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4):F0003-F0003
凤国的画.特别是他的静物画.构图饱满,风格大气厚重.画面细腻而生动.层次丰富而整体。他所描绘的物体,那岁月的沧桑.风雨的磨蚀,都能从画面中充分地、鲜活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的画给这些沉默在无言世界里的物体赐予了生命!  相似文献   

2.
物理上常用图把抽象的概念或物理过程简单明了他表现出来,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力比较抽象,人们无法直接“看到”.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像、更具体、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把这个抽象的物理量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这就是力的图示.力的图示应正确地反映力的三要素.下面我们以某人用竖直向上的120牛的力提面粉袋为例,谈谈力的图示的作法.豆.画出受力物体一般把受力物体用D表示即可,也可用物体的大致形状表示.2.画出力的作用点力总是作用在物体上,所以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除重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重…  相似文献   

3.
余锋  谢雨婷 《中学理科》2006,(4):34-37,47
1&;#183;(荆门市)小枫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虽然知道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但他总觉得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它受到的浮力还跟它在水中浸没的深度有关,并且他猜想物体在水中浸没得越深,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相似文献   

4.
运动的物体能冲上斜坡是动能能转换为重力势能的结果.物体冲上同一斜坡的最大距离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例(2008年南通)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相似文献   

5.
一、“离船入水问题”和“离水入船问题”例1.池中有一只小船,船内有一物体,若将物体投入水中,他中水面如何变化?分析及解在物体入水之前,物体和船共同浮在水面上,此时,船和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它们的重力之和,即F浮=G船+G物物体入水后(1)若物体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即几gwtGO而船仍浮在水面,船所受浮力等于部重,即F面过一GN这时船和物体共受浮力F’*一G物自十F$ffwtG钩十G部即F’owtFg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入水后的排水量小于入水前的排水量,所以液面下降.(2)若叱一化物体是浮于水中,它所受浮…  相似文献   

6.
期末检测     
一、填空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质量的主单位是,时间的主单位是.其测量的基本工具分别是、。2.在地球上,重9.8牛的物体,它的质量是     千克.54千米/小时=     米/秒,以此速度运动的物体10秒钟通过的路程为    米.3.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0.45米3的水全部结冰后的体积为   米3.4.扔到空中的小石块,受到力的作用,此力的施力物体是    .(忽略空气阻力)5.骑自行车的人,若以本人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时,他是    的;若以路旁树木为参照物时,他…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300多年,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即力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的这种说法跟人们的某些日常经验相符.例如,。用力推箱子,箱子就运动起来,停止用力,箱子就停下来.所以人们在很长时间内把它看成“真理”一这个错误直到2千年以后才被伽俐略纠正,后经牛顿和其他一些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才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为了正确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首先要弄清定律揭示的是物体在什么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其次要弄清定律中关键字词的含义,然后还要弄清定律与其它相…  相似文献   

8.
物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郑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郑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相似文献   

9.
一、疑难解析 1.受力面积的确定.受力面积是指两个物体相互重叠的地方.大物体压在小物体或者小物体压在大物体上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受力面积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大量事实表明.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根本不存在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在研究物体时.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在观察一个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时,总要涉及和其他物体的相互关系,所以,要选取其他物体作为标准,选取的标准物不同,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也就不同.不同的描述反映了物体相互之间的不同关系.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教辅资料、杂志中经常看到,有人把公式W=Fs中s的物理意义解释为力的作用点的位移.其实,在历次全国发行的教科书中都把s解释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为什么对s会有不同的解释呢?大致有以下原因:1.变形物体与刚体相混淆.2.可看成质点的物体与不能看成质点的物体相混淆.3.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对物体做功相混淆.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正确的说法是( ). A.由于物体只受到重力,所以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冲量 B.物体下落的距离增加一倍,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冲量也增加一倍 C.轻物体和重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只要经过的时间相同,重力的冲量也相同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结构二、学习指导(-)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定义可从如下几方面理解:(1)力总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只有一个物体就不可能产生力.(2)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对某物体来说,它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物体间接触或不接触都可能产生力(但两物体接触,没有作用就不会产生力).2.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IG.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se‘””(2)改变物体的形状.注意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它一定受外力作用;但物体…  相似文献   

15.
1.有力≠做功 做功有两个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受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也就是说在力的方向上物体没有移动距离,则这个力对物体不做功.  相似文献   

16.
一、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1.物体的质量跟该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及所在位置无关. 2.物体的重心跟该物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无关. 3.物体具有的惯性跟该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受力无关. 4.同一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无关.  相似文献   

18.
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同学们常用头脑中的概念看待力和运动的问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举例辨析如下.例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运动,在物体上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物体静止,在物体上可能有力的作用C.在物体上有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不一定有力对它作用猪解选人辨析本题考查要点是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郎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就要停止.”这种观点被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等…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物体”中的“物体分类”一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一猜他是谁。  相似文献   

20.
物体在几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这几个力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受力平衡.物体在3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是最重要、最典型,也最基础的平衡问题.在动态平衡问题中,物体所受外力在发生变化,而物体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这是学生经常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物体状态的连续变化,而且很多情况很难得到具体的解析式,所以学生常常感觉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