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见义勇为保障与促进立法的性质,认为其当属公法无疑。文章以比较的方法,从调整范围、规范宗旨、法律性质以及成立要件等角度具体分析了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制度的联系与区别。文章还就见义勇为的若干具体问题展开了研究,并且介绍了国外相关的立法动态。  相似文献   

2.
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性质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很大的争议,由于无法准确定性,使得在处理案件时经常发生类似案件不同处理的矛盾局面.鉴于见义勇为行为对维护社会正义,弘扬道德观念的重要意义,从明确见义勇为的法律性质,保护见义勇为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理论的合理性,得出与具体案件相结合来分析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性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相关立法并未对见义勇为作出明确的界定。就法律层面而言,见义勇为是指无作为义务的自然人,为了非己利益,而对正在发生的危险实施积极救助行为。法律应当对见义勇为的属性予以区分。见义勇为者为他人权益实施积极救助行为,属于私法行为;见义勇为者为国家、集体利益实施积极救助行为属于公法行为。由是观之,见义勇为兼具公法与私法的双重属性。结合中国国情,见义勇为立法当定位于社会优抚,此乃其法律制度建构与完善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对见义勇为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见义勇为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其行为人应具和非义务性、正义性、直接面临本人遭受重大损害的危险和实施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或抢险救灾的行为的法律特征。当前,对见义勇为的社会控制应在充分发挥道德作用的基础上,强化对见义勇为的法律控制。在坚持对见义勇为人民保护为先,保护见义勇为的责任应由国家和社会承担、正确处理见义勇为不当造成侵权(或者防卫过当)、区分特定主体的见义勇为和见义不为的原则基础上,从立法理由、立法形式、框架设计方面加强对见义勇为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5.
目前实践中大量出现的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的问题并不是我国立法的缺失所致。见义勇为者权益保障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未必能通过统一立法得到有效解决,且对见义勇为统一立法还存在操作性困境。因此,在我国统一制定见义勇为法既无必要性也缺乏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浅谈对见义勇为的民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见义勇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民法对见义勇为行为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些有效保护见义勇为行为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见义勇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民法对见义勇为行为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缺陷,提出 了一些有效保护见义勇为行为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8.
对见义勇为更需要的是进行法律评价。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正当利益,从长远计,首先最需要的是全民的素质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但从现实来看,则更需要完善有关见义勇为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9.
佟钊 《华章》2013,(28)
见义勇为作为一种优良品质,古往今来得到的美誉甚多,也是值得被我们所颂扬的传统美德。然而,从近几年我国媒体曝光的大量见义勇为行为来看,很多见义勇为者得不到应有的嘉奖,更有甚者,受益人出于自保的目的冤枉见义勇为者,见义勇为者的人身和财产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如何通过建立相应的救济制度,解决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见义勇为的认定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各地先后立法对见义勇为者予以保护,但见义勇为者仍面临艰难处境,为此仍须完善并加强对见义勇为者的社会保障。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是对见义勇为者予以社会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见义勇为者的各种合法利益实施全面的社会保障。这不仅有利于弘扬良好社会公德,也是社会主义法制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相关立法并未对见义勇为作出明确的界定。就法律层面而言。见义勇为是指无作为义务的自然人,为了非己利益,而对正在发生的危险实施积极救助行为。法律应当对见义勇为的属性予以区分。见义勇为者为他人权益实施积极救助行为,属于私法行为;见义勇为者为国家、集体利益实施积极救助行为属于公法行为。由是观之,见义勇为兼具公法与私法的双重属性。结合中国国情,见义勇为立法当定位于社会优抚,此乃其法律制度建构与完善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海艳 《考试周刊》2012,(80):195-195
目前关于见义勇为的立法是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出现的,造成立法层级低,内容不统一,适用的条件不同,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因此,有必要将见义勇为纳入法律的框架体系之中。在见义勇为的立法中至少应当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浅谈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见义勇为的界定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此呼吁社会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从而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占有制度在我国现行民法中尚属空白,但占有制度本身具有强烈的价值宣示功能。本文从法理学角度出发,重点剖析占有制度的多元性和层次性,认为占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制止暴行,维护社会秩序与和平,维护交易安全,保障经济秩序是其第二位价值;其第三位价值是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实现公平价值,在占有制度的法律价值思想指引下,借鉴各国立法,完善我国占有制度的立法。  相似文献   

15.
见义勇为的认定与救济原则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正确界定和对因见义勇为受到的损害有效救济是宏扬见义勇为行为的有效措施。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见义勇为者是否应给予报酬这一问题的思考,分析了见义勇为的法律界定、构成要件,对见义勇为立法方面进行了法理分析,并比较我国目前法律中有关见义勇为的相关规定,对见义勇为的专门立法提出了一些构想。主张通过专门立法保护好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使之在义举之后不会有后顾之忧,以很好的鼓励见义勇为,弘扬正义,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见义勇为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利益需求,是必须保有和发展的一种社会关系。而今却出现道德实践滑坡,原因既有社会的、制度的,也有观念道德的。解决的办法是使见义勇为道德法律化,即,对作为行为给予切实可行的鼓励与保护;而对不作为行为予以相应的惩罚。  相似文献   

18.
见义勇为行为中法律问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习惯视见义勇为为道德问题,往往从道德的角度去评价它,其实见义勇为不仅仅只是道德问题,其中还涉及到法律:它与正当防卫有紧密联系,存在着转化为正当防卫的问题;见义勇为者遭受损害的赔偿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无因管理制度是为整合两种不同价值取向而形成的行为规范。在民事法律制度中,无因管理占有重要地位, 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的原因之一。然而,由于我国关于无因管理的法律规定本身简陋与粗疏,致使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了此类案件的审理。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分析我国无因管理制度所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 对此项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促进这一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见义勇为的行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需要。但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法治需求的提高,对见义勇为者不应仅局限于道德层面的嘉奖,更应该注重对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的保障。由于我国在保护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的立法方面还相对滞后,不够健全、完善,本文拟通过比较国内外关于见义勇为行为的立法现状,以求为我国相关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