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我们在让学生练习前,对一些常见错例作了预防,但在批阅中还是经常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尤其有一些学生犯的错误具有个性特征,不利于集体辅导。对于这样的错误,目前教师普遍采用的是一对一的形式,面对面地教学,指出其错误之处,让其订正,确实能收到好的效果。可时间一长,学生又“旧病复发”,教师又需加以指正,长此以往,耗费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什么好的方法,避免类似情况呢?对此,我常常进行思考。一日,我忽然来了灵感,为何不让学生把错题收集起来,建立一个错题集呢?于是,我做起这方面的实验,要求学生把自己每次错的习题收集到一个…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教师总是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回答问题或发表看法,当这些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从他们的错误中探究,从而引领着学生走向成功。由于错误来源于学生.贴近学生实际,因而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郭宾  张庆娣 《物理教师》2001,22(4):11-12
在高三物理有关磁场和电磁感应的复习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的应用存在错误,进行纠正时学生指出不少复习资料中也有这样(错误的)讲解的.由于这类问题的错误不是明显暴露的,主要是由于对基本概念认识不全面造成的,所以不容易被学生发现,因此教师在复习中有必要给学生及时指出,在纠正错误时,要注意应顺从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错误和产生错误认识的原因.这样既能够较快地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同时又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正确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班级既有成绩好的学生,又有成绩不好的学生。作为科任教师,虽不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但我觉得也不能放弃对后进生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或许科任老师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爱播向他们的心间,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黄春花 《中学文科》2009,(3):135-135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班级既有成绩好的学生,又有成绩不好的学生。作为科任教师,虽不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但我觉得也不能放弃对后进生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或许科任老师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爱播向他们的心间,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强调课堂中要发挥学生自主 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教师如果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 生就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应善于 利用好这些错误,将这些错误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这样 一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因为有这些错误的存在而变得生动 和丰富。本文将从当前初中数学错误资源的应用现状出发,浅 析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错误资源的应用办法。  相似文献   

7.
康巧云 《考试周刊》2011,(8):218-219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小学生更是这样。因此,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要站在理解学生和维护学生尊严的角度上,把握好批评的尺度,做到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促使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相似文献   

8.
刘佛年说:“好教师首先应当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这样无论如何不能做好教师。”热爱学生是好教师必备的第一素质,十几年来,我一直追寻着“爱”的旋律。一、广博的知识,让学生崇敬生爱。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学识、眼界,这都是教师享有高度威信的基础。”作为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学识、长远的眼光,这样在一个个求知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同时教师也要独具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变学习错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才会看到错误背后的成功,让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避免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不可否认,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上仍起着重要作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的批评通常是委婉的,而对学习成绩不好、纪律差,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往往感到无奈、厌恶,甚至放弃。我也曾经这样做,差点毁了一名好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教师总是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回答问题或发表看法,当这些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引导全部学生从他们的错误中探究,从而引领着学生走向成功。由于错误来源于学生,贴近学生实际,因而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群教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知识与能力,还得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心理健康,让孩子长期身处学校也如在家般如沐春风……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的工作时间是"一个七日连着又一个七日",不分白昼黑夜,只要学生需要,随时出现在教室、寝室、食堂……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想方设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拼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去点燃学生心中向好向善的火花……他们,就是内地民族班教师。1985年,按照中央的决定和部  相似文献   

13.
经常在课堂上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了差错或遇到了困难,教师迅即换一个学生回答而不是让学生把错误的观点表达完整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板演时出现了审题、方法或运算上的错误,教师当即指出学生的错误或换一个学生板演而不是让学生把错误的过程完整地展示出来;如有学生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提出其它不同的见解,教师会立即予以制止以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的地方,学生还是会重复犯错.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错误和易错点作了充分的估计,但他们在课上更想做的是避免学生犯某些错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畅.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应该尽量避免学生犯错,还是应该让学生充分暴露出他们的错误,有  相似文献   

15.
习作自主评改,也许对学生的习作爱好起到积极的作用。将使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改正了"写作是自己的事,评改是教师的事"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让学生敢问。要让学生敢问,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点:质疑问难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是学生的权利。早在古代,提问就是学生求教的主要途径。学生有疑惑时,必须向教师提问,而教师则应从其职责出发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但是时至今日,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仍未引起重视,教学方式由原先的一讲到底变成了一问到底,于是出现了“十万个为什么”似的满堂问,学生被问得晕头转向,连独立思考和读书的时间都被挤掉了,当然也不可能向老师提问了。还有一些教师虽然也知道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但就是不敢让学生提问。究其原因主…  相似文献   

17.
王厥轩 《上海教育》2009,(17):47-49
又一个教师节来临,这是学生向教师表达自己情感的好机会。教师也曾是学生,对于自己当年的教师,我们会有着怎样的记忆和情感?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教师回忆自己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教师。有意思的是,让大家深深记住自己当年的教师的,往往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而是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细节。这些小细节尽管各各不同,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每一个细节都让学生的内心被打动。或许,这些看似平淡的细节,带给我们的却是对“师者”一词的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因受年龄特征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运用新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错误,这是课堂教学中常有的事。教学中,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因为在错例中往往蕴含积极的因素。教师应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使他们初步理解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课堂中,教师要因“错”利导。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武断地否定,而应精心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系列训练题,将学生引向正确方向,从而使他们真正掌握新知。如学习“小数乘以小数”,在做练习时,发现有一个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在讲评时,我…  相似文献   

19.
<正>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品尝到了粉笔生涯的艰辛,又体验到了心灵劳作的甘美。每天,当我踏进校门,我的心不由自主地有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因为我知道,教师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这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每个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满意。让学生终身发展,就要让学生在学校养成一系列必须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  相似文献   

20.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必急着去解释、下结论,而是将这个“错题”还给学生,设置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在不断探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去修正错误,从而建立正确的认识。建立错题本,并不仅仅在于纠正学生习题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一次由错误到正确的自主体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同时,为教师的教学“对症下药”提供依据。使错误能成为师生进步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