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客卿是秦国从弱到强的一支重要力量。从百里奚到李斯,大批三晋和楚国士人西入秦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春秋战国时代背景以及秦国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密切相关,也有士人阶层自身的原因。这些客卿主要信奉诸子百家中的纵横家、法家两派,他们在服务秦国政治的过程中,既改变了秦国的选官制度,也促进了秦国的强大,同时在客观上还加剧了秦国内部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2.
战国后期,秦国抓住有利时机吞并了蜀,巴,图谋与楚对抗,以求统一天下。为了实现蜀地的直接统治,秦在统一蜀地之初,在蜀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封蜀侯,置蜀中,蜀相;移民,筑城;开发蜀土地,山要资源。秦国在蜀地的统治政策可以说是后代羁麽政策乃至土司制度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战国秦国简公到王政统一中国前的历代国君,在政治上以建立推行流官制、郡县制,加强国家、国君对官吏和地方管理控制;制定和加强法律制度,强化对人民控制和镇压;变更自己称号,提高自己在国内外的地位及声望等办法,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王权,最终实现了王权专制。  相似文献   

4.
秦国君王牢握军权,用兵制度严格,已知的杜虎符和新郪虎符,是驻扎地方军事长官的被动发兵之符。那么,军官有自主的用兵权力吗?新发现的战国时期秦国虎符铭文:旨,五甲,毋之会,行。意为君王的命令,动用士兵五人不要会合(君王的)虎符,即可行动。授予军官一伍兵权,从中不难看到秦君王对军队的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东方各国的官僚集团都是世袭的卿大夫,他们世代为官,拥有私人武装和封地,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而地处西陲的秦国,虽然也有庶长这样颇有权势的武官,但是其官僚中却未见有东方各国那样独立性很强的世袭卿大夫。卿权的薄弱就意味着君权的加强。至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彻底成功正是依赖于秦国君权的强大。东方各国虽然也采取措施削弱卿权,但由于世卿的势力根深蒂固,仍有很大的保留,因此,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存在着更多的羁绊。  相似文献   

6.
秦国君王牢握军权,用兵制度严格,已知的杜虎符和新郪虎符,是驻扎地方军事长官的被动发兵之符。那么,军官有自主的用兵权力吗?新发现的战国时期秦国虎符铭文:“旨,五甲,毋之会,行。”意为君王的命令,动用士兵五人不要会合(君王的)虎符,即可行动。授予军官一伍兵权,从中不难看到秦君王对军队的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拉锯战争主要集中在秦赵边界。随着秦赵在这一地区的争夺形态变化也显示出了秦赵国力的此消彼长。秦的崛起,赵国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的国力和军力几乎无可匹敌,面对秦的侵夺赵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打击,而是专注于伐灭中山、开拓北方边界,导致国力消耗,后继者不但不能守成,反而一步步衰落,最终被秦消灭。赵在战国时期地位举足轻重,赵与秦的关系影响着战国后期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战国中后期,合纵连横成为列国外交的总战略。连横外交作为秦国的基本国策,其间经历了事一强以攻众弱、远交近攻、连横权臣三个发展阶段,连横政策的长期坚持大大加速了秦的东进步伐,推动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战国中期,周王朝已经衰落不能号令天下,诸侯中老牌霸主魏国也已衰落,新的强国秦、齐、赵先后崛起,称王已不再显赫,于是秦国率先称西帝,而送东帝给齐国。由于燕国为了达到报齐国灭国之仇,派间谍苏秦到齐劝说齐王废除了帝号,再加上其他各国不愿秦国强大,然后合纵攻秦,迫使秦国也废除了帝号。最终造成了齐灭宋国,激怒了各国,形成了合纵攻齐的态势,秦国由此形成一强独大。  相似文献   

10.
秦国婚姻制度包括王室嫡庶妻等级婚制和庶民一夫一妻婚制。前者发轫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秦惠文君称王之后。特点有三:一是秦王室虽然实行嫡庶妻等级婚制,但继承君位的往往不是嫡长子;二是秦君庶妻之子一旦为王,其母即可尊为太后,不受出身贵贱,班次高低的影响;三是秦国太后生活淫乱,贞节观念淡薄。后者是商鞅运用国家政权和法律的强制力量,拆散大家庭而形成的。特点有四:其一,庶民婚制一般只能构建父母妻子型和夫妻子型两种家庭形态,而不能构建父母兄弟妻子型大家庭;其二,秦可能有婚姻缔结要经官府认可的规定;其三,秦有弃妻登记的法律规定;其四,秦律禁止夫妻关系淫乱。  相似文献   

11.
吴兆路  郭琦 《天中学刊》2011,26(4):5-12
方铭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者,他的《战国文学史》、《战国文学史论》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他致力于建立符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特点的古代文学研究体系,并在经学、诸子、史传、楚辞、汉赋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志丹 《江苏教育》2022,(5):28-32+36
<正>因为要写一篇回忆戚豫章(1921—2006)先生的文字,所以,笔者想了解一些豫章先生和他恩师王个簃(1897—1988)先生的交往故事。豫章先生是什么时间拜王个簃为师的?什么时间蒙赐印文"缶老再传弟子"的?他们师生交往过程或者说戚豫章与王个簃先生问学经历有哪些可考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辅导》2013,(16):41-43
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约公元前340年,生于万里长江最险峻的山峡边的秭归(今湖北秭归)。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王室贵族的后代。他长得高大俊美,头顶高冠,穿着奇特的服装佩带长剑,身挂精美的玉器。20岁时离开秭归,来到祖先曾经居住的楚都郢(今湖北荆州),  相似文献   

14.
"遗留说"是进化论人类学的一个范畴和方法,它是按照保存在未消失民族的过去制度之残余物,以追溯发展序列的一种技巧.用这种思维方法去研究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就会发现,战国时期监察制度的客观存在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只是因为形式多样,不主一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要善于认识并综合各种散乱的监察因素,把它们从错综复杂的文化中抽取出来,整理出来,从而完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要做到这点,必须学会利用文化遗留要素,无论如何,借鉴或者模仿一种已有的制度都比创立一种新制度要容易得多,尤其是这种制度已被前代社会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时候,这些制度便得以继承并遗留下来.也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研究那些年代久远、模糊不清的文化、制度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除了史学家在那儿侃侃而谈.除了历史教科书上浮光掠影般的解释,又有多少人明白,地处荒夷的西秦为何能横扫东方六国?时光回到二千多年前。那个时候,狼烟四起,杀声鼎沸,诸侯们忙着分疆裂土,一个血腥的时代扑面而来。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相似文献   

16.
新乡市卫辉(县级)市大池山乡内有一段战国时期的古长城遗址。过去有学者认为它属于赵长城,然而通过对它的实地勘察,结合古代文献的相应记载,以及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的历史状况,并主要考察了七雄中魏、赵、秦在这儿的争战,最后得出了这段南起新乡市凤泉区分将池、中经卫辉大池山乡、西北转入林县的长城,是战国时期魏国梁惠王为了“备秦”而“遣龙贾”于公元前358年“筑长城于西边”,公元前352年又进一步扩建的。战国时期这条魏长城的修筑,显示了魏国对秦国的东进已采取守势,以防御为主。它不仅是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古代建筑工艺的历史见证,在当今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中也极具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出土战国文献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出土战国文献语法研究进行了回顾,肯定了其所取得的成就,也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出土战国文献语法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对监察制度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对监察制度的研究还存在许多分歧。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可以看到监察制度在前代已经存在并发挥了监察作用,就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战国监察制度的存在及其来源。在理解文化要素的基础上去认识古代的监察制度,会使我们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战国纵横家书》作为出土文献,较好地保留了战国中后期的语言面貌。虚词是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其中介词在语言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介词在《战国纵横家书》中出现频率较高,本文运用统计和分析比较的方法,以介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为切入点,对书中出现的介词进行比较研究,管窥这一时期介词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杨斌 《文教资料》2013,(16):1-2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第三句诗究竟是"形夭无千岁"还是"刑天舞干戚",自宋代产生争论以来,到今天这两种说法依然并存。本文主要从上下文义、句式、版本、校勘、"篇指一事"和组诗等六个方面对此论争加以综述,并以"形夭无千岁"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