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词源研究成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说文解字系传》虽为字书,但对词源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在词源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其中的“因声求义”不能与清人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2.
双语词典是语言学习的常用工具。但那些设有词源信息的学习型双语词典中,有的词典提供的词源过于简单,有的词典使用太多复杂的符号和缩略语,从而导致了词源信息不被重视甚至"不为人知"。而改善双语词典中词源信息的设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张炎《词源》,上卷述音律,下卷主要述词学理论.《词源疏证》是《词源》的全集笺注本.与仅笺注音律的郑文焯《词源斠律》、仅笺注词论的夏承焘《词源注》有前因后果的关系.其笺注特色博采众长,融古今词乐百家,精辟独到,是一本笺注精湛、搜辑宏富,胜于陈能群《词源笺释》的笺注本.《词源》笺注本集中于近代,既体现近代重视其音律的研究,又体现其在近代词学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李璐 《现代英语》2021,(7):24-26
按照当前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文章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源思维进行分析,总结词源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给出了按照词源思维的一种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将词源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驱动力,引导课堂教学形式不断地创新,全面提高学生当前英语词汇的掌握和相关技能的合理应用,最终让学生的英语整体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翻译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其中词源能力占据重要位置,应当被纳入到翻译专业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标准中。缺乏词源能力,没有考虑到源语文本词汇、词组和一些表达式的来源可能导致翻译失误。词源能力是译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译员准确、迅速、高效地从事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6.
10个言部字形声字所表达的词的词源义是:训的词源义是顺从;诲的词源义是昏暗;谆的词源义是厚重;谶的词源义是隐微;议的词源义是合适;诠的词源义是详备;谦的词源义是不足;谗、谮同源,词源义是尖刺。文章按照王力先生《同源字典》所定的上古音声韵标准,通过广泛地系联同源词来推求每个词的词源义。  相似文献   

7.
讲解词源有助于认识和使用德语词汇。本文试图从辨析词义、认识语言规律和增进文化了解等方面入手,揭示出词源讲解在德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现代音义分析法论证了六组同源词,即:该与垓同源,词源义是具备;讓(让的繁体)、攘与禳同源,词源义是推;誉与举同源,词源义是称举;诐、皮、披、破、簸与铍同源,词源义是破析;诐、坡、波、颇、陂与跛同源,词源义是不正;讦、揭、楬和碣同源,词源义是高举。  相似文献   

9.
词源学是当前汉语研究的热点领域,如何将词源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界面临的崭新和前沿课题。文章阐述了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源分析法、词源教学法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运用词源分析法。  相似文献   

10.
词源研究与古代汉语教材建设有密切关系。从文选注释方面的词义问题和相关理论阐述来看,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在词源方面尚未完善,亟需修订。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词源研究成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研究可以归纳其研究特点,分析其成绩与不足.这一时期的词源研究成果在汉语词源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值得我们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应用语言学研究与汉语词源研究相结合,具有理论与实际两方面的意义;把汉语词源研究纳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进行研究,可以从汉语词源与语言教学、汉语词源与语规范、汉语词源与辞书编纂等不同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13.
《明清俗语辞书集成》所辑诸辞书以收俗语常言为己任,其中包括诸多方言词语.从考释方式上看,诸辞书编者对方言词语重考源而轻释义,对语义和音义结合的理据考查过少,有待进一步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4.
以拼音为主的汉字教学,给幼儿的汉语学习与认知带来很多困难。在常用的增强汉字学习与记忆技巧中,依汉字演变规律,从追溯字源、再现汉字生成语境入手,通过揭示汉字形体内在机理,建立音、形、义三者内在关联的字源识字法值得关注。因此,研究旨在探索字源识字法对提高幼儿汉字理解、记忆的长期影响,以及对幼儿汉语言认知及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参加者(N =99)按年龄差异,被分到大、中、小三个班级,实验结束后随机选择24名幼儿后测。尽管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幼儿都认识一些汉字,但实验组的参加者接受了一个短期的字源识字法训练。结果显示,字源识字法提高幼儿汉字学习中的理解与记忆效果;字源识字法对幼儿汉语言认知及思维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修辞思想萌芽期的论定是中国修辞学史研究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目前较为通行的“中国修辞思想的萌芽期———先秦时代”的观点尚有许多可质疑之处。修辞学研究也必须坚持“例不十 ,法不立”的立论原则。先秦时代已不是中国修辞思想的萌芽期 ,而是成熟期 ;许多例证表明 ,中国修辞思想萌芽于商周甲骨金文时代  相似文献   

16.
鲜卑语"处可寒/汗"一词中"处",与汉语"尔""唯"同义,表示应诺,但其语源不甚了了.通过梳理中古以前汉语应诺词系统,探讨"唯"类应诺词的流变,发现自南朝开始,"唯"逐渐被"尔"取代,但北方汉语由于长期与阿尔泰语系语言接触,得以保持着早期用法,故而形成北方用"唯"、南方用"尔"的格局.通过文献对比可以发现,鲜卑语"处"与汉语的"唯"类应诺词存在语音对应关系,阿尔泰语系各语言的应诺词是中古鲜卑语"处"的直接后裔或者是借自汉语"唯".  相似文献   

17.
郭璞《尔雅注》蕴含了较多的词源研究成分,通过对郭注材料的具体分析可以总结出郭注在词源研究三个方面的成绩,并可对《尔雅注》和《方言注》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8.
《旧五代史》的新词新义比较丰富,是研究唐末五代语言很好的断代语料,体现出汉语词汇发展的新面貌。文章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选取若干词语,探讨该书在汉语史研究中的语料价值。这些词汇或词义的抉发,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词典的编纂修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介词“着”产生于魏晋时期,是近代汉语里较为重要的一个介词。后来随着汉语介词系统的发展,介词“着”的部分功能逐渐呈现出了没落的趋势、甚至消失。但是,在明末清初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聊斋俚曲》里这个介词不但仍很兴盛,而且保留了其早期的用法。这种现象体现出了当时山东方言内部的地域性特征,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对于研究汉语历史方言和现代方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