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理念基础。法律信仰的虚无,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障碍之一。法学教育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工具主义的错误认识。传统的法学教育在培植法律信仰过程中存在缺位现象,这样非常不利于公民法律信仰理念的生成。为了充分发挥法学教育在培植法律信仰中的作用,法学教育改革成为必然:一方面,法学教育必须把法治教育作为重点,增强公民权利意识,树立法律至上观念作为培植目标;另一方面,应该把培植公民的积极的法律情感作为教育目标之一,抛弃法律工具主义。法学教育的路径在于陶冶公民的法治品格,培植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2.
法学教育与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密切相关。我国目前法学教育体系复杂,法学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很有必要明确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法学教育改革的力度,更好地培养法学教学、科研和职业化法律实务人才,为国家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李姜红  张燕  荣远兰 《广西教育》2022,(33):95-97+141
本文论述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法治教育的思路和基点,认为要提高法治教育与其他思政主题教育的融合度,注重培育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相互作用力,拓宽法治教育中法律常识的广度,增强法学基础理论的螺旋上升度,并提出了开展法制教育章节教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加强高校法制教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有待提升,现行的法制教育欠缺实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法制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流于形式、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环节不完善、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师资相对缺乏等。构建新型的高校法制教育模式必须创新高校法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方式方法、师资队伍等,促进高校法制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5.
高等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和谐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法学教育关乎和谐社会建设。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存在着相互脱节的问题,使得法学教育本身远远落后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必须从改革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是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选择。当前,许多高校的法制教育存在教育目标把握不准、教育内容处理不当和教学方法单一的缺点。为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应采取准确定位法制教育目标,对大学法制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革新和运用多种有效的法制教学方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法制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传授必要的法学基本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是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选择.当前,许多高校的法制教育存在教育目标把握不准、教育内容处理不当和教学方法单一的缺点.为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应采取准确定位法制教育目标,对大学法制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革新和运用多种有效的法制教学方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职高专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法制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传授必要的法学基本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使广大学生克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校法制教育定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需要对其性质、目标、课程关系等方面的定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寻求共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教材篇幅大小衡量法制教育的地位,不能机械地以课时多少来判断法制教育的分量,应该在坚持法制教育的思想品德教育性质基础上,不断追求法律素质教育目标,努力实现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有机结合,以适应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法学教育的重新定位--法学教育的精英化和职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学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战略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学教育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标志。法律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法学教育的正确定位和不断创新。基于这一点,我国的法学教育急需走向精英化和职业化。法律职业的特点要求法学教育走向职业化和精英化。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指明了方向,2017年5月3日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则对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人才体系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中国特色法学人才体系主要由法学教学与研究专门队伍和法治工作专门队伍构成。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人才队伍,要实现"五路大军"协调发展、四个层次共同推进。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具体可以通过科学定位中国特色法治人才体系的建设目标、优化法治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全面革新法治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完善法治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全面深化高等法学教育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等途径来实现法治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法学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其在培养、训练法律人才,促进法学研究,发展法学理论,为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法学课程之改革是法治国家发展和法学教育之内在要求,而法学教育教学改革之关键在于对法理学课程实施改革。在我国对法理学课程实施改革必须论证一些基本问题:课程改革之必要性和可行性、改革目标和路径以及改革之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14.
法制教育是社会、国家或政党和一定的法治理论、法制制度及法治观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培养公民的法律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教育对象是社会的全体公民。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社会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的对象重点是大中小学学生。如何正确认识青少年法制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意义,不仅关系着在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学校教育自身教育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而且关系着学校教育能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现代法律素质的人才,关系着能否为和谐社会铸就坚实的法律素质基础。青少年法制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5.
法学教育是一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精通法律、信仰法律、忠诚于正义的法律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目标,进一步为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法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定位法学教育目标,现存的法学教育体制有何弊端以及法学教育如何发展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法律人才的培养和选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本科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途径,司法考试是选拔法律人才的方式。如何做好二者的衔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面对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窘境,本文以商法教学为视点,对如何使学生通过本科法学教育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职业素养,顺利地找到工作、做好工作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与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法学教育发展迅猛,并呈现出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格局.正视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为适应现代法治的要求,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改革路径,应以培养具有高度卓越的法律素养、实践能力和道德伦理的法律职业群体为使命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法制教育性质上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诸多现实困境,法制教育流于形式而徒具其表,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法律信仰淡漠,铸就了大学生违法犯罪恶性事件屡屡上演的现实根基。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再融合,强化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核心作用,积极引导其进行法律素质自我完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法制教育新途径,构筑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启动《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背景下,实现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与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机衔接是着力提升法学本科教学质量,充分实现法学人才培养目标和为国家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提供人才基础的必然选择.二者衔接需更新法学实践教学理念,培养"双师型"专业师资,打造精品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20.
高校法制教育是法治模式下民众法制教育的一部分,其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我国当前的高校法制教育存在重知识不重理念,重课堂不重实践,教育内容宽泛,教育手段单一,教育环境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积极探寻走出困境的路径,是我国高校法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