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哈姆雷特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失去了行动的力量。章分析了哈姆雷特犹豫不定的心理原因-高层次的需要、追求至善的心理以及对母亲的爱。  相似文献   

2.
"哈姆雷特为什么如此犹豫?"一直是西方文学研究中的难解之谜.在400年的莎评中,批评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分别从哈姆雷特的性格、时代背景、俄狄浦斯情结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哈姆雷特的犹豫.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分析哈姆雷特犹豫的心理原因,探讨莎士比亚对哈姆雷特命运安排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哈姆雷特的延宕”一直是西方文学研究中难解之谜.在400多年的莎评中,批评家们从不同视角对哈姆雷特的性格,时代背景、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等分析哈姆雷特延宕的心理原因.本文将从拉康的主体理论之欲望是他者欲望来进行分析哈姆雷特的延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哈姆雷特》研究中"悲剧性格论"和"延宕复仇论"的某些观点提出了异议,并重点解析了哈姆雷特复仇心理的特点,旨在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促进《哈姆雷特》研究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5.
"恋母情结"是心理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认为哈姆雷特为父报仇一再延宕与"恋母情结"有一定关联。本文揭示哈姆雷特的浓浓的恋母情结,它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哈姆雷特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哈姆雷特在剧中的言行举止反映着主人公不断变化的心理,他从快乐到绝望的过程,也正是他从生存到毁灭的过程.本文将就其言行分析王子的复仇历程.  相似文献   

7.
第一大部分,首先分析它的创作背景,即当时欧洲包括英国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第二大部分又分为若干小部分,集中介绍哈姆雷特的整体外貌形态特征;他的思想信仰;他的进步性一面即“人民性”;他的性格缺陷、弱点;他的核心心理冲突等.第三部分,总结陈词,归纳研究《哈姆雷特》所必须遵循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启明 《文教资料》2008,(13):22-24
本文以历史的视角,概述了<哈姆雷特>在中国的译介过程.简略回顾了我国学者的历年研究成绩,指出了研究<哈姆雷特>的不足,提出了应重视研究<哈姆雷特>体现出的用诗歌艺术为舞台艺术增色这个特征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是英国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是最伟大的悲剧之一,剧中人物哈姆雷特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主要是通过他的拖延复仇来表现的。冲突的主题是曲折复杂的。作通过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从各方面反映了整个社会和时代的特性。在《哈姆雷特的拖延复仇分析》中,作主要从宗教道德和心理两方面浅析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从而提示了哈姆雷特这个矛盾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造成拖延复仇的真正原因所在。《哈姆雷特》在世界学史上是颗永不衰落的恒星。它的成功之处一直被后人所模仿,是一部优秀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0.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也是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最长并且最负盛名的一部.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复杂而有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所说,历年来不同文学评论家对于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哈姆雷特的复仇,很多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情感特征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词情感特征突出。彻底享乐、坦直言情、极情尽致地抒写亡国感受,表现着他的真率;成长环境、文化素养、个人经历、诗人天赋,造就了他的敏锐;自然感发之情,世路飘忽之感、河山社稷之悲,合构成他情感上的巨大负荷。而这真率、敏锐、大负荷的情感特征,正是李煜词作具有经久不衰的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穆时英是那种“为表达苦闷与寂寞”而创作的抒情作家。他的作品只是从社会生活中撷取几个他所需要的人物作为道具来传达自己的情绪。人物是他的自我心理投射,分别负载着泄愤、自慰、寻梦、表达幻灭感四种使命。这些人物合起来就是他的自我人格,共同表达了他的心理需求,凸现了作家的主体人格。从作品的情感表达入手研究他的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的创作中存在"求真"、"崇善"、"臻美"三原则,在总体上反映出他的整个文学创作生涯。他以率真的个性在作品中展现其真实的情感,把内心的苦闷、愤懑,大胆地抒发出来,袒露自己生命的真实,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女性,关心下层劳动者,并通过情感美、心灵美和描绘大自然的美及健全的人格美等方面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同时,"求真"、"崇善"、"臻美"三者不是孤立的,三者有着内在的和谐性。最"真"的就是最"善"的,也就是最"美"的,"求真"、"崇善"、"臻美"都服从于作者主观和个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以“武功体”闻名。目前学者多注意其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及闲适尖作品的成就,对姚其他类型的作品则缺乏深入的探讨。姚合的反映幕府戎旅生活的作品,在姚合的诗歌中独具特色,此类作品多为胸襟抱负的直接抒写,感情浓郁而强烈,反映出姚合的爱国之情、忧国之思与济世之怀。研究姚合这类作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姚合诗歌风格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全面地把握姚诗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5.
文天祥是以其与金石同坚的忠肝义胆流芳千载的。人们交口赞誉的,无非是其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坚韧不拔、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勉力支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刚正坚守,以及以死尽忠的民族气节。然而,究其一生的艰难历程,甚至是在挽狂澜于即倒的征战与奔波之中,忠君与事亲、庙堂与江湖也都难以割舍地共处在他的意识深处。他至死不肯仕元,却衷心地希望弟弟去做元朝的官员;他积极用世,但也向往山水田园。这种丰富立体的情感人生,铸就了文天祥的伟大与真实。  相似文献   

16.
陈寅恪一生钟爱中古史研究,他在史学方面的代表作也都集中在魏晋隋唐时期。但他晚年却用了大部分精力撰写《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两部专著,研究重心放在明清之际两个女子身上。他晚年“著书唯剩颂红妆”的原因主要在于:阐发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移情忘现实之痛苦;抒发兴亡之感;自验学术深浅。  相似文献   

17.
李白一生以不世之才自居 ,顽强而执着地追求惊世骇俗的功业。然而 ,李白在仕途上却备受挫折 ,在政治上一无所成 ,成为中国文人的千古遗憾。探讨李白政治悲剧的原因 ,冷静审视历史事实 ,就不难发现 ,除了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外 ,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其个性和梦幻般的人生设计 ,在于他自身政治素质和政治才能的匮乏  相似文献   

18.
季羡林的散文,幽默风趣,真挚淳朴,平易天然,既真挚朴雅严谨,又带有缓慢舒散的情调,在现当代散文作家中显得别具一格。谦虚严谨的写作态度,使他的散文具有学者的哲理风范;个人独具的真朴禀赋,使他的散文洋溢着饱满动人的热情;对梵学的深刻体味,使他的散文体现出缓慢的精神境界。读季羡林的散文,仿佛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体验到他的痛苦挣扎,找到释放心灵的钥匙。中国的古代文学和留德十年的生活,对季羡林散文风格的形成具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古代诗人中最擅长借月抒怀的当属李白,他笔下的月融汇了诗人的许多情感因素。李白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投入“月”中,借月来抒发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悲苦,并把自己的理想也寄托给明月。  相似文献   

20.
刘影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22-124
梁实秋以散文饮誉文坛。在雅舍系列散文中,梁实秋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或对故朋旧友的回忆追思,或对故乡旧物人事的怀想,特别是《雅舍谈吃》不仅举玑列珠地叙说了故乡种种美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美食的回忆寄托了梁实秋深深的思乡之情。梁实秋散文中的浓浓乡情是其流落异地思乡而不得归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