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女性写作研究领域,对女性意识的探讨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女性生理特点研究女性自我,如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经验”也是对女性意识的挖掘。作为生物性的“人”,我们都有各种生物性需求和欲望本能,传统的作品大多凸现出男性的这种生命本体的意识,而女性被置于纯洁、唯美的位置,她们只能含蓄地表达朦胧的内心活动,她们生命本体的意识被压抑,被描述为不合理的。事实上,女性意识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除了社会意识层面外,还包括灵和肉的内容,所以说对女性自身的发现是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是对男权化的一种反抗。虽然这种觉醒是人的一种生物本能,但是在敢于表达敢于言说时便赋予了其强大的精神内涵。徐坤的小说在展现女性生命本体意识同时,也对女性意识进行着出人意料的深刻阐释。  相似文献   

2.
作为女性、作为“人”的本质需要的执著追求和对生命、人生的感悟、体验与思考,始终贯穿于易安咏花作品中。本文结合易安个性体验、生存状态、时代特征等因素,从律动的生命与体验生命激情、生命的哀叹与感知生命存在、生命的忧患与追求生命价值三方面来探讨其咏花词中广泛存在与逐步深化的生命意识。易安咏花词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生命体验唤回了女性的生命,不愧为“花中第一流”。  相似文献   

3.
陆晶清是云南白族女作家,是云南现代文学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她的创作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尤以散文成就最高。纵观她的散文创作,其对生命意识的感悟与思索一直是贯穿散文的灵魂之所在。她以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细腻的笔触彰显自我的生命存在状态,以近乎绝望的姿态体悟人生、阐释世界,最终构成了她散文中自我生命意识的特殊表达。  相似文献   

4.
在生命体验与生活体验之间,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模式化地呈现出“两极化”的性格特征:“追问生命”的女性形象,承载的是剧作家回归自我的生命体验;“追问爱情”的女性形象,承载的却是剧作家逃避自我的生活体验。两类女性形象都逃脱不了失去自我的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5.
在男性依然被等同于人类、客观理性、公共领域的时代里,男性为文,尤其是男性散文主要是由表现“大思想”、“大情怀”、“大胸怀”的宏大叙事构成,忽略自我身体和日常生活情感的表达。相对于此,当下女性为文则普遍地从自我身体出发,将日常生活纳入文化与审美的论述之中,与人们一起分享她们的生命体验、人生感悟。没有高蹈的大义,没有抽象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中年女性散文作家是当代女性散文的主力军,她们努力从自恋走向社会,走向人生,将个体的生命体验扩展到对人生、宇宙万物的认识,不拘一格地传达出了来自女性社会生活和内心深处自我的声音。她们的作品无论从主题、意境、视野、题材及写作形式上,都有了积极的拓展与尝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并得以在思想的裂变中走向现代,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散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生命一次性即人生必死的背景下,产生"人生无价值感"的原因复杂多样,最基本的是两种:一是由于错误的认知,即只是关注现实的人跟动物一样终会死亡的命运,而无视现实的人具有一般动物无法比拟的自我意识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看不到人所具有的主体意识和客体意识。二是源于自我和社会评价产生"人生无成就感"的负面心灵体验。人生无价值感是一种处于人生十字路口、十分危险的错误认知和心理体验,极易使人消极、颓废甚至走向自我毁灭。提升个体主体意识及其素质是消解人生无价值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是在一代又一代知识女性的不懈探索中逐步发展成熟的,到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已达到了完全自觉和成熟。本文从其解构传统男权审美规范、塑造女性作为“人”的形象和解构传统性别秩序。抒写女性自我生命体验两方面来深入阐释其女性意识的高扬。  相似文献   

9.
"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体现了中国第一代现代女性追寻自我的艰辛和挣扎,尤其是她们在突现自我、建构"双性同体"的自我人格以及选择自我价值实现场域当中的生命状态和精神面相.她们以果敢的行动和言说表达了她们追寻自我的诉求,但又因自身的弱点和历史的因循而最终无法争得较为完整的自我空间,确立较为独立的自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东汉末特殊的社会形势促使文人们生命意识的觉醒,并在诗歌中表现出来,表现得尤为强烈而集中的以"三曹"为代表。他们的生命意识超越了悲叹生物生命短暂的局限,慷慨高歌追求建立自我社会生命的价值,实现社会生命的不朽。他们这种对生命的清醒的认识,对后来生命情绪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一个历久不衰的主题起到了首开风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等,大致可以归入"女性统治者"一类。她们享有一些特权,可作为女性,她们又是封建男权制度的受害者,失去了女性的价值、经验和意识,同时又对下层女性转嫁自己所受的压迫,造成更多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的历史和时代语境,漂泊流徙成为作家的现实生命处境,由此衍生出广义的"流散书写"。广西的三位女性作家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流散特征,她们用各自的文学书写展现了与"原初联系"的内在关联。对她们来说,写作意味着精神的回乡之旅。林白的书写反映了边缘文化独异的审美体验,黄咏梅用抒情的笔书写与故乡有关的世间百态,纪尘的人生经历引发了对小说本体的思考。三位女性作家的书写,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文学桂军的生态构成。  相似文献   

13.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活跃着众多鲜活的少女形象,如翠翠、三三、萧萧、夭夭、阿黑等,她们身上无不体现着自然人性的生命之美。沈从文在其作品中多角度书写了这些少女的真、善、美,在她们身上寄寓了他对"美在生命"、"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女性写作以其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艺术创作取向,已经构成了当代中国坛乃至当代中国化领域的一道风景。女性作家不懈地对自我生命意识的叩问与求索及其她们写作的历史轨迹,已清晰地呈现在20世纪的学视域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现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概述,指出现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实际上是现代女性自我生命主体意识觉解的历程.女性文学要实现女性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回归,摆脱第二性的定位,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如何彰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萧红是一个有着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冷静地关照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把目光投向了底层的劳动人民和现实的人生世界,抒写了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7.
疾风暴雨的社会现实,坎坷的人生经历,来自女性自身的体验与萧红独特的个性气质,成就了萧红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艺术品格。她的作品展现了对女性悲剧命运的顽强抗争。对民族悲剧性格的自醒式思考以及对人的生命价值的乐观探寻,其中渗透在悲剧意识中的生命热情更是萧红小说创作中的独特审美情态。  相似文献   

18.
萧乾小说的生命意识与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乾小说的诗性首先源于其诗性的人生体验,一种生命的忧郁感。萧乾对生命虚无的体认,首先是对人生无常、个体生命孤独无依的感受,还包括个体生命竞争的残酷与盲目。其小说中闪烁的人性光辉,或者说人的本质特征,正在于人对奴役的抗拒。而小说中清醒的死亡意识逆向地表现为一种高扬的生命意识与诗性。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生命生命》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生命的颂歌。作者通过生活中普通的"手中飞蛾求生的欲望"、"砖缝中香瓜子的生长"、"倾听自己的心跳"三件事例的细致描写,从字里行间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希望每个人都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疾风暴雨的社会现实,坎坷的人生经历,来自女性自身的体验与萧红独特的个性气质,成就了萧红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艺术品格.她的作品展现了对女性悲剧命运的顽强抗争,对民族悲剧性格的自醒式思考以及对人的生命价值的乐观探寻,其中渗透在悲剧意识中的生命热情更是萧红小说创作中的独特审美情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