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乘彼堍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诗经)两首》中的《氓》诗里的句子,课文对‘复关”的注释是:“复关,卫国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相似文献   

2.
诗中的声音能调动起读者的各种感觉,用鲜明的、活生生的形象去感化读者。 《论语》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是灵动的语言,诗中的声音会创设出活灵活现的形象。让读者兴奋起来,置身于其中,为之悲,为之乐,为之迷恋不已!《诗经·卫风·氓》中“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相似文献   

3.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诗经)三首》中的《卫风·氓》,有“乘彼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之句。在这六句中,出现了三个“复关”。课文对“复关”的注释是:“复关,卫国的一个地方。”这种解释令人费解。这一章是写女子自“氓”离开后,日夜思念的情景。其情殷殷,至于登残墙而望归,情态栩然,如在目前。  相似文献   

4.
《诗经·卫风·氓》选在中师《文选和写作》的第五册。编者对诗中“复关”一词作注道:“复关,地名,那个男子住的地方,这里作为那个男子的代称。”笔者认为,这个注释是不正确的。《文史知识》八四年第二期所载罗春初同志《说“复关”》一文也提出了同样的非议。他认为:如果解释“复关”为男子所居之地,那么女子“泣涕涟涟”、“载笑载言”就显得不合情理了。理由是:“不见复关”、“既见复关”都是在“乘彼(土危)垣”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土危)垣”和“复关”之间的距离不变,怎么一会儿“不见”,一会儿“既见”呢?怎么一看到“复关”就一个人“载笑载  相似文献   

5.
<正>人教版语文第二册《氓》关于"载笑载言"之"载",课下注释:动词词头,无义。笔者认为此条注释欠妥。笔者广泛查阅字典、词典,对"载"的注释各异:《简明古汉语字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注:乃;且。一说是动词词头。《诗·卫风·氓》:"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注:又,且。【例】载驰载驱,归唁卫侯。(《诗·鄘风·载驰》)《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注:助  相似文献   

6.
《一面》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中如果巧用数字来分析课文内容,不但能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面》的内容可用数字概括为:一面,两本书,三次肖像描写,四年后的回忆,五种称呼,六次写瘦。具体含义如下:“一面”:指“我”和鲁迅先生在内山书店的一次偶遇。作为标题,它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也可看到这次会面给“我”印象之深,暗示“一面”对“我”产生的影响深远。“两本书”指《铁流》和《毁灭》,这是“我”和鲁迅先生能有一面之缘的引线。鲁迅先生曾认为:“这两部小…  相似文献   

7.
在古诗文教学实践中,对某些词义的理解凡有新悟不同于往哲今贤者,辄相约切磋。达成共识,乃记存之。虽为管窥锥指之见,意或有小助于对原著的理解。兹摘录部分笔记,缀为是编,谨提请方家指正!一、《诗·卫风·氓》:“乘彼垝坦,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相似文献   

8.
“太极”之道与《老子》之道的差异,前以阴阳为基本范畴阐述宇宙的本源与存在样式,后以有无为基本范畴说明宇宙的生成与规律。易道的有为与《老子》的无为,易道的“时中”与《老子》的“反道之动”,在方法论上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互相补充的一面。他们共同建构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9.
“风”、“雅”、“颂”三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全国的民间歌谣。C.《诗经》全都是四言诗,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D.《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和艺术方法,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五、阅读《氓》完成题目。1.对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是古代没有正式职业的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游民。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我谋”,是宾语提前,即“谋我”,为动我的脑筋,打我的主意的意思,这里透露出这个女子特别激动的心情。C.“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载…  相似文献   

10.
这“颓唐”不同于那“颓唐”湖北朱家林有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含义往往是不同的。《背影》与《一面》两文中同一“颓唐”其含义不同。初一册语文课本《背影》中有这样的句子:“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初二册语文课本《一面》中,有这...  相似文献   

11.
从《乐论》的思想内涵与特点可以看出,“和”的理论和教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儒家的乐论中,所以说《乐论》承袭了儒家的思想和教化的功能。魏晋南北朝为中国文化发展繁盛时期,“和”的审美范畴也比先秦两汉更为深入。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中“以和为美”的观念中,可以看出道家思想逐渐显现,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既有对立冲突的一面,又有融合互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评韩愈《祭十二郎文》,常用“至情”、“至性”、“至文”三个短语。章懋勋《古文析观解》引苏轼语:“惨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语,不期然而至也。”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七:“自始至终,处处俱以自己伴讲。写叔侄之关切,无一语不从至性中流出。”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八:“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本文拟借用前人评点术语,谈谈《祭十二郎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一面》(见初二册)和《背影》(见初一册)都是记实散文,两篇作品都是抒写作者对“一面”的深切思念,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都是通过看似微不足道的平淡琐事铸造了令人难忘、催人泪下的“一面”。仔细阅读两文,不难发现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以至主题,两文都有许多相通之处,可以说两文所写的“一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论《诗》之文既多,却鲜有论者。本文从“考《诗》”和“解《诗》”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观照。总结出其论《诗》的基本原则是“依经”“尊圣”,这就造成了他论《诗》的一大失误。但此中的怨刺之意,劝诫之志却成为其诗学的精神支柱,也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树立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5.
《马氏文通》的“主次”是马建忠根据西方语法学说中的“主格”(nominative case)建立的语法术语。它虽然有模仿性的一面,但也有创新性的一面,与西方语法的“主格”有所不同。但《马氏文通》所给的“主次”的定义是有缺陷的,“句之主次”和“读之主次”提法容易造成阅读者的误解。  相似文献   

16.
《一面》的数字教案四川/许政一、五个“一”标题《一面》;顺序“一种”,即时间;人称,一人称;头发一寸长;胡须如隶体“一”字,很具特色。二、“二”个部分①──(38)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紧紧扣题,后面若干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这既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沉痛悼念,...  相似文献   

17.
魔镜     
童话故事《白雪公主》里,皇后有一面魔镜。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我也不经意地发现了一面“魔镜”。  相似文献   

18.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阅读》第二册重点单元之一,包括四篇现代文和一篇文言文,都属写人的记叙文体裁。《一面》的肖像描写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朱自清的《背影》,构思新颖别致。《冯婉贞》一文,对话描写十分突出。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使学生思想上受到课文内容的感染、教育,理解文章怎样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记叙文选材的几种方法。 整个单元共安排九课时:讲读课六课时,自读课二课时,单元练习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面 第一课时 重点:学习本文的取材方法和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上注释解决词浯中的疑难。2.划分层次。3.思考:谁与谁的“一面”?何时、何地、何境中的“一面”? 怎样的“一面”?“一面”对“我”的鼓舞是什么?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董瑞丰 《云南教育》2011,(16):21-23
近日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发表解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特别报道《奋进为人民》。报道共分9篇文章,分别采访9位专家,深入解读了党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历史进程和“四个选择”的历史结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一面》的主题思想,课本认为是“表现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这个观点无论对《一面》本身,还是对初一的教学要求,均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