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线粒体通透性转运通道(PTP)是介导线粒体内外膜物质交换的蛋白复合体,直接影响线粒体和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通过详细地概述PTP的结构与功能、PTP的调节因子及其力竭运动下ROS、Ca2 和NO的变化对PTP开放的影响,以期阐明PTP的开放与运动性力竭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采用通过延缓或减轻PTP开放的方法,来延缓机体的运动性疲劳,增强机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用FCM测定Bcl-2、Ca^2 、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与常规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女足球员赛前强化训练的效果及身体机能状态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女足球员大强度训练后血液淋巴细胞Ca^2 浓度显著增多,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Bcl-2基因蛋白表达有所升高,但无显著差异,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大强度训练课后PRO出现机率较高,次日晨恢复正常,Hb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其波动较小。研究认为,大强度运动训练引起线粒体膜电位、Ca^2 浓度的改变,是诱导细胞产生凋亡进一步引起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原因;本周期强化训练,负荷阈安排合理,对机体的刺激达到了一定深度,又未引起过度训练,而达到了超量恢复,球员的机能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和内质网在细胞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然而研究发现这两种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所联系,这为细胞器间的物质传递、维持细胞内钙稳态以及调节细胞凋亡和自噬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与线粒体的密切关系,探讨其参与运动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线粒体在心肌细胞凋亡中起关键的作用,细胞凋亡过程中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都与线粒体密切相关,包括线粒体通透转变孔道(mPTP)的开放、线粒体膜电位(△Ψm)的丧失、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促凋亡蛋白的释放、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Ca2+超载、Bcl-2家族促进和抑制凋亡蛋白的参与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膜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影响,探讨抗阻练习延缓衰老的机理。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运动组(T)、D-半乳糖衰老组(D)、D-半乳糖衰老加运动组(DT),每组8只。检测线粒体膜PTP开放程度、膜电位、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及线粒体相关酶活性。结果注射D-半乳糖导致线粒体膜PTP开放、膜电位降低、膜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增多及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受损,而抗阻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这些现象的发生。结论负重爬梯运动训练作为一种新的抗阻运动模型,可通过降低线粒体的氧化损伤,有效保护线粒体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陈涛  卢健  陈彩珍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2):117-121,127
Sarcopenia是一种随年龄的增加,骨骼肌力量和质量降低损失的老年人多发病症。Sarcopenia发生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晰,目前一些证据证明线粒体机能障碍和失调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在其发病和进展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此外有研究发现运动训练可以通过改善线粒体机能及影响细胞凋亡信号传导,对衰老骨骼肌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动对心肌线粒体钙和细胞色素C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张钧  许豪文  杨小英 《体育科学》2003,23(2):130-133
目的:研究运动对心肌线粒体钙浓度和细胞色素C含量的影响,以探讨运动对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大鼠中等运动强度训练,一次性力竭运动和过度训练为运动模型,用Dalky的方法和微电极电化学法测定大鼠心肌线粒体钙离子的浓度和心肌细胞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用MDA和SOD试剂盒测试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力竭运动和过度训练可造成大鼠心肌线粒体Ca^2 浓度、心肌细胞中细胞色素C和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未见大鼠心肌线粒体Ca^2 浓度、心肌细胞色素C、MDA含量和SOD活性的显著变化。结论:力竭运动和过度训练造成的心肌线粒体钙超载而致线粒体损伤,使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漏入胞浆,是力竭运动和过度训练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自19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有关线粒体的研究从未停歇.作为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负责提供机体活动所需要的大部分ATP,同时参与多种细胞生理活动,为适应细胞不同条件下的需求,线粒体数目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同时线粒体也可以通过融合和分裂来实现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运动作为一种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关键作用是能够激活肌肉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从而诱导下游多种转录因子的表达,促进线粒体蛋白合成的增加,最终合成更多功能完善的线粒体,有效改善机体能量代谢.该综述将着重介绍线粒体营养素羟基酪醇、白藜芦醇及硫辛酸在运动状态下对线粒体代谢包括线粒体生成、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调控作用以及其潜在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硒作为一种新型的抗氧化剂,在清除机体的氧自由基、抗氧化、延缓疲劳的出现和降低运动机体细胞凋亡率方面起一定的作用。探讨补硒的情况下实验大鼠肌肉细胞在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状况,找出安全有效的补硒量,将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训练组和训练补硒组进行恒定负荷训练。结果发现,无论补硒还是不补硒运动组均有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及靠近核膜、核膜增厚等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结构改变,运动训练可能导致骨骼肌细胞出现凋亡。补硒对阻止和延迟运动造成的细胞凋亡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副作用,可能会诱导一定数量的细胞凋亡。安全有效的补硒剂量应该往量小的方向寻找。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酰胺对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一步研究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制 ,探讨谷氨酰胺 (Gln)在运动性免疫抑制发生中的作用 ,以及 Gln对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通过对大鼠进行为期 8周、每周 6次 ,每次 15 0 min的游泳训练 ,建立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模型 ,并补充 Gln,测定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细胞因子等免疫指标的变化、血清 Gln含量以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长期大负荷训练可以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显著降低 ;长期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导致血清 Gln含量的降低 ,引起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和外周淋巴细胞凋亡增加 ,可能是大负荷训练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重要机制 ;在大负荷训练后补充 Gln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提高训练机体的免疫功能 ,预防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有氧运动对于衰老大鼠肝脏和心肌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对照组(A组)心肌、肝脏细胞凋亡比率高于青年对照组(Y组),而A组心肌、肝脏MMP低于Y组。老年运动组(AE组)心肌、肝脏细胞凋亡比率均低于A组,并且其心肌MMP高于A组。结果提示,有氧运动可有效减少衰老造成的心肌和肝脏细胞过度凋亡。有氧运动维持心肌线粒体正常MMP的作用可能是其减少心肌细胞过度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融合蛋白-2具有促进线粒体融合、抑制细胞增殖、保护细胞免于凋亡等多种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该基因产物与胰岛素抵抗状态有关。目前对于线粒体融合蛋白-2的研究,已成为2型糖尿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理和药理作用靶点。综述了胰岛素抵抗发生与运动防治中的作用,旨在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辅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对运动疲劳所致小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运动疲劳组、NADH正常对照处理组和运动疲劳NADH预处理组.采用反复力竭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小鼠运动疲劳模型;分组处理后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Rodamine123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Annexin Ⅴ/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结果:NADH预处理组心肌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较运动损伤组明显改善,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增高,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降低.结论:NADH可减少运动疲劳所致氧化应激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可通过提高细胞线粒体功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女性性腺卵巢通过周期性分泌女性激素,调控和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维持规律的月经周期。在长期大运动量作用影响下,女运动员出现以低性腺类固醇和低促性腺皮质激素水平为特征的适应性反应,进而导致AMI的高发病率[1,2,3,4]。为了阐释AMI的病理机制,搞清训练影响下HP  相似文献   

15.
脑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规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脑中的活性物质与脑的功能息息相关,是脑机能最有力的代表。从脑活性物质改变与运动的关系这一角度出发,着重综述了运动时脑活性物质的改变及其改变对脑机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运动与衰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沈志祥 《体育科学》2004,24(7):37-43
分析探讨运动对自由基/抗氧化系统、细胞凋亡、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阐述了运动诱导的损伤时衰老进程的影响及适宜运动延缓衰老的可能机制,指出运动的绩效差异与运动个体的健康水平、运动素质与运动形式密切相关,运动方式的差异是运动对衰老进程产生不同影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负荷训练对心脏结构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超负荷概念建立超负荷训练动物模型,训练8周后运用组织学、透射电镜、TUNEL法观察心脏结构变化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超负荷训练可致心肌纤维肿胀,排列紊乱,部分断裂及局灶状坏死,线粒体大小不一,空泡化,染色质边集等现象;超负荷训练后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与正常大鼠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着训练时间延长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不断增高,训练组4、6、8周三个时间点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负荷训练可使大鼠心肌出现结构性损坏,其原因与超负荷训练致心肌细胞过度凋亡有关;根据超负荷概念建立超负荷训练动物模型达到了超负荷训练的标准,为进一步研究超负荷训练对机体的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红细胞膜蛋白对于维持红细胞膜的结构及其流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红细胞膜对于红细胞结构的维持和功能的发挥十分重要。运动作为一种外界刺激,不同的运动强度会对红细胞膜蛋白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对红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不饱和脂肪酸DHA、EPA对于耐力训练小鼠机体能力的影响,包括抗氧化能力及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组,进行耐力训练后测定血浆和红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肝脏、心肌、骨骼肌中MDA的含量、SOD及GPX活性及膜流动性的测定。结果:训练结束即刻,训练组MDA含量、SOD活性及肝组织GPX活性显著升高;膜流动性与训练对照组相比增大,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训练结束24h.训练组MDA含量、SOD及GPX活性降低。尤其对于加DHA、EPA组,MDA含量下降更为明显,其骨骼肌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训练实验组红细胞膜相对流动系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线粒体膜流动性明显高于训练对照组,相比于安静对照组有升高趋势。结论:较大强度运动训练使机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多.长期训练可增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DHA、EPA有增加组织SOD和GPX活性的趋势。长期较大强度运动训练使红细胞膜及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DHA、EPA有很好的拮抗这种损伤作用,对线粒体膜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