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2003年、2012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和企业投人产出数据为分析样本,首先利用索洛残差法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随后采用时间序列回归模型考察了进出口贸易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现来回波动态势;出口贸易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两者呈现正相关,支持“出口学习效应”,进口贸易则相反;R&D投入增长较快,但只增加了技术知识存量,并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投入-产出比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根据上述结果,文章探讨了这一结果的形成原因并给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7年至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实证分析表明,技术效率的提高是推进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动力,而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有限。我国物流业没有充分发挥新技术、新设备带来的使用效率,导致投入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可以通过改变人才的供给结构、对物流企业进行流程再造来提高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效率。然后基于三种理论假设,选取9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7个指标与其关联度都较高。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物流业发展规模和财政投入等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都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绿色转型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是衡量生产要素的质量、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指标,也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指标,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考虑环境污染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是绿色发展背景下体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指标。文章以2012—2021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定量分析其绿色转型的方向和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高,在研究时期内呈上升趋势,制造业28个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仅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效率最优。制造业在附加值提升方向上的转型升级潜力较大,不同行业的绿色转型方向和潜力存在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11—2018年A股上市的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可以显著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VEC方法实证检验了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显著,而技术效率只有微小的提升。贸易结构与技术溢出效果正相关,高技术品的净进口量越大,贸易的TFP增长效应越显著,但溢出效果与人力资本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密切相关。贸易技术溢出对TFP水平的提升作用主要是促进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对技术效率影响微弱。实证结果还表明:贸易结构升级与生产率提升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形成。  相似文献   

6.
农业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效率。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30个行政区域2000—2008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测算与分解,分析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源泉、区域差异原因与跨期生产率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平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上升,技术进步为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技术效率则在一定程度制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尹宽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1):99-108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6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上升态势,原因在于我国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是得到改善的,西部和中部下降的原因在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上看,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统计学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统计分析了漳州市装备制造业供给侧发展现状,漳州市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目前存在着结构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等主要瓶颈,根据漳州市产业结构特征,提出了利用智能制造提升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层次,创造新供给和优化供给侧要素配置等具体实践路径,推动装备制造业向供给链高价值端延伸,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9.
《太原大学学报》2017,(3):27-31
在论述供给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从供给侧角度,实证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得出资本对于产出的贡献率一直加大,劳动力虽是主要动力,但近几年贡献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水平较低。由此,提出从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要素配置等方面促进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02-2011年期间的省际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构成分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2002-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0.863.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影响,技术进步的提高与下降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直接影响着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面板效应估计深入考察了不完全契约、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36个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完全契约通过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利用200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不完全契约指数,发现不完全契约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比较稳健。另外,行业规模显著提高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同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在高开放度行业、高契约指数行业,不完全契约的影响效果显著高于低开放度行业、低契约指数行业,而在低生产率水平的行业,不完全契约的生产率效应显著高于相应的高生产率水平的行业。  相似文献   

12.
采用Malmquist TFP指数,基于海西经济区19个市(除抚州市)1994-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各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成因。在样本考察期间,海西平均全要素生产率达到效率前沿面。1994-1999年间,主要是技术效率的提高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在2000-2008年间,主要是技术进步的提升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正的增长。虽然总体上看全要素生产率达到了效率前沿面,但是从Tobit模型回归结果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外资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总体经济并没有向着真正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发展。人力资本还未达到促进技术进步的阀值。进出口、科学事业支出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以此为基础,利用“索洛余值”法对西藏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研究得出西藏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要素的驱动,尚未形成全要素生产率为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西藏2000-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金融支持西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得出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西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主要路径为:降低金融杠杆率、加大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一带一路”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但其转型升级长期受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以2008—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内陆省份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比沿海地区增长迅速,不同省份之间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分异是技术水平、技术效率、地区经济水平、交通水平、重大事件、政府政策和环境因素共同驱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选取安徽省1990-2006年数据,以进口、出口和FDI作为对外开放的替代变量,并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了对外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的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安徽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传递的,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贡献较小,目前安徽省经济增长主要还是由要素投入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代表了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是安徽省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安徽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安徽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主要在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偏低。构建面板数据的Tobit模型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市场需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人员专业化程度和政府支持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而行业集中度和资本—劳动比率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96—2007年间的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详细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但各行业之间差距较大,并且我国高科技产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制造业行业数据,运用面板估计和工具变量方法估计出口国内增加值、进口、全要素生产率、行业不完全契约程度和制度环境对制造业行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提升总体上显著促进就业,高技术行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对就业的正向促进作用大于其他非高新技术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将降低就业。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就业的负面效应与低技术密集型行业大致相同。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就业影响为负值。全要素生产率对就业创造的影响为负值,对就业破坏的影响为正值,对总体就业配置率的影响为负值,制度环境优化也是就业决定因素之一。低技术行业中间品进口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大于高技术行业。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制造业行业差异的视角,本文主要考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出口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选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生产率水平越高的企业进行OFDI的概率越大,而且这个结论并不取决于行业的特性和类别的差异。进一步,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中国企业开展OFDI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降低单位GDP能耗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体系中的两大目标。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该差修正模型对1952—2006年间我国单位GDP能耗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显著且稳定的线性负相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有效地降低单位GDP能耗。同时也显示:工业化会严重破坏两者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引起单位GDP能耗的迅速上升,这可以解释1952—1977年间两者的正相关关系和2002年以后单位GDP能耗的再度上扬。单位GDP能耗、全要素生产率与工业化之间存在的这种实证关系,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