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畲族民间传说中,广东潮州凤凰山安葬着其始祖忠勇王,是畲族的发源地。但民间传说与凤凰山真实的历史地位是有差异的。畲族是少昊之后,发源地在东夷,广东凤凰山只是畲族发祥的一个象征符号。畲族始祖的坟墓也不是在凤凰山上,而是"葬在南京大路上"。  相似文献   

2.
魏建生 《华章》2008,(17):34-35
畲族文化正在逝去,畲族的民族性在不断消失,这是不争的事实.深入研究凤凰山畲族文化,开发利用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建设文化潮州、提高名称知名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畲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畲族人民勤劳智慧,勇敢坚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绚丽的畲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潮州畲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在畲族的发展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畲族文化渊源问题,学界虽仍有争议,但全国各地畲族同胞似乎更偏向于把凤凰山作为畲族文化发源地.此观点是有充足的资料作为证明依据的.  相似文献   

4.
对畲族的族源,目前尚有争论。族源是讲某一民族主要由哪个地方的哪一部分人发展起来的。笔者认为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而认定。各地畲族家谱、《祖图》、《高皇歌》以及口头传说都认为畲族祖居广东潮州凤凰山。潮州确有一座凤凰山,历史上很早就有名气,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已有记载,它位于潮州所辖的海阳县北140里,即今广东饶平县至丰顺县,是座绵亘数百里大山脉。韩江流经其境,韩江上游是福建的河江,水系相连。在古代,沿江河流域正是人类栖息的好地方。在唐代之前这里没有后来的这…  相似文献   

5.
潮州广播电视大学石中坚副教授长期以来潜心于潮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前不久由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的《畲族与潮州文化研究》,是他近来有关潮文化研究的又一力作。《畲族与潮州文化研究》介绍了潮州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并从潮州文化中,寻找它属于畲族文化的残留部分。认为潮州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畲族文化,而已经形成了的潮州文化,又反过来对畲族文化生巨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畲族以“畲”、“斜”、“Zhuo”等方言中的同音同义通假字作为族称,始于南宋嘉定中,比一般认为的始于宋末早的半个世纪。至迟到南宋中期,畲族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诸多要素俱已成熟,所以畲族的形成时间不晚于南宋中叶。当时畲族的分布范围相当广阔,以赣闽粤边的潮、梅、循、汀、漳、赣为中心,西及于粤北,东北有向闽西北、赣东北、浙西南推进的态势。客家与福佬两个民系的中间地带,大致也是畲族的分布区。至于畲族史诗与许多族谱把潮州凤凰山作为祖居地、发祥地,那只是畲族形成和保持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7.
畲族人民追忆历史,以歌吟诵;小说故事,以歌讲述;教育孩童,以歌晓志;生产劳动,以歌消累;迎宾送客,以歌相贺;闲暇休息,以歌自娱;相恋嫁娶,以歌为媒;喜庆节日,以歌为荣;丧葬祭祀,以歌致哀;典仪承俗,以歌作乐.尤有即情即景以歌咏物、以歌拆字、以歌猜谜等等,可谓"凡事凡物皆有歌".若按其词意.我们可把它分为历史传说歌、神话小说歌、生产劳动歌、情歌、对歌、劝世歌、神曲歌、礼俗歌、诉苦歌、常识歌、儿童歌、拆字歌、咏物歌、谜歌、杂歌等15个类型.在这些形式中,<高皇歌>以叙事的方式.追述畲族神话传说"盘瓠"的不平凡来历、平番救国的功绩、弃官隐居广东潮州凤凰山劳作、生息、畲族的来历和不断迁徙的经过等.它是畲族多种形式民歌中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8.
山歌的生存现状与传承——以潮州凤凰山畲族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和个性的体现,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符号,不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本文通过对凤凰山畲族音乐文化现状的采访分析,指出畲族山歌在时代发展中失传的因素,并对山歌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潮州文化以中原主流文化为基础,是在当地土著畲族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文化.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其“母本”畲族文化紧密互动与融合,形成今天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10.
本期要向大家介绍的四位大家庭成员都已经早早地等在那里了,首先登场的是畲族。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现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等省。  相似文献   

11.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6(5):F0003-F0003
潮州广播电视大学石中坚副教授长期以来潜心于潮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前不久由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的《畲族与潮州文化研究》,是他近来有关潮文化研究的又一力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畲族人民追忆历史,以歌吟诵;小说故事,以歌讲述;教育孩童,以歌晓志;生产劳动,以歌消累;迎宾送客,以歌相贺;闲暇休息,以歌自娱;相恋嫁娶,以歌为媒;喜庆节日,以歌为荣;丧葬祭祀,以歌致哀;典仪承俗,以歌作乐。尤有即情即景以歌咏物、以歌拆字、以歌猜谜等等,可谓“凡事凡物皆有歌“。若按其词意,我们可把它分为历史传说歌、神话小说歌、生产劳动歌、情歌、对歌、劝世歌、神曲歌、礼俗歌、诉苦歌、常识歌、儿童歌、拆字歌、咏物歌、谜歌、杂歌等15个类型。在这些形式中,《高皇歌》以叙事的方式,追述畲族神话传说“盘瓠“的不平凡来历、平番救国的功绩、弃官隐居广东潮州凤凰山劳作、生息、畲族的来历和不断迁徙的经过等。它是畲族多种形式民歌中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3.
广东潮州凤凰山畲语,是本已濒危的畲语中最危急的一部分。该文通过考察凤凰山畲语的生存状况,提出当前畲语研究应以保护与传承畲语为第一要务,开展凤凰山畲语普查、开设多渠道学习和研究通道等一系列具体保护对策,并吁请各界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4.
湖州凤凰山畲族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招兵节”这一世代相传承的民族节日,旨在传承“盘瓠”精神,这在各地畲族聚居地是绝无仅有的。贯穿整个过程的是畲族人民对“盘瓠王”的崇敬和怀念,期望畲乡人畜兴旺,未来繁荣昌盛。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对招兵节活动过程中所用的经书内容作简要介绍,并对其文化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安徽畲族聚居于皖南,从游耕到山地农耕,皖南畲族服饰变迁与其在不同时期所处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以时间为主轴,将凤凰山繁衍至迁徙皖南的服饰变迁全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宋以前、宋至元初、元中期至明末和清以后,分别探讨了其与各个时期不同周边族群的服饰交融动因,总结出安徽畲族服饰独特的涵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畲族总人口约75万人,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安徽、湖南等7个省部分县市的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的广大山区。"畲"字有"垦田而居者"之意。清朝光绪年间《龙泉县志》记载"民以畲名,其善田者也"。南宋末年,"畲"开始被用作民族的名称。元代以来,"畲民"逐渐成为对畲族的称谓,普遍出现在汉文史书上。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把"畲族"确定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各地畲族普遍传说祖籍在广东潮州凤凰  相似文献   

17.
温州畲族民俗舞蹈的表现内容和形式与畲族宗教文化、畲族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畲族民俗舞蹈既是畲族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也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畲族民俗舞蹈具有原生性和变异性,而畲族民俗舞蹈因人而存,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现状更为古老文化的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8.
“三月三”是畲族民间一个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近年来,温州成功举办了三届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在极大地促进畲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为传承与发扬“三月三”畲族传统文化,应扩大畲族民众参与度,还原畲族民间歌舞本色,以活动为基础打造振兴畲族文化平台,创新传播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畲族舞蹈是丰富灿烂的畲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认真审视它的传承、应用和发展,对创造和构建符合当代审美意识的新世纪畲族文化体系有着深远意义.畲族舞蹈工作者应该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对传统畲族舞蹈的保护与开发;对现代畲族舞蹈的创新与发展;对群众性畲族舞蹈的普及与推广;对畲族舞蹈家的培养与关注.  相似文献   

20.
畲族武术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南派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金斗洋畲族村为个案,对畲族武术进行调查分析.寻绎了金斗洋畲族武术的源起;阐释了金斗洋畲族武医合一的现象;挖掘了其独树一帜的练功方法;弘扬其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