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氏立国后,以史为鉴,并顺应历史潮流建立起文武分职的官僚体制。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从而达到为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服务的目的,一整套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应运而生:官的选拔与任免制度,俸禄制度及考核制度是其包含的具体内容。这套制度的创建与完善为巩固赵氏政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贵族政治的遗存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这套制度的贯彻执行,从而给赵国政治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2.
赵国官制考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初步形成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国王是最高统治,国王以下建立了以相国和将军为武百官之长的封建官僚制度。在相国之下有处理政务的司寇、御史、内史、郎中、行人、田部吏等官吏;在大将军之下有统领军务的将军、国尉、都尉、裨将、军中侯等军官;与将相平行的还有教导国王或太子的师、傅、博闻师、司过、左师等官。此外还有为国君服务的官吏、有宦令等。纵横交错,统取决于君主,构成了君主制的官僚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赵国的军事赏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是战国时代的重要特征,军事赏罚制度也应运而生。考诸史实,发现赵国的军事赏罚制度已相当严整完备。以赏、军功爵制和官职升迁为特征的军事奖赏制度以及以斩、免、随坐、鞭、收家、废等为形式的军事刑罚制度相辅而行,互为补充。军事刑罚使人产生畏刑心理,官爵奖赏则是刺激因素。如果赏罚制度执行得当,无疑会激发将士的积极性。而赵国的统治者最终恰恰失败在“赏罚不信”上。  相似文献   

4.
赵国封2始于赵襄子,至惠文王和孝成王时达到高潮,赵国封君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开始是局限于宗亲范围之内,以“亲贵受封”为特点,以后扩至异姓功臣甚或幸臣,以“计功受封”为主流,赵国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对封君严密控制,封君的权力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讲,都被严格限制,难以形成与国家对抗的势力,封君成为国君中诱使将相大臣为之尽心效命的一枚香饵。  相似文献   

5.
结合传世文献与古文字材料来看,赵国郡级职官的记载相对缺乏,目前仅能搜集到郡守、强弩后将、司寇三职。赵国县级职官的设置较为复杂,现可推定有令、尉、司寇、司工、司成、工师、冶尹、宗正八职。赵国郡、县职官系统的不均衡特征可能是由郡与县在主要功能方面的差异造成的。赵国县级职官系统的复杂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代官僚制度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俄国官僚制度发端于彼得一世,正式形成于亚历山大一世时期,至尼古拉一世时已臻于成熟。除此之外,俄国官僚制度在19世纪还在内容和性质上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官僚阶层社会构成的变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职业模式的变化。19世纪俄国官僚制度已发展成一个专业化的、自我衍生的组织体系。正是依靠相对成熟的官僚制度,亚历山大二世才完成了“大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诞生于“封建之废,周衰之日”的战国时代,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衍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组织规则和运作体系,甚至对现今中国官僚制度的性格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中国传统官僚制度与马克斯·韦伯论述的官僚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对科层官僚制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之间差异的理论性阐释,能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体制提供合理路径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赵国官制考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初步形成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国王是最高统治者,国王以下建立了以相国和将军为文武百官之长的封建官僚制度。在相国之下有处理政务的司寇、御史、内史、郎中、行人、田部吏等官吏;在大将军之下有统领军务的将军、国尉、都尉、裨将、军中侯等军官;与将相平行的还有教导国王或大子的师、傅、博闻师、司过、左师等官。此外还有为国君服务的官吏,有宦者令等。纵横交错,统取决于君主,构成了君主专制的官僚体系。  相似文献   

9.
“家天下”是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特有的组织形式。王位继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是一项重要内容。先秦赵氏先祖已经存在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虽为赵统治所推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实际执行过程却存在较大的灵活性。赵氏立国后,君主立嫡时,往往惟自己意志是从,以致出现君住之争。嫡长子继承制这一理想模式是永远不可能真正彻底执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丧葬礼礼仪风俗与丧葬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浓缩和反映,通过对先秦赵国丧葬观念与丧葬礼俗,居丧制度与居丧生活,陵寝与墓葬制度,谥法等内容进行研究,勾画出这些丧葬风俗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出赵国丧葬文化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周礼.考工记》中的周王城制到明清北京城,中国封建社会都城制度的变迁,其一脉相承又变化诸多。同时,其都城规划与皇帝及其大臣的思想以及当时的政治制度的密切相关,或者说中国封建社会的都城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制度的影响甚至是控制。文章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的变迁,剖析了政治制度变革的成因及其对都城规划的影响,尤其就《考工记》所述的周王城制度与曹魏邺城规划运两条线索所内涵的政治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2.
先秦两汉时期的赵国前后存世600余年、立都邯郸500余年。仅汉代赵国就历时400余年,是研究赵文化作为地方封国历史的重要阶段。然而,这一阶段跨度日久、史料遗阙、王位更迭、废立频仍,结合古代典籍文献与现代学者研究从而较为细致地梳理、编次、考订和补阙,进而更好地展现汉代赵国的历史面貌,为更加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汉代赵国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发展历程是渐进式的。周代宗法血缘政治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形态的演变是由自上而下的“变法”方式完成的,因此,周制与秦汉制度尽管在社会经济基础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彼此之间仍然有诸多联系。秦汉国家形态重要侧面之一的官僚制度,无论在职官名称,还是官职职掌上都可以溯源至周代,周代国家若干重要的职官制度,也对秦汉产生过深远影响。探讨秦汉官僚制度与周制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完整把握和研究秦汉国家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汉之际,在以邯郸、信都为中心的赵地先后出现了四个赵国:武氏、赵氏、张氏和刘氏赵国.这些赵国的兴亡过程反映出这一时段的历史特点,即在“秦失其鹿”的大背景下,从群雄竞逐到六国复兴,从分封异姓王到改立同姓王,重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同时表明赵地以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各种政权争夺的焦点,这些赵国因陷于各种政治漩涡,都无法摆脱勃兴倏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以至固化是造成苏联亡党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苏联官僚特权阶层形成的根源,主要在4个方面:俄国的治国传统、苏共的组织伦理、干部的身份设定和监督的空泛虚化。正是这4个方面的因素,共同造就了苏联历史上独特的官僚特权阶层,为苏联党国覆灭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代的赵国官制,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散失等原因,已经很难看到系统全面的记载,只能看到赵国官制一鳞半爪只言片语的记述.笔者收集传世与出土文献,汲取前贤今哲成果,归纳梳理,从卿士化家为国、家臣变大臣,继承周晋官制革新职责,借鉴别国官名为己所用,首创官职名号独具特色等四方面,再探赵国官制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宋代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封建官僚制度的流弊——机构官吏冗滥、官吏经商、官商勾结、军队冗杂、思想保守等因素的制约、扼杀而遭到夭折。反思宋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对于消除现时类似问题和改革政治体制不无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赵国会盟活动的细致梳理,发现其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从时间上看,会盟发生的时间正属于赵国疆域扩展时期;从空间上看,会盟地具有位于会盟国之边境交会地带、或是交通要道节点的区位特征(平陆除外),其总体空间分布则经历了从东到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赵文化研究日新月异,尤其是战国时期赵国研究成果颇丰,赵国其他历史阶段的研究稍逊。汉简,为研究西汉时期的赵国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笔者以一批西汉时期赵国汉简为本体,首先对其进行局部复原,断代和定性,其次梳理出西汉赵国与边境的军政关系,最后分析汉简对研究西汉赵国社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各国实行何种形式的继承制,各有不同,形式是多样的。一般认为先秦时期各国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考诸史实,我们认为赵国并没有实行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按照君王个人意愿挑选王位继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