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上期)二、对策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本身有优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应当学得更好一些。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要综合治理。全社会从上到下,要提高对学好母语重要性的认识。语文学得好不好,全民族母语水平的高与低,影响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影响到民族性格的塑造,影响到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具体到语文教育内部,学校对语文教育,也要综合治理,至少包括改进课堂教学、开展课外读写、建设校园文化等。语文,由其学科特点所决定,必定是“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仅靠读12本薄薄的教科书,仅靠每学期写七八篇作文,是难以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科学,是根据母语特点,遵循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让儿童学好语文的科学。语文教学也是艺术,是形象的、情感的、审美的、富有魅力的传承语文知识能力的艺术。由于母语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因此,中国的语文教育不仅是使儿童从“自然人”转变到“社会人”的教育,也是使儿童成为真正中国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提高民族语文素质,这是中国语文教育的头一项神圣使命。我们平常所指的语文教育,实际上就是学校母语教育。学校母语教育的根本职责在于提高民族语文素质。进行学校母语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专门职责,是他人难以替代的。21世纪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其中特别是人文素质)的要求相当高,中华民族要在未来世纪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很高的包括语文素质在内的人文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难以想像的,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对于学校母语教育寄予殷切的期望,中国语文教育和中国语文教育工作者肩头的担子是相当繁重的。促进学科自身完善,是中国语文…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包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有着丰富的情感和鲜活的生命力。但遗憾的是不少学生对母语学习不感兴趣,觉得语文课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要打破目前语文教育的尴尬局面,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更不能忽视语文的人文性;既要实现认知教育目标,更要达到情感教育目标。语文教育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接受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文学素养,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要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途径: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听说活动、课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留住人生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有个性,有思想,有叛逆,对他们仅靠说理教育是不行的。必须要“润物细无声”,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尝试着把情感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效果还真不错。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都是其本民族的文化地质层,它无声地记载着这个民族的物质与精神的历史,因此,爱自己的民族就必须爱自己的母语。我们从事母语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深知借助语言的传播,激活学生民族睿智、民族文化感情的要叉,因而,孜孜砣砣,不懈地追求、寻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良策,以恩泽莘莘学子。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民族语教育,即母语教育."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如此说.母语是民族的灵魂,母语教育是语文教育魂之所系.围绕这一迟到的真理,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并扎实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语文学习困难在哪里?教师抱怨语文教学之难难在哪里?即使经过新课改实验,我国的母语教育,特别是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似乎仍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语文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问题。母语贫血的背后是民族精神的贫血。德国教育家洪堡特有一句名言:"民族的语言即民族  相似文献   

10.
孙芳 《文教资料》2010,(9):116-117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在母语课程中进行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参照和借鉴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国文教育.中国大陆的语文课程需要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要明确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要求;语文教材要丰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师要积淀民族文化的底蕴:语文教学要落实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邓蕙 《天津教育》2008,(4):6-10
田本娜先生自述:我的家庭可算是书香门第,我从小热爱读书。幼年丧父的我,在母亲的教养下,养成了刻苦、勤奋、诚实、宽容的品格。通过自学,我考入河北天津师范学院教育系,1952年毕业。我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虽在大学工作,但热爱基础教育,热爱儿童教育,热爱母语教育。我认为,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没有母语教育,就没有小学教育;没有小学教育,就难有大学教育。我一生以研究母语教育为安身立命之本。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孩子们和小学语文教师们,使我的生活充实而又快乐!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是关于民族母语的教育,而母语教育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教化’。语文是为人的一生奠定精神底色的课程,语文以其饱含的情感、智慧和精神对人的生命进行潜移默化的诗意润泽和点染提升,全面开展人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不仅事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负载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民族精神的弘扬.本文试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略谈个人之管见. 一、依托教科书,深挖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语文是母语教育,人文性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潜隐于我们掌握和运用语文的工具性的过程中,即在掌握母语这一工具过程中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坚守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紧密依托教科书,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感情.于漪曾指出:语文教学对培养一个人的民族情操具有重大意义,热爱自己的民族,首先要从热爱自己的母语开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汉语文化处境的变迁,汉语教学在国际上逐步展开,国内学界和公共舆论开始关注母语及母语教育问题,重视母语价值、提高汉语地位的呼声日渐高涨。在高等院校中全面施行中国语文教学,切实推进大学生汉语文能力培养和素养教育,更紧迫地提上了日程。在目前母语教育必要性的讨论中,普遍谈及的有两个原因:一是母语水平降低影响了大学生的基本技能评价甚至是就业前景,其严重程度日益显现;二是语言的竞争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最重要的一部分,汉语教育是强国战略之所需。这样的认识自然是正确且尖锐的。而如果我们将母语教育的目标设定得更久远些,从更广阔的时空视野来考量,则将辟开另外的角度,看到母语高等教育不仅关乎受教育者语文技能的加强,更关乎一代代人生命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看到母语高等教育不但是民族国家强盛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存亡继绝开新光大之所系——而这些,正是由母语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母语教育的精义之所在,是我们重视母语高等教育的根本因由。  相似文献   

15.
王和平 《教育学报》2007,3(3):46-53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媒介和先导。随着中国国际化的进入和发展,母语及其文化遇到有史以来第三次危机。母语危机是教育危机,民族文化危机,语言载体危机。母语问题是民族文化的性质和去向问题,是国家、民族的发展问题,是经济、社会和人三者和谐发展的问题。造成母语教育及其文化危机的原因绝非仅仅是英语的介入和对其膜拜式的学习,还有历史的原因,某些考试制度的原因,现行教育体制的原因,人们观念的原因,还有语文教育自身的原因。必须加强母语及文化建设,其一是要继承和稳固传统,营造良好的母语生态环境,正确对待各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走正确的发展之路;其二是要兼容并蓄,正确吸收和借鉴世界母语教育的经验。最重要的是端正观念和认识,确立母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母语教育是以汉语文为主要标志的。汉语文不仅是一种语音、符号系统,在其中也积淀了民族的精神、智慧和文化,是中国古今文化的结晶,融汇着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思维、意识、心理、风俗等自然表露在语言之中。所以,母语教学,既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包括民族情感、民族思想以及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教育,而后者体现了教育的人文价值。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提高人文素养的高度进行语文学习活动。“人文语文”便是应运而生的语文实践和研究的新范畴。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2008,(4):64-64
北京大学附中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程翔在《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16日刊发了《母语教育:构建和谐的文化人格》一文。文章指出,母语教育肩负着神圣的文化使命。其一,要让母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首先表现在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上。传统语文教育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育是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土壤和血脉的母语教育,中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民族母语的习得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是一种民族诗意的拯救、民族情感的激荡以及民族精神的厚植”。然而,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深受社会环境和时代思潮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偏离了这个方向,而滑向了技术主义、工具理性的深渊。在语文教育这条路上,我们失去了太多美好的元素。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是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20.
陈颖漪 《文教资料》2010,(18):147-149
我国母语教育的现状堪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新文化运动的冲击,网络语言的盛行,语文高考命题的特点以及教育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对母语教育的漠视。要改变这一情况,我们需要让语文课适当回归传统,引导学生多读经典并且结合其他人文课程,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