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体育锻炼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分析 ,结合当前学校体育忽视养生保健教育的现状 ,提出体育锻炼与养生保健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促进健康行为,安徽理工大学计划开设养生保健与营养膳食课程。采用问卷调查反馈、逻辑分析法,结果显示大学生养生保健意识强烈、观念正确,对安排的课程学习态度积极,对本课程的价值及其学习的必要性得到肯定;并找出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今后顺利开展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为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体育锻炼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分析,结合当前学校体育忽视养生保健教育的现状,提出体育锻炼与养生保健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养生保健体育与终身体育结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生保健体育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它以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为依据,通过用意、行气、运身的练功方法,以调心、调气、调身为宗旨,并按照静、聚、贯、顺、沉、畅、正、整的练功要领,进行身心俱练,神形双修的养生保健运动.通过长年系统的锻炼,使脏腑、经络、气血之间协调配合,阴阳互补,使机体内精足、气畅、神旺,从而达到强体健身的目的.随着我国中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养生保健体育将成为中老年人群,以及高校医学专业必备的职业技能和终身体育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教育事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们的体魄和意志品质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保健与养生的作用,并具体阐述了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传统保健与养生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赵云伟 《考试周刊》2009,(42):165-165
高校的终身体育教育对培养终身健康的合格人才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本文从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保健体育的教学对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学生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分析论述了高校体育保健教育的领导管理、学科建设、体育教师的作用、保健教育监督工作和教学方法,提出了高校体育保健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高校体育保健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大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通过适宜的身体练习和保健教育手段,使大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的同时,了解体育保健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体育保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有效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体育保健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高职医学院开设养生保健课程的目的 是培养医学院学生运用养生保健技能临床慢性疾病的能力.该课程采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医体"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达到掌握医学专业职业技能的目标.本课题对湖北省内外共30所高职医学院校养生保健教学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 是研究高职医学院养生保健课程与学医职业技术教育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特别是耐力素质的发展趋于停滞或呈下降趋势。大学生耐力素质不良是一个长期存在而又始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其原因首先是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以竞技运动训练为模式,注重技术教学,而忽视传授科学的养生、保健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手段,致使大学生的终身健身能力难以形成。其次,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的耐力,一、二年级呈保持和上升趋势,三、四年级下降是因为高年级不开体育课及养生保健选修课,学生缺乏养生、保健知识,不能引起对自身养生、保健的积极重视,而使耐力素质大幅度下降。我国传统养生、保健学思想历来主张“主动观…  相似文献   

10.
王有东 《教书育人》2012,(33):28-2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改善。然而在校的高职生们走出校门后,为何受过16年左右学校体育教育后,却表现出体育意识淡薄、体育能力差、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不会养生、不懂保健的人很多呢?这严峻的现实难道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思想体系和运作体系不值得质疑和反思吗?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涌现,注重对当代高职生终身体育观和体育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体育保健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宏灿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3):101-102,114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他创立了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体育养生保健理论,其特色是“身心并修”,其核心是“中和”。孔子体育养生保健理论与实践是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学校体育由传统的体育教学向健康性、保健性、娱乐性、统一性综合体育教育转化,终身体育将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学校体育教学应把健康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对健康概念重新认识,为终身锻炼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发展历程和它独特锻炼方法与作用的探究,来了解现代体育发展,进而对养生体育和终身体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中国养生体育的古代哲学基础;道家思想与体育养生;儒家思想与体育养生;佛教禅宗思想与体育养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保健理论基础-<内经>等方面的论述,进一步揭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15.
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识和需要有所提高.对该课程的价值、作用、地位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同。他们渴望了解运动方法和保健养生知识;需要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教育型、锻炼型及能力培养型的《体育与健康》课。为此.针对上述的调查对现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授课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适应进入WTO后的新形势.更好的实施终身体育。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养生保健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健康焦点。怎样才能让养生保健渗透到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中去,就成为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本文就养生保健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终身体育教育也得到相应的发展,终身体育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体育教育从"以发展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教育"向"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转变,这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则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佳场所,学校体育教学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的“养”有“生育、抚育、教育”的含义。生育“体”之意。养生就是身体教育,与“体育”是身体教育的含义相同。这就给我们开展养生体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基础。1 养生体育教育的研究1.1 对养生体育教育的思考 养生体育教学模式告诉我们,养生体育首先把“养生”的内涵步入到体育教育的视野中探索与发展,以体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开发养生文化的体育内涵,  相似文献   

19.
传统保健体育既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养生保健方法,也是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繁荣昌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传统保健体育,了解传统保健体育的价值,探讨传承与发展传统保健体育的途径,这些都是当前体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学校健康体育教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全面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体育健康教育是较为关键的一部分,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学校应努力把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改变以竞技体育教学为基本模式的体育教育体系,建立“终身体育”“、保健体育”“、快乐体育”“、回归自然体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现代健康体育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