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嘉道时期的吏治出现了全面危机。以欺蒙、庇护、拖沓、推诿和旷职为主要内容的官场病态,形成对皇权的消极对抗;官场唯利是图,道德衰微;司法腐败;官场人才衰落,奴才庸才当道。清政府失去了对国家的有效控制而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嘉道时期的吏治危机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以及为其服务的封建道德礼教共同结下的恶果。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可以坚定中国必须走理性的民主法治之路的信念。  相似文献   

2.
康熙时期(1662--1722年)是清代中俄关系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针对自顺治朝以来沙皇俄国对我国日甚一日地侵略,康熙皇帝采取军事反击和外交谈判相结合的策略,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谈判,打击和遏止了沙俄在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和劫掠活动,划定了中俄两国在东北地区的边界,维护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和俄国保持了较长期的和平稳定关系。可能出于对现实中俄关系的考虑,《康熙王朝》电视剧只用了两组简单的画面。  相似文献   

3.
从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1681年(康熙二十年)十一月,长达八年之久,波及八省之广的三藩之乱,是十七世纪后期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它对清朝前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颇有探讨研究之必要.现就三藩之乱的背景、清政府对兰藩之乱的解决与平定三藩之乱的意义,提出一些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4.
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最长的皇帝。由于他善于引进和使用西洋先进科学技术,使社会各方面都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制瓷业也得到高度的发展。在制瓷方面,不但恢复了明代各种釉色和品种,而且在胎釉、纹饰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创烧了许多釉色和彩色新品种,这是其他任何时代无法与之相比的。  相似文献   

5.
6.
康熙时期,中俄开始正式接触,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两国贸易繁荣。1715年,俄国传教士团首次来华,更促进了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康熙晚年,因俄商来华人数太多,且商品主要为皮货,不为中国所欢迎;更重要的是俄方所作所为违背了康熙关于安全、和平的原则,因而使中俄关系形势逆转。  相似文献   

7.
受文以载道、骈文失语传统和清初政治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清初骈文创作和理论发展处于低潮。其中,康熙时期的骈文理论代表了清代前期的主要成就。其内容主要表现在反驳古文家对骈文浮华淫靡、内容空洞的批评,张扬骈文有助于实用、具有与古文并列的文体地位;对陈维崧、吴绮和章藻功等代表作家加以评价,具有迥异于前代的理论自觉意识;继承、发展晚明重应酬性四六交际功能,编辑四六选本,揭橥骈文创作特色和风格特征,具有鲜明的理论自立意识。这些为乾嘉骈文复兴和理论创新做了较为充实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论康熙     
伟大导师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这是我们研究和评价康熙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历朝历代帝王及其政治家,从巩固和加强政权出发,无不注重整顿吏治,以吏治国.然而,“吏治”这个政治大事.尽管经历代封建王朝花了最大精力研究实践了两千多年,却始终没有能够解决好.吏治过于松懈,弊端甚多,直接危及着封建政权的生存.大凡开国之君或中兴之帝,目睹前朝吏治松懈导致人亡政息的严重后果,往往采用严刑峻法来治国施政.汉武帝曾颁布《沉命法》昭示天下:若是群盗为害不报或不能捕获的,上自郡长,下到与治安有关的最小  相似文献   

10.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中期的大政治家、大史学家。他自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二十岁中进士起,至六十八岁死于宰相任上,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政治风浪;在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斗争中,他态度激烈,指斥最力,被视为保守派的领袖。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他辞去永兴军兵马都总管安抚使的要职,退居洛阳编著《资治通鉴》,“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为了突出这部书的镜鉴作用,司马光在有关史实之后写了二百一  相似文献   

11.
北朝是鲜卑族人统治的时期。他们在进入中原之前,处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文化落后,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很低,因此,征服中国北部之后,他们自己反被征服,接受了汉族的封建生产方式和封建文化。为了加速和最终使自己封建化,他们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政策措施,其中吏治的建置、整顿和完善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北朝吏治思想认为,吏治是统治天下,管理子民的唯一工具;只有通过吏治才能处理好社会经济事务、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也只有吏治,是保证鲜卑族汉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同时,吏治还是皇权的表现形式。也即是中央集权主义的化身。对北朝吏治思想的以上观点,以往,涉津者甚少,所以有必要加以研究探讨,有利于对北朝历史的了解,也有助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完整性。同时,北朝的吏治思想不是集中表达的,大都散见于诏令奏议中,加以研究探讨,做些发微索隐的工作,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试就北朝吏治思想的上述观点谈点管见浅识,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 ,封建制度已日趋衰微 ,吏治也是江河日下。吏治之成败 ,事关大局。针对官僚体制的种种弊端 ,黄爵滋提出了整饬吏治的主张。第一 ,广贤路 ,不拘一格 ,成人之长。第二 ,严察核 ,赏罚分明 ,去人之短。第三 ,清理欲 ,鞠躬尽瘁 ,百姓为上。如此 ,则人才奋兴 ,政教修明。尽管黄爵滋的吏治思想属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范畴 ,但是 ,客观而论 ,今日仍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吏治的好坏,与“民情之休戚,世道之惨舒”总是有着密切的关系。明初的吏治与元朝末年和明中叶以后比较起来算是好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同时,由于明初吏治的澄清,致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也相应地有所改善,这同样是历史的真实。可是,过去我们对此却重视不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本文拟就明初在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条件下整顿吏治所具有的特点、澄清吏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明初吏治澄清的局面为何不能持久等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缺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不仅在治军打仗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方法,而且非常重视理政治吏.他把整顿吏治与转移世风,挽救危机和维持社会稳定联系起来,在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饬吏治,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5.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字正翔,号陶斋。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是揭开近代民主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郑观应生活在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动荡的年代,史称“千古未有之奇变”,首先是资本主义侵略者用商品和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欧美各国列强争先恐后纷至沓来,肆意侵略侮辱中国。特别是七十年代后,列强环伺,外患频仍,边塞危急,海疆告警。因此,御侮  相似文献   

16.
论田文镜及雍正朝的吏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文镜是雍正朝著名的“模范督抚”。康熙末雍正初的政局为田文镜的升迁提供了契机,田文镜为雍正的“严猛”政治树立了典范。“清官”加“酷吏”是田文镜一生的真实写照。田文镜的起用、升迁是雍正朝吏治的一个缩影,而雍正朝的吏治又与当时的政局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7.
东汉“光武明章之治”是古来史家赞誉的封建盛世。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公元23—55年)荡涤污垢,除旧布新,开启明章,尤为重要。笔者拟从官吏的来源、操守,政绩三方面,来考察光武一朝之吏道良酷、官学清浊、从政宽猛、士风廉贪。一、官源官员品德优劣是吏治的本源。光武政权既以“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①相号召,就必须摈除王莽贪官污吏,以改善吏治为组织保证。故正本清源,明确官吏录用标准,开辟多种仕进渠道,采取了四项政策措施。 1。退功臣而进文吏光武建柞之初,  相似文献   

18.
在明清之际,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曾经被荷兰殖民者所侵占,后被郑成功收复,但郑氏政权又割据台湾二十多年,台湾与祖国大陆相分离前后达六十年之久,直到一六八三年才被当时中国的中央政府所统一,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就是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康熙统一台湾。  相似文献   

19.
韩秀阁 《考试周刊》2009,(52):38-39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帝王之一,其历史功绩不仅在于平定三藩,统一台湾,西北平叛,抗击沙俄,满汉一体化的努力,而且在于他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推动社会文化进步所作的贡献.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努力博习经史,学习传统治国理论和与国计民生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是他作出历史贡献的根由之一.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之后,杨增新接替袁大化主政新疆,其执政之初便面临着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难题,为了稳定社会局面巩固统治地位,杨增新采取了一系列吏治改革措施,对当时和以后的新疆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