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众说纷纭说“底层”的历史语境和现实语境中,《出门寻死》使方方创作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原来的精英知识分子立场转变为市民立场或曰平民立场。而本文尝试着对这篇小说进行重新诠释,以期展现出这篇小说的意义缠绕之处。小说深蕴着方方对人生带有宿命意味的看法。从这篇小说中可以读出她对现实的批判与关注,也有个人的独特理念在其中,不是对现实的单纯的“亲吻”,也不是一句“美学脱身术”所能概括得了的,使得这篇小说成为了这样的意义缠绕之作。  相似文献   

2.
《谪仙记》在白先勇的小说作品中是有特殊意义的一篇作品。它不同于以前的留学生题材的小说,其中有对命运拨弄人的深刻阐释。作品中的蜘蛛象征着无法挣脱的时间之网、命运之网、历史之网。李彤与命运的关系犹如眼镜蛇与魔笛,一个是竭力的挣脱,一个是魔力无穷的制住。其中“中国”与“谪仙”有很强的文化象征意味。文中的色彩也有文化的象征意味。对于个人命运与文化命运的深切关注,显示了白先勇博大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3.
论《秧歌》     
《秧歌》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海内外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截然不同,论文力图把这部小说放到后期张爱玲创作努力寻找个人与现实的契合点这一背景上来分析评价。张爱玲在这部小说中以她的独特眼光描写了生活中的“饥饿”现象和“虚假性”,而这部作品的部分情节构成又令人遗憾地陷入了虚假性。《秧歌》虽然有政治环境对作家的影响这一因素,但又不能完全从政治立场的角度来评价它,这部小说基本上还是从人性的立场,从关注平凡人生的立场来创作的。她用一贯的“参差的对照”手法描写了农民的形象。作家在和现实保持距离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自己的基本立场,使这部小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是深受全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作品,《凡卡》(第十册19课)就是其中的一篇名著。这篇小说流传广泛,脍炙人口,是一篇象别林斯基所说的那种令人一读,就“永远不可磨灭地印在你的记忆中,使你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的“真正的艺术品”。这篇小说写于俄国历史上沙皇专制统治最反动、最黑暗的所谓“停滞时期”的一八八六年,是契诃夫在创作上趋于成熟期的作品。小说通过九岁的主人公凡卡向乡下爷爷写信的形式,叙述了自己在短短三个月学徒生活中遭受的种种摧残,从而反映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以及当时劳苦人民的贫困境况。作品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再  相似文献   

5.
柔石小说的语调一贯比较沉重,《希望》《会合》两篇却显得比较另类,在此柔石运用喜剧化的讽刺艺术,对婚姻与革命给予了批判性反思。这两篇小说反映出柔石与鲁迅在思想上的链接。柔石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续了鲁迅的思路,以执着于真实的怀疑精神,在启蒙的立场上继续关注着“新”与“旧”的悖谬问题,喜剧性的叙述笔调使这两篇小说具有鲜明的反讽色彩。  相似文献   

6.
《蝴蝶》中的张思远虽然产生了“庄生梦蝶”般的身份认同的困惑,但是最终在“人民之子”的身份上找到了自己的“真正归宿”。或许这也正是这篇“反思”小说“反思”的最后结果。作者试图通过小说中两种层面的代际冲突即“人民(父母)——张思远(儿子)”、“张思远(父亲)——冬冬(儿子)”来分析小说构建的“人民”神话的想象性意义,以及“人民”认同的叙事策略又是如何舒缓了新时期之初的时代心理紧张。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学界对卡尔维诺的小说《命运交叉的城堡》主要是从其叙事层面进行研究,而很少对其中多篇故事的内涵深入探讨。文章拟从小说故事中的核心意象“巴别塔”和“命运之轮”入手,分析作品的整体意蕴。“巴别塔”的倒塌和“命运之轮”的重建,体现了卡尔维诺转型期写作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明清时期的小说中,许多作品都借助了“因果”之说的模式。并且,在这一类小说中对于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刻画上,许多作品里都表现出了人物的命运主导性这一特点。我国明清时期小说中这一类依托“因果”之说、反映命运主导性特点的作品,表现了我国古代独特的民族文化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9.
“《山峡中》被公认为艾芜早期的代表作品,写一群被生活逼迫铤而走险的流浪者的生活。有关这篇“30代前期屈指可数的短篇杰作的学术研究日益丰满,尤其是小说题材为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注入的新鲜的血液,开拓了新时期是流浪汉(女)小说,“边缘化”叙事的拓展,“边远”人物命运的关注,时间、空间叙事的交错运用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研究。但是有关于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的研究尚属较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0.
20多年前 ,高晓声的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一问世 ,就成为新时期文学的热点。陈奂生这个新时期初期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引发了文坛上一场沸沸扬扬的“陈奂生”大讨论 :有人说它讽刺嘲笑甚至丑化了中国农民 ,思想感情和立场观点有问题 ;有人说它真实反映了中国农民的精神状况 ,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民摆脱贫困后渴望精神生活和人格意识的主题价值。今天 ,这篇小说被收入高中课本 ,既肯定了作品的思想意义与艺术魅力 ,也有助于中学生正确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与巨大变化 ,深入了解新时期初期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与精…  相似文献   

11.
蒋子龙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和《乔厂长后传》分别发表于一九七九年七月、一九八○年二月.这两篇小说连同它的作者早为读者所交口称赞而蜚声文坛了.时至今天,再来对它们说几句有关的话,难免有点“马后炮”之嫌.然而,我仍然有话要说.我要说的是我们衡量这两篇小说价值的高低和社会作用的大小,不能只看作品本身,也不能单看作品中的一两个人物.我们要把它放在中国当代文学走过的光辉而曲折的三十年艰苦的历程上看;放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复兴和发展的背景上看.看它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多少光彩.纵观中国当代文学史,在工业题材的领域中,蒋子龙的这两篇小说犹如奇峰突起,对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作出了可喜的突破,把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在文学如何表现工业题材方面,无论从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创造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长恨歌》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之一。它立足民间的叙事立场,表现了王琦瑶的人生历程,因而是一部有关都市民间生存形式的审美表现的重要作品。作者的叙述动力来自她对“虚荣”、“命运”、“怀旧”的关注。但是作者在对民间生存形式的认同上缺乏一种批判意识,在对人物命运的抒写上缺乏一种更为宽广的人文关怀,在描写上缺乏一种更能激发人们审美想像的美学空间的开拓,因而使得作品难以成为长久敲击并拷问人心的诗的交响!  相似文献   

13.
"归来"作家在新时期之初的人道主义立场和历史反思态度促进了当时启蒙思潮的生成和发展,促进了新时期之初"人的觉醒"。但他们的精神立场和创作也表现出内在的矛盾和困惑,在作家的自我身份认同和话语认同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归来"作家的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合法"身份的"老干部"形象,许多作品不断表述着"忠诚"的主题,这与"归来"群体的批判姿态和启蒙立场形成了矛盾。这些矛盾表明了新时期之初文学创作仍然受到意识形态合法性要求的强势钳制,也暴露出"归来"群体思想立场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徐枫 《文教资料》2012,(33):63-65
施蛰存通过对“英雄”自身心理的剖析、对人民群像或个体的塑造以及处于“英雄”对立面的女性形象的刻画.使曾经的英雄走下了神坛,他们深陷在对性欲的苦闷和对女性的崇拜之中不能自拔,从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施蛰存人民意识、平等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于女性心理、命运的关注。本文以《将军的头》小说集为例探析施蛰存历史题材小说。  相似文献   

15.
影片《蝴蝶梦》是希区柯克改编自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同名小说的作品.正如小说中对“宿命”诠释的那般,影片也意在表现出命运的唏嘘以及面对命运时人的弱小.但命运并不以实实在在的样貌嘲弄人间,它化身为“上帝之眼”操纵着世间百态.因此,对这个隐性角色的分析成为了影片分析的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16.
对日本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朋友们应该都很熟悉“源氏物语”这部作品,它创作于11世纪,是一部长篇的写实体小说.这部小说的描写背景跨越了多个朝代,同时在作品中对多位女性的命运进行了描写,有人那中国的红楼梦与之比较,说两者有相似之处.因为在“源氏物语”中描写的女性也多位皇族和贵族,也有着生命轨迹的起伏变更,本文并不注重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从“源氏物语”中女性的命运变化来探索日本在11世纪对女性形象的观点以及日本美学角度上女性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7.
《老人与海》是一部可以进行多层次分析的小说。这部作品浓缩了海明威对爱、恨、信念、人的尊严及命运的看法。海明威自己也说过:“这是一部我一生为之努力的作品,读起来通俗简单,看着很短,然而却囊括了外部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部空间。这是我在目前能写出的最好的散文。”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陌生化”手法的出色运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沈从文及其作品,新时期以来众多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评价。本文认为,沈从文湘西题材的小说创作,其意图可归结为一点,即通过这些作品,建构一种他心目中理想的“人生形式”。这是一种从个体精神到两性爱情直到整个社会风尚和社会形态都完美无憾的东西。它反映了作家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强烈不满、深刻反思以及对重造不合理社会的苦心积虑的追求,是作家对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9.
艾芜的《山峡中》写于一九三三年冬,他从缅甸被英殖民当局驱逐回国后不久。南行经过的地方、人和事,都火辣辣地在作者胸中发烫。他在作品中尽情抒发自己的爱和恨、痛苦和悲愤,使这篇小说不仅取得相当的思想深度,而且产生了极大的艺术魅力,成为艾芜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它描绘的是一群在社会重压下被抛出正常生活轨道的人们的遭遇、反映的是“时代潮流冲出圈外的小人物的命运”。以魏老头为首的“山贼”为求生存铤而走险。他们无处栖身,四处流浪,以群山破祠为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和王跃文是湘西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他们的小说《边城》和《漫水》,分别是现代乡土小说和当代乡土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边城》和《漫水》同以地域命名,同以诗意的语言进行表述,通过书写小人物的命运来展现一方山水的风土人情。在写法上,王跃文继承了沈从文"乐园——失乐园——重建乐园"的桃源模式,以及"诗意追求——人性书写——重筑民族品格"的叙事策略,又在写作立场、写作视域、情感态度上有新的超越。考虑到这两篇小说的特点,以比较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表述,更能见出现代乡土小说与当代乡土小说从主题到写法上的联系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