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享有和男子平等的权利.男女平等是我国基本国策,妇女权益法保障女性在各个领域的合法权益.那么,在新闻报道中,该如何保护女性权益呢?新闻报道中存在哪些不利于性别平等的问题?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解读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出新闻报道中常出现的一些性别歧视问题,建议新闻报道中纳入女性视角,从女性的角度、立场、利益出发,确定新闻报道保护女性合法权益,促进性别平等,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现.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使“妇女的人身权益”问题受到格外的关注。虽然经过一个世纪的奋斗与抗争,妇女们从法律的意义上逐一获得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利,但要在事实上达到与男子平等,却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就拿已经走出家庭并在工作中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妇女来说,“性别”仍然使她们受  相似文献   

3.
行业动态     
妇女媒介监测网络在行动中国的妇女媒介监测网成立于1996年3月8日,旨在监测我国各种传播媒介对妇女形象的宣传报道。首都女新闻工作者认为:“1995年世妇会前,我国政府发表了本世纪最后5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在关于‘改善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方面,《纲要》首先要求宣传妇女与男子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权利和地位,宣传富有‘四自’精神的女性,改变社会对女性歧视和偏见。”而“男女平等这个基本国策的有效实现,有赖于传媒的正确宣传。”“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广告中,妇女对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得到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4.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又称三八节、妇女节、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妇女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在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受到残酷的压迫,不仅遭受贫困、饥饿和人身的折磨,同时封建枷锁的束缚也造成妇女的愚昧无知,有百分之九十的妇女是文盲。新中国成立后,彻底铲除了妇女受压迫、受奴役的社会根源,广大妇女同男子一道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国家制定的宪法、法律和政策,从根本上保障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一切权力。妇女打破封建枷锁,勇敢走出家门,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据统计,1950年上半年,山东在老区参加农业生产的妇女已达妇女劳动力总数的50%-70%。1951年-1952年间,全省参加农业生产的妇女人数又有显著增加,成为农…  相似文献   

6.
解远理 《兰台世界》2015,(3):105-106
太平天国时期《天朝田亩制度》等法律规定女子和男子享有同等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教育权利,成立女馆专门让女子进行体育运动训练,使妇女获得空前解放,更多女子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客观上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各国贸易、投资、金融、移民和文化活动的交流更加密切.在全球结构的跨境信息流动中,知识信息资源共享要求我国尽快制定建立在免费和平等基础上的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图书馆法,不断完善能够和世界图书馆立法相融合、符合国际水平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媒体和社会的关系时,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于媒体究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还是社会现状的维护者。本文拟在传播社会学视阈下,考察女性媒介与中国妇女发展、社会发展的深层互动关系及其现实社会意义。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①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转型期,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还很艰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作为我国广播电视业最大的行业协会,理应为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弭媛 《大观周刊》2012,(42):80-80
社会发展至今,妇女地位已成为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妇女权利的实现成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在妇女诸项权利中,劳动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权利,因为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还与个人创造力的发展、个人尊严的获取等直接相关。其中,就业权是最为核心的权利。因为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实现男女平等最重要的基础;而能否就业又与男女地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妇女就业是男女平等的前提。本文则在此基础上对浅析我国妇女就业问题做出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从戊戌维新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历时50多年,期间经历了不缠足运动、兴女学运动、妇女参政运动以及争取婚姻自主和职业自主的斗争过程。这些运动,旨在解决各种妇女问题,改善和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恢复其应有的权利。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近代妇女解放运动通过向社会注入男女平等的新观念,树立男女平等的新行为规范,提倡男女平等的新生活方式,实现对“人”的改造,由此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近代化。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妇女电视节目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5年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 ,从那时开始 ,我国大众媒体开始关注性别平等问题 ,社会性别的概念开始被提出来进行讨论 ,有条件的电视台开始考虑开办妇女节目。第四次世妇会已过去四年 ,四年以来 ,我国妇女电视节目有何发展 ,特别是妇女电视节目内容在社会性别意识方面有何表现 ,是本研究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电视调查方法 ,描述了中国妇女电视节目的概况 ;并对三个电视台的妇女节目进行了文本分析 ,试图描述这三个妇女电视节目内容在社会性别观念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法社会学视角下的读者现实权利不平等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法律上的“读者权利平等”与现实中的读者权利不平等现象,使“书本上的法”变得难以理解;法社会学抛开狭隘的“法条主义”,将“法”与具有充分主观能动性和具体丰富的社会相联系,为我们认识、理解读者现实权利不平等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4.
郝靖 《大观周刊》2012,(21):24-24,30
女权主义于19世纪在西方产生,其理论流派众多,解析性别平等视角和侧重点也各有特点。本文着重评析自由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以及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性别平等观,并结合我国男女不平等的状况,探讨中国应如何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5.
追求信息权利的平等成为推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性因素。弱势群体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享有信息权利。重视对弱势群体的信息援助,这既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表现,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新闻传播在社会发展、社会表达、实现社会公正和社会福利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援助,不仅切实可行,而且显得相当迫切与必要。  相似文献   

16.
何为女权主义女权主义(女权运动、女性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和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除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视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动机、问题及方法 8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逐渐深化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社会转型主体的人,在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改组中,产生了从生存状态、行为模式到价值观念、人格意识诸方面的深刻变化,就中国女性而言,新中国通过法律、法规保障了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然而传统的男性中心意识仍然从价值体系、社会道德、生活方式多方面规范和建构着女性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低水平的社会生产力也在相当程度上束缚着女性的发展。社会转型使中国女性和男性一样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同时也为电视媒介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展示上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多维的向度,其变化,既体现在中国女性自身角色意识、生存状态、自我设计等方面,又体现在社会价值观念对女性性别角色建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权利是个人发展必不可少的获取图书馆知识信息的权利,然而我国古代妇女完全被排斥在社会知识信息圈之外,从先秦到明清时期她们都无法进入各类藏书楼阅读。近代维新派大力倡导"开大书藏"和兴办女学,众多图书馆和女校的创建为女性进入图书馆阅读创造了历史契机,女性才有获得社会知识信息的权利,从而步入男性主导的图书馆这个社会公共文化场所,并享受到一定的读者权利,这无疑是不可小视的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19.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在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平等获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出发,在借鉴国际上公共图书馆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最后从网络体系、共建共享体系和服务体系等方面阐述构建公共图书馆平台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体育思想对近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晚清时期和民国初期反帝爱国主义运动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促进了近代妇女的解放、妇女体育的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