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字     
掌握书法原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书法书写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在书法中的功能是什么"。就汉字古今形态的演进过程来看,用于书法的多种书体其实是历史上曾经出现并通行的实用书写文字体系,这种"字体"经历了篆体(包括大篆、小篆)、隶体(包括秦隶或古隶、汉隶)与真体(包括繁体与现今通行的简体)三大历史阶段。而每一种字体都包含了两种以上的实用书体,即规范统一的与不规范统一的。而书法上所谓"篆隶楷行草"五体是站在真体文字历史形态上做出的选择。但是,从书法艺术原理的立场来审视"篆隶楷行草"五体的书体意识则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2.
汉代篆书的成果因隶书的巨大成就而没有得到书家充分的肯定,汉代篆书名碑亦不能代表这一时期石刻书法的全貌。汉画像石题记作为刻石文字体例之一,率然纯真、风格多样,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当时书体的风貌及各种书体演进之轨迹。本文从汉画像石题记中搜集到的小篆与杂体篆来进一步阐述汉代篆书的发展以及汉代篆书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书法通史,南宋陈思的《书小史》以收录书家众多、重视书家之间的传承关系、书家与书体之间的必然联系著称。并且在撰书时他将自己的书法美学思想融入其中,成就了一部史论结合的开创性书史著作。  相似文献   

4.
王铎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书法从法帖和学古入手,以《淳化阁帖》为主,二王为宗,并上及钟繇,下至南朝诸家。其天分既优,用工又博,不为传统所束缚,大胆革新,从而形成自己的书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相似文献   

5.
从历代书法风格的递变来观察,技法承担着各个时期书法风格形成的基础任务。"尚意"成为宋代书法风格的主流,书写形式多以信札、尺牍为主,书体以行草为主,其代表性书家的个性化技法,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次巨大转变,由一种崇尚开放的文人自然心性取代了前唐谨守法度的肃穆庄严。  相似文献   

6.
书势     
文字从实用书写发展到具有观赏性的艺用书法,笔法的研究、总结与发展在其中起到了根本性作用,而作为观赏性的书法之美就在于书势。书势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即字势、体势与笔势三者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其中笔势是书法的根本,是作为观赏性的艺用书法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敦煌遗书民间书法特征主要表现在,民间书法的书写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矛盾与融合,民间书法中大众与文人的相互交融和影响,民间书法对书体发展过程的佐证等三个方面,具体体现了率真与庄重共存、民间与经典互化、书写与书体同生的价值意义.敦煌遗书在书体字体无限变化和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最真实地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汉字书写的演变过程,给后人揭示了以刻石为主要呈现形式的背后,客观地存在着先民徒手书写在纸卷上的书法真迹.它在书写中的丰富变化和字体及字型结构的演进过程,给书法创作和研究提供了最佳也最真实的参照对象.  相似文献   

8.
古代书家在关注技法同时,更重视书家的人品与学养.古代书论中,在评价书家创作高度时,经常将书法技法与书家的人格和修养结合起来.在现当代书家群体中,陆维钊、王蘧常是实现书法技法与人格修养完美统一的代表性书家.文章阐释古人书法评论中人品、学养观念,并结合陆维钊、王蘧常书法创作、品格、学养进行评述,旨在强调当代书家更应重视人品和学养.  相似文献   

9.
<正>在汉代,章草是人们追求便捷使用的书体,而创造和整理出来的一种新书体,一般作为人们日常书写的辅体存在。今草的形成,主要是在东晋时期,以"二王"为代表的士人群体,对于当时类于卫瓘"草稿体"修饰和整理的结果。实用书写下的书体的演变与发展,遵循  相似文献   

10.
齐鲁一代著名书家王仲武先生之瀚墨大作《王仲武书五体千字文》,于1992年由山师大中文系著名文艺评论家冯中一先生为之作序,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国内外发行。是书系王老呕心沥血、博采众长,继历代瀚墨大家之后,藉国粹千字文以真、草、隶、章草、篆五体融合而成。它乃以综合之艺术姿态,绍介祖国书法文明之宏构。诚如冯老生前  相似文献   

11.
<正> 清代中叶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巨变的时期。由碑学风气的兴起冲击和改变了清初因帖字垄断而形成的颓弱且单一书风,使书坛又呈现出奇姿异态的繁荣景象。此时,崇尚碑学的书家虽不乏其人,但真正成为碑学实践范例的是完白山人邓石如。邓山人之于书坛,开碑学先河的创举,与大体同时的戴震之于哲学、袁枚之于诗坛、曹雪芹之于文学、杨州八怪之于画坛,同属于那个黑暗的中国十八世纪中文化上反叛的灼灼明星。书法是中国审美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形态。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中,称为艺术自觉的魏晋时期,确立了以“二王”书风为书法正统的地位,自兹以降,书法几乎成为士大夫阶层的特有  相似文献   

12.
在苏轼的书法作品中,尺牍书法以短小、富有韵味而受历代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他的尺牍书法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作品所呈现的特点是平淡质朴、天真烂漫、萧散简远而富于个性。本文试以他的尺牍书法为线,研究其尺牍书法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第九讲:方字
  汉字造型以方块形为主,但在不同字体之间,由典型笔画特征决定结字特点,又会形成不同的倾向。如大篆的点画,偏旁中尚有模拟自然的痕迹,结字以随形为主;小篆的点画,从模拟自然中抽象出来,结字修长;隶书与魏碑书多呈扁方;行草书则偏重笔势,因势利导、因字立形,字形变化多端。即使在同一书体之中,由于时代书风环境不同,书家审美追求有异,在不同书家笔下也表现出不同的结字特征。如欧阳询、颜真卿多长方字,赵孟多扁方字等等。汉字呈方形,以楷书最为典型,或表现为正方,或表现为矩形。唐人“大字促令其小,小字促令其大”的观点,虽遭米芾诟病,但也反映了人们在书法中追求整齐美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书法是我国艺术的瑰宝,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有着光辉灿烂的传统.从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和山东大汶河两岸文化算起,距今以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书法在各朝各代都有所研究尤其对各家的书法作品进行译论甚多.因各家的书法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风格,如魏代钟繇的书法,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雅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对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宋代米芾有诗绝称:“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赏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扰能抵万金.”对于译论书家人品和字的特征,笔画苍劲、苦涩刚柔亦举不胜举.蔡邕《九势》就是对于笔的精辟论述.以后书家对书法理论有了更深刻的阐明.不论是文房四宝、还是基本构图乃至于每个字的结构都有具体的阐述,这是从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认识,逐步完善的结晶,即符合审美观点,又符合几何的类型,真是妙趣无穷.  相似文献   

15.
行书     
正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偏于楷书者,称为行楷;偏于草书者,称为行草。与楷书相比,行书写得快捷,书写效率高;与草书相比,行书容易辨认,具有很强的普及性。所以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王在《书议》中说:"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由于行书很实用,又便于书写,故它的起源很早,在秦代就已经萌发了基本结体形态,汉代初步形成行书字体,后经魏晋时期刘德升、钟繇、胡  相似文献   

16.
二王     
<正>中国古代的书家众多,但我们这本小书只想从王羲之、王献之——即所谓二王——父子说起。由于二王有无真迹遗传下来至今不能论定,因之想根据书迹以论二王是很难的。不过比起张芝、钟繇来,二王总算有多些的痕迹留下来的。我们只能主要根据记载。谈到二王,就不能不谈到他们在每个时代的社会地位,我们知道晋代是讲究门阀的时代,王家和谢家以及郗庾等家族是政治上当权的大贵族,王敦和王导是我们所熟知的晋史上权倾人主的大  相似文献   

17.
《文待诏题跋》是由文征明对诸多书作之题跋汇集所成。在《文待诏题跋》中较全面的反映了他的书学思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崇尚古雅,心仪晋宋,视二王为极诣;第二、重视法度、渊源,讲究出规入矩;第三、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第四,重视人品与书品的统一,看重书家个人修养的积累。《文待诏题跋》不仅对明代书坛,对后世的书法练习及书法研究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书法研究角度看,吐鲁番出土的高昌国时期的汉文文书,书体上兼有隶书、行草书、楷书及其过渡字体,风格朴实自然,富于急就和实用性质。作为大众书写史料的切片.这些文书在反映汉唐之间书风书体在边远地区民间演变轨迹的同时,也折射出当时吐鲁番地区普通民众的视觉艺术生活。  相似文献   

19.
镜铭是浇铸在铜镜背面的文字.东汉镜铭花体字主要有缪篆、变式篆体和变式篆隶体三种书体,其中以悬针书和蚊脚书最为常见,悬针书在新莽时期就已形成.镜铭花体字的形成一方面受文字和铜镜的装饰功能决定,另一方面东汉中期以来的书法发展促进了其复古和繁荣.  相似文献   

20.
三、笔法 笔法,也称用笔,是指使用毛笔采用一定的书写技巧书写点画的方法。它是构成书法审美情趣、表现书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元赵孟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