,并纳入其他相关的飞天造型进行比较,以探求其特征来源。  相似文献   

3.
印度和中国石窟艺术中的飞天图像[印]卡皮拉·瓦载扬著台建群译谭中校编者按:以下二文为1991年第一届中印石窟艺术讨论会论文,本应于1995年第2期与其它论文一并刊出,但由于某种原因,未及刊出,今特予补刊。权且不谈是否有亚洲文化以及与欧洲艺术相比的亚洲...  相似文献   

4.
自由飘逸话飞天——浅论中国佛教飞天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燕 《文教资料》2008,(18):74-75
飞天是我国宗教艺术中一个美丽又非常生动的形象,飞天图形几乎贯穿于我国各地、各个时期的石窟寺院及民间工艺中,她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东西方的"飞天"在艺术造型、表现技巧上有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印度和中国石窟中的飞天图像(提要)[印度]卡皮拉·瓦载扬西方有欧洲艺术,与之比肩而立者则有东方亚洲艺术。在亚洲的许多地区,人们不仅有着相似的审美原则,而且还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和相似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乃至更迟)之间,这种相...  相似文献   

6.
以集安长川1号墓壁画为代表的高句丽佛教元素对“凉州模式”“平城模式”“洛阳模式”等北朝石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继承。通过将其与以武威天梯山、永靖炳灵寺第169窟、敦煌莫高窟北凉三窟等为代表的“凉州模式”石窟的比对,显露出文化传播的痕迹。集安长川1号墓礼佛图布局、释迦主佛、飞天、供养菩萨等佛教元素已不同程度可见高句丽对北朝中原和河西佛教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供养菩萨花蔓冠、莲花化生等在形态上反映了与西域的渊源关系。关于飞天,与莫高窟西魏石窟飞天存在诸多相似,与龙门石窟、巩义石窟、义县万佛堂石窟的飞天形态则愈加接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飞天这一中古时代重要的佛教元素在中国北方的传播和流变。  相似文献   

7.
正谈到敦煌莫高窟艺术,不能不提飞天。虽然飞天不是莫高窟独有的艺术形象,但却是这里最美的艺术标志。飞天是佛教传说中的天人,常在佛说法时在空中飞舞,奏出美妙的音乐,并撒下美丽的鲜花。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字画库中,就收藏有一幅我国著名女作家草明家属捐赠的《飞天》木版画,该画长545毫米,宽451毫米。画中,有一位身穿飘曳长裙、肩披飞舞彩带的仙女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她表情端庄,体态轻盈,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点出版项目《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敦煌文化系列之一,赵声良著《飞天花雨下的佛陀微笑》由甘肃教育出版社于2015年1月出版。全书包括壁画中的奇妙故事、佛陀微笑、佛教诸神、飞天艺术、中国传统的神仙、极乐世界的景象、装饰的艺术、敦煌壁画的风格与成就等八  相似文献   

9.
飞天新论     
本文详细考察了佛经以及古代文献中有关佛教诸天、天人、天女、仙人等的记载,认为今天所说的飞天不仅仅限于乾闼婆和紧那罗,而是包括较为广泛的佛教诸天形象.  相似文献   

10.
敦煌莫高窟中堪称世界壁画史上一绝的飞天,有自己悠久的历史渊源。但是人们把她只看成是佛教的崇信物。有的学者认为“飞天也称天人”,将她与佛教崇敬的“天”连在一起。《大智度论》卷九《放光释论之录》说:“法名诸好处,皆名天物。”天人是天物中的主要部分。这些天人和佛的关系十分密切:佛为天人说法。《大唐西域记》说:现泄瑟知林,“如  相似文献   

11.
飞天是指佛教中能在天空中飞行的天神。敦煌壁画中几乎每窟都有飞天形象,飞天几乎成了敦煌壁画的代名词。飞天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形态优美,造型多变,寓意深刻。文章主要通过飞天的造型、色彩、形体以及外来文化对飞天形象的影响来探讨飞天这一艺术形象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石窟壁画随着历史的发展,本土的民俗文化逐步对佛教艺术产生改造的作用,大量西域的民俗文化因素进入故事壁画中。其中有佛教故事画中的民俗文化;供养人画中的民俗文化;服饰文化中的民俗特征以及石窟壁画中的菱形格装饰等。其人物形态的造型已典型西域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到西北写生和考察,对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认识.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文明中外.其中数以千计的与其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同时,在壁画、雕塑中也同样反映舞蹈、乐器、为研究古代音乐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佛、菩萨、飞天等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佛教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启迪.  相似文献   

14.
石窟艺术在佛教艺术中占有十分显要的位置,中国的石窟艺术博大而精深,渊远又流长。从公元二世纪开窟算起,至明清小规模的开凿与重修,佛教石窟在我国有延续千余年的发展,这一点是印度佛教石窟望尘莫及的。要深入研究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有必要谈谈其源头龟兹石窟艺术。黑格尔认为,“宗教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显然,宗教艺术的产生是出于自身宣传、发展的需要。佛教石窟艺术的产生、出现也更是如此。约在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释达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公元前一世纪,印度阿育”…  相似文献   

15.
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乾闼婆与紧那罗.乾闼婆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音神.紧那罗也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据唐《慧琳音义》,紧那罗"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与乾闼婆同在极乐国里弹琴歌唱,娱乐于佛.据说他们形影不离,融洽和谐,还是夫妻.我们通常所说的飞天,就是他们的合称;也就是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里所谓的"飞天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历史透视(提要)[印度]谭中佛教发明石窟艺术是为了创造一种新鲜的、祥和的气氛。天堂是一种假象,佛教创造了这种假象使人们从自己的幻想造成的假象中解脱出来,但佛经也坦率地承认,所谓“西方净土”实际上也是一种幻觉。石窟中的神像在暗淡的灯烛...  相似文献   

17.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广泛的社会基础。佛教及其艺术与中华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中国本土特色的佛教文化。须弥山石窟开创于北魏,历经西魏、北周、隋、唐的大规模营造和宋、元、明的修葺,石窟艺术历时1500余年。从须弥山石窟的形成历史、须弥山石窟艺术的发展演变等方面可以看到须弥山石窟佛教艺术的世俗化、民族化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甘肃石窟雕塑艺术概论胡同庆甘肃石窟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实属全国之冠。甘肃石窟主要是佛教石窟寺,而洞窟建筑、雕塑、壁画是佛教石窟寺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雕塑——人们的膜拜对象——是石窟寺的主体。为此,介绍和专论甘肃石窟雕塑艺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林小静 《中学历史教学》2004,(11):F002-F002
中国的石窟艺术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当中国的丝绸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时,印度的佛教和佛教雕刻艺术也传入中国并逐渐中国化。石窟艺术既是中国古代雕刻雕塑绘画艺术的结晶,又是统治者对佛教宣扬的结果。在中国的大量石窟中,云冈、龙门和莫高窟被视为三大石窟。左边的三张图片为三大石窟的代表性作品。事实上,每一个石窟的作品之多、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超不是一张图片就能表达的,这里只不过是管中窥豹而己。  相似文献   

20.
课本第 171页注 :“飞天 ,想象中飞舞在天空的仙人。”在佛教中 ,“仙人”是道家或道教的想象、理想。飞天是最低一等的佛。在佛教众多佛陀等级制王国里 ,飞天和侏儒同为最低一等。飞天手执乐器 ,飞舞天空 ,表示在大佛荫庇下服役的愉快。侏儒身形矮小 ,躯干健壮 ,彩绘或雕刻在龛基、梁下、柱顶等处 ,支举龛上梁上柱上重物 ,神情仍很欢喜。表示为大佛服役是快乐事。佛教希望这些下层的佛陀勤苦奉上 ,知足常乐。飞天不可称为“仙人”。“飞天”是“想象中飞舞在天空的仙人”吗?$陕西省长安县第十中学@姚林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