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建中 《青年记者》2007,(12):92-93
有句话说“新闻是用脚写的,不是用手写的”,意思是说记者跑得多看得多,能够从没有新闻的角落发现新闻,写出新闻。我在文登市委宣传部、文登市广电局工作近20年,我的做法和体会,可以作为上述观点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新闻记者,如实地采写问题报道是必要的。但我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记者能够深入实际采写一些解决问题的“破题新闻”,可能我们的导向效果会更好一些。在这方面,我作过一些粗浅的尝试,略有所得。 一、在改革的重点上“破题”。1994年国有企业转机建制的改革成为重中之重,言必谈“改制”。但也出现了重改制、轻管理的一边倒的倾向,对此不少新闻作了报道。但当时我想仅仅反映这些问题很不够,关键是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于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闻是最大的本领。“撞到记者枪口上”是一种发现,“脚板底下出新闻”,“思考也能出新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与陕西农民报记者阎志林、长安报记者张宝贵合作的通讯《人粪尿忧思录》,被评为1989年全省好新闻一等奖. 老实说,这篇报道的线索,并非我先得知。1989年12月中旬一次偶然机会,听同行谝起此事,如获至宝. 第二天,我和阎志林同志便一同骑车采访,只两天时间,就几乎跑遍了整个省城,走访了市环卫局、省土肥站、市环卫科研所、省生资公司、市城肥  相似文献   

5.
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的形式,它容量大、范围广、写法活,报道的内容是现实牛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群众性.笔者认为,在党的宣传纪律许可和事实完全真实的前提下,通讯写作,尤其人物通讯写作,允许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比如运用形象思维的联想手法,或增加浪漫主义的抒情色彩等,即通过人的"情",形象地去表现它的深刻内涵,发掘深层的、高档次的精神境界,以表现其强烈的爱与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最近,翻阅《情弥天山——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获奖作品集》,感受最深的是,记者要写出“接近实际,接近群众,接近生活”的新闻佳作,必须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人生活”,在深入采访中自己发现新闻。然而,近几年来,这种来自实际、来自群众、来自生活,真正由记者自己发现、采写的独家新闻,实在太少了。翻开报纸,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看到、听到的新闻有许多是雷同的。这些内容相同的新闻绝大多数来源于领导机关提供的会议材料、内部简报、领导讲话。当然,此类新闻不可不发。但是,如果记者长期依赖领导机关提供的材料、简报来编写新闻,满足现状,不深入基层,不接触群众,时间一长,这些记者离开了领导机关和各种会议,就很难找到新闻,写出报道来。影响记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主观上来看,在一些记者的眼里,  相似文献   

7.
我采写的《专储玉米哪里去了》一稿,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是对我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我的及时鞭策。我不是喜欢写批评稿的记者。但做为一个全面的、称职的记者,你又无法避开现实矛盾,逃避现实问题。在一次江西省农业局长会议上,大家谈起农业形势。有人说,听广播、看电视新闻,有的省分配到了国家专储玉米,我们省里有没有?省畜牧局长回答:“第一批,我们不清楚,被粮食部门独吞了。第二批分了一点给农业部门。”某地区一位农业局长对我说:“李记者,别的稿子你不要写,就写一篇专储玉米哪里去了?”当时,我感到这个问题不是一…  相似文献   

8.
在县人武部搞军事报道的基层通讯员,有许多不利因素,尤其是所在地既不是边防,又没有驻军,一年四季,能见到的军人还是县人武部的。自然和军事沾上边的新闻就不多。如何在不利的环境中有所作为,那就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我有一些甘苦自知的粗浅体会,说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去年春天,我刚到人武部没多久,看到《中国国防报》国防广角专版有一篇《千里送亲记》的文章,说的是新野县城关镇女青年程娅外出打工因病迷失,湖南道县两位热心青年,听说程娅是一名福建前线军人的妹妹时,放下手头工作,不远千里无偿将她安全送回家乡。读后我…  相似文献   

9.
新闻行业的发展在我国逐渐地盛行,其内容保证真实性的同时,要掌握好采写的视角,以不同的发现视角体现新闻的价值。首先要以观点去审视新闻事件,然后选择最佳的角度,进行报道。其内容的中心思想最好是能引导社会积极向上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青蛙的眼睛对静物没有感觉,只对飞动的物体特别敏感,所以才能够很快捕捉到从眼前飞过的蚊虫。而笔者以为,不是青蛙对静物没有感觉,而是它充分掌握了静物的各种性能,所以会敏感地发现动的物体从而果断出击,轻而易举地捕获到猎物。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26日,由《新闻出版报》和《深圳商报》联合举办的1994年全国报纸头条消息大赛在北京揭晓。我和刘枫、任澄合作采写的《新疆“星火”“燎原”两企业整体内迁》一稿获二等奖。听到这一消息,作为作者之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题材,决定了新闻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能不能抓到新鲜、独特、让读者称奇的新闻题材.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记者的综合素质.也是在当今媒体激烈竞争的形势下,能否增加报纸亮点、提升报纸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篇报道,如果不能向读者提供一些新鲜东西,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新闻的作用.这是记者最忌讳的. 一九八二年,我在采访渤海钻井平台年轻经理牛世广的时候,采访前,只知道他是北京石油地质学院毕业分配去的学生,至于他的先进事迹,在海上钻井平台工作的情况、遇到哪些困难、有哪些激动人心的事例等等,则一无所知. 事情是这样的,当我到了塘沽——国家海洋局.我想:首先看看关于牛世广的背景材料,然后找找牛世广周围的人“打外围”,然后再找牛世广本人采访,以后,再去渤海钻井平台,看看工作环境. 可是,当我找来了有关他个人、集体的先进事迹材料,跟他周围的人了解他的情况,所得到的材料都很不理想。都是关于他在无政府主义泛滥时如何坚守岗位等等旧材料。至于海上钻井平台上的生  相似文献   

14.
周思雨 《新闻窗》2012,(5):56-57
新闻采访中的现场报道是一种常态的报道行为,因此,现场报道能力已经成为每一位利用有声语言进行信息传达、完成新闻叙事行为的报道者的必备能力,其中“善于发现”的能力在越来越多的同题报道中显示出独特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提高这种能力是新闻从业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闭门造车”是我构思小小说等文学性作品时的一个习惯。有时候,因为构思合理、想象新奇,偶尔也有几篇“豆腐块”在报刊上“露露脸”。自1994年爱上新闻报道工作以后,亦如法泡制了不少新闻稿件,但所写的稿件都因水分太足,不结“果实”。 后来,在具体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我终于认识到:搞新闻报道一定要:手勤写、腿勤跑、嘴勤问、脑勤想。一日,我下连队采访时和战友闲聊,得知八连已坚持十年为驻地农村办墙报,宣传科普知识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我经过深入细致地采访和立意,写成了一篇《总参某部八连坚持…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很多记者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些线索往往都是别人采访过的,或者是被别人写得不能再写的东西。面对着一些老话题、老毛病、老现象,一些记者很难再推陈出新。笔者认为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应学会“翻新”,面对“旧闻”要不断努力地尝试着新的发现,寻找新的不同的切入点,使“旧闻”变“新闻”。在哈尔滨,提起哈尔滨电业局客户服务中心的李庆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庆长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不管工作岗位怎样变动,他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让顾客满意”的服务宗旨,李庆长的…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很多记者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些线索往往都是别人采访过的,或者是被别人写得不能再写的东西。面对着一些老话题、老毛病、老问题、老现象,一些记者很难再推陈出新。笔者认为,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应学会“翻新”,面对“旧闻”要不断努力地尝试着新的发现,寻找新的不同的切入点,使“旧闻”变“新闻”。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写作倾向已得到国内媒体人的认同,广播电视新闻因其转瞬即逝等传播特点,更需要"讲故事"。本文从故事的选题、典型性等方面,阐释广播电视新闻应如何"讲故事"。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1月下旬,我采写了《这样的“决议”怎能通过》这一新闻。文章发出后,很快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改革报》等采用。该文通过对“一些乡镇利用‘人大决议’具有的法律强制性,把中央三令五申明令取消的集资、摊派再次强加给农民,使乱收费披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这一新闻事实的剖析和  相似文献   

20.
《业务广角》是今年《新闻战线》推出的新栏目,面向一线采编人员,采、写、编、评尽融其间。设有《采编一线》、《新闻幕后》、《记者思考》、《编辑一得》、《评论评析》、《好栏目推介》、《采访心语》等子栏目。该栏目开设以来,受到新闻界特别是一线采编人员的广泛欢迎。从本期起,本刊与钱江晚报合办这个专栏。希望一线采编人员踊跃来稿,与我们一起共同把《业务广角》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