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个月来,思想学术界以各种方式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另有人准备操办戊戌维新一百一十周年的活动。这些都是现代历史上很重要的事件,但是,它们的重要性其实都比不上清末立宪,而今年的8月26日正好是《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一百周年。为什么说清末立宪最重要?中国的现代(mod- em)始于与西方的接触,在这种接触中形成了建立现代国家的国民政治意志。此一立国规划旨在整合一定疆域内的民众,但很显然,惟有恰当的制度框架才能使国民对权力不断扩张的国家产生认同。因而,建立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经济发展与立宪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因而在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应重视立宪主义的基础作用。最后,文章提出进行立宪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曾主持起草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毛泽东的立宪思想是毛泽东法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探讨毛泽东的立宪思想,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往研究清末立宪,都甚少或根本不注意熊希龄。实际上,熊是立宪运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首先,他随戴鸿慈、端方出洋考察,通过请杨度、梁启超捉刀为之撰写宪政文章,消除了清朝大臣与流寓海外的立宪派人士之间的隔膜,彼此产生一种秘而不宣的关系;其次,他暗中参与梁启超、杨度筹人在国内开展的立宪活动,是其组党(即政闻社)决策和筹款的核心人物;再次,他在清廷开展筹备立宪的讨论中,就如何化除满汉畛域和制订符合本国国情的宪法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说:“宪法,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权利之保障书。”换言之,孙中山认为:宪法的内容和意义,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之构成法”;二是“人民权利之保障书”。本试图以“九权立宪”为题,分述孙中山九权立宪思想形成的过程,主要内容和价值探析等三个部分,阐述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的精神遗产,以便为我们今天的民主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形势下,早期维新派开始质疑和批评洋务派的"求富""求强"活动.随着对西方认识的加深,他们逐渐从洋务思想中脱离出来,提出了较为切实合理的主张,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特色--"君民共主"式的君主立宪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今天政治建设仍有启示.  相似文献   

7.
征税权是将私有财产变为国家财产的一种公权力。无论对公民还是对国家来说,征税权均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权力,因而必须从宪法的高度来约束。我国的宪政转型及法治建设有赖于征税权的立宪。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清朝政府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挽救其自身的统治,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先后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于1911年颁布了《十九信条》两个宪法性文件。文章分析晚清立宪对欧美和日本各国宪政的借鉴,探讨各国宪政对这一时期的立宪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学章程是大学治理的制度基石,大学治理结构是大学章程的核心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在大学治理结构尚未理清的情况下,匆忙制定大学章程,很有可能会导致以下两种结果:要么过于宽泛和原则化,对大学治理实践缺乏实质效用,成为“空中楼阁”;要么自我窄化改革路径,束缚改革手脚,此种情况无异于“画地为牢”.“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是我国大学立宪突破重围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税收国家的到来,税收立宪已是必然的选择,从我国税收宪政发展的前景来看,税收立宪的首选事项是税收法定原则,其次应在宪法总纲中规定公平正义是税收的基础,再次,待时机成熟时,应在宪法中规定中央和地方之间税收立法权的划分。  相似文献   

11.
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一系列事变后,光绪二十七年,清朝廷宣布实行“新政”。光绪三十二年,皇太后和皇帝又共同发布了“预备估行立宪”谕旨。然事与愿违,不出二年,新政因辛亥革命而流产了。而推究新政失败的原因,却是复杂的。但目前学者们论及此问题的文章极少,我们就从政治学角度对其进行初略的探究,谨以此求教于方家。第一,地方势力集团的离心和旧政权体系的离析。清廷宣布“仿行立宪”之时,旧政权体系中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的愈合日早已张开了。以各省封疆大吏为首的,与中央权力相对立的地方实力集团,到晚清时随帝…  相似文献   

12.
自然法理念,作为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最为源远流长的意识形式与思想方法,在最为重要的方面孕育和催生了近代西方的立宪主义,因此在宪法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然法在柏拉图那里带有古代专制主义的倾向,亚里士多德可以用自然法来论证奴隶制的正当性,西塞罗则依据自然法宣称普遍的人人平等,阿奎那的神学自然法被当作教会进行其与世俗权力斗争的工具,霍布斯依据自然法来为专制王权辩护,而洛克之反对专制、崇尚自然权利与自由也是以自然法为犀利武器的.文章试图以自然法的历史发展为脉络,阐述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变迁,以及对近代西方立宪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末立宪思潮的具体主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由缓行到激进的发展轨迹,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日益发展的革命形势、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和范围更大的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14.
义和团运动后,慈禧太后奉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媚外政策,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风起云涌。反清武装起义接连不断.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资产阶级立宪派则大力鼓吹立宪,取得了清廷中央和地方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清政府内部离心力日益增大。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取得了胜利,在中国引起巨大震撼,大大坚定了立宪派的立场。张謇直言:“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穷途末路的清朝统治不得不选择变通,考虑立宪。  相似文献   

15.
1904——1905年间爆发的日俄战争,是一场争夺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政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战争期间,各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革命活动相当活跃;立宪派要求立宪的呼声也空前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屈服于各方面的压力,清朝统治者也不得不考虑实行预备立宪这个问题。这些事实当然不是时间上的偶然巧合,它既是一种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反映,又是与日俄战争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英国是近代最早实行立宪君主制的国家,其政体对许多国家的政体影响巨大。立宪君主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与专制君主制(autocraticmonarchy)相对立,是指在议会立法限制下的有限君主制;目前国内多数教科书或工具书仍用“君主立宪制”旧译。此译法不妥,因并非君主“立宪”而是议会制定法律限制君主权力。“君主立宪制”易产生由君主制定法律的误解,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7.
詹小玲 《文教资料》2006,3(1):33-34
布坎南关于通过宪法约束政府财政税收的行为,为我国实现宪政体制下的财政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布坎南关于对利维坦财政税收立宪控制原则和措施,对我国财政税收的宪法完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立宪会议在俄国近代历史影响重大,是反对沙皇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追求目标。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召开了立宪会议,但是在随后却退出并解散了立宪会议。从合法性的角度透视、分析立宪会议的解散,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合乎时代发展潮流的历史必然。这也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官报是推动清末立宪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清政府派遣五大臣考察宪政和宣布预备立宪之后,清廷实行立宪的信息通过官报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向外界传达,对立宪思潮走向高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官报的传播不仅有利于立宪思想的延伸,也补充着立宪报刊传播的地域和阶层盲区。  相似文献   

20.
俄国立宪会议是布尔什维克政权在不能得到立宪会议支持的条件下解散的。布尔什维克的做法源于它的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在战争条件下群众利益需要超越了宪政需要的结果。布尔什维克重视立宪形式,但更重视人民的实际创造。与其说布尔什维克出于政党的利益拒绝了宪政,不如说升华了传统俄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融合了传统集体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