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一边是繁华热闹的城市,另一边是连汽车都不通的偏僻乡村;一边是丈夫、儿子,另一边是一群农村学生;一边是温暖舒适的家,另一边是只有10个老师、100多个学生的乡村小学。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边?王美荣老师选择的是她的乡村、学生、学校。因为她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更明  相似文献   

2.
杜尚荣  李森 《教育导刊》2011,(10):22-24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能否搞好乡村教育直接关乎中国教育事业未来能否走向健康。目前,中国乡村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普九”留下的“后遗症”,课程资源缺乏适应性,乡村本土精神和文化的严重缺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v向着乡+t4~-g的正常化发展,必须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同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中国乡村治理的改革,存在两种取向:国家取向和社会取向,并在实践中体现为完善官僚体制和社会治理。就理论层面而言,各种乡村治理模式的结构设计,都包括了完善官僚制和社会治理的内容;但在实践层面,国家对社会进行控制的目标追求占统治地位,现行的“乡政、村治”模式及其改革明显偏向国家取向这一边。如何处理这两种取向的矛盾,形成合理的治理结构,是乡村治理改革中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日来,一边是癌症晚期的重庆乡村女教师曹瑾捐出眼角膜,一边是力挺高校乱收费的湖南省教育厅官员李让恒称“1万决钱,不算大事”;一边是拄着双拐的乡村女教师王洪英到央视唱歌感谢妈妈,一边是成都教育官员上班时间在微博上调情,还有永康贪污学生午餐经费的12名校长和1名教育局长落马。如此一组强烈反差、震撼人心的新闻,让笔者不禁想问:同为教育工作者,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相似文献   

5.
(一)女儿上小学四年级时的一个镜头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学了八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后,要写一篇关于乡村田野生活的作文。缺少生活经验的她,是一边看着电脑一边写的,笔下满是优美绝伦的文字,但就是想不起、说不出是哪个地方、什么时候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6.
(一)女儿上小学四年级时的一个镜头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学了八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后,要写一篇关于乡村田野生活的作文。缺少生活经验的她,是一边看着电脑一边写的,笔下满是优美绝伦的文字,但就是想不起、说不出是哪个地方、什么时候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7.
这是发生在宋代的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那天,天气很热,太阳像一个火球挂在天空中,把树和草都炙烤得耷拉着叶子,人走在路上,像是在火焰里行走。名学朱熹却匆匆忙忙出了门,他顶着烈日,一边沉思着,一边顺着一条乡村小道,朝女儿家走去。女婿蔡沈是他的学生,朱熹要去找他探讨一个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在国家政权力量的推动下,新教育进入乡村社会,由此开始了中国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进程。新教育严重冲击了以私塾为主体的传统教育,绕乱了乡民的日常生活,引起了乡村教育利益的大变动。围绕着新教育,乡村社会矛盾重重,冲突不断。这使得新教育长期无法得到乡村社会的普遍认同,乡村教育发展乏力。乡村教育冲突还导致乡村文化断裂,乡村社会整合能力严重下降,乡村社会危机加剧。清末乡村教育的转型受到很多人的批评和质疑,引发了人们关于中国乡村教育发展方向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一个城里人回到乡村,盖了幢房子住下来。春末夏初的时候,从城市回到乡村,回到他丈量过的土地、红砖的房前,打量院里的野草,问候房后的猫及梁上的老鼠。秋末冬初之前,他包裹上一夏的果实、秋天的丰收:坐飞机回到他熟悉的城市。其间他一边劳作一边写作,记录他在乡村的劳动和思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和南边邻国的边境上,有一座小山,山的这一边是中国领土,山的那一边是邻国土地。由于邻国的胃口问题,两国之间当时有点小小的不愉快。  相似文献   

11.
李志前 《成人教育》2011,31(2):11-12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的农村经济出现严重衰退,乡村社会出现文化荒漠化。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国民政府为加强对乡村的控制,巩固其统治基础,颁行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来发展乡村教育,为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留下了许多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刘强 《广东教育》2006,(9):57-58
“中国文化是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根呢?……中国文化有形的根就是乡村,无形的根就是老道理。所以所谓中国文化已经崩溃到根,已根本动摇,也就是说中国的乡村已经崩溃,中国的老道理已经动摇了。”  相似文献   

13.
一战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在一片"救国"声中,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上的乡村建设运动格外耀眼,梁漱溟所主张实施的乡村建设就是其中的代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虽未取得实际意义上的成功,其乡村教育的思想贯穿于其乡村建设中,旨在利用教育机制建设乡村、振兴中国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建国前,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了农村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极端重要的地位,认清了乡村衰败的根源,抓住了乡村问题的实质并以发动和领导土地革命全面改造乡村社会为基点,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为中国社会转型中乡村问题的成功解决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做人上的矛盾——“言教”与“身教”摄影/杨卫东“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种“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法则,在几千年后却被我们给扭曲了。许多父母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坐;一边让孩子尊重父母,一边却不尽赡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自己一年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  相似文献   

16.
真正决定中国命运的是乡村,中国基础教育的困难与出路都在乡村,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春潮;甬动在中国大地的30年,也是乡村教育在不断的探索中开始显示出自己独有特色与光明前景的30年。我们瞩望已久的充满期待和价值祈想的新型的乡村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美丽图卷正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需要怎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学校?晋江龙林小学的建设与发展给了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不同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中国乡村治理的改革,存在两种取向:国家取向和社会取向,并在实践中体现为完善官僚体制和社会治理。就理论层面而言,各种乡村治理模式的结构设计,都包括了完善官僚制和社会治理的内容;但在实践层面,国家对社会进行控制的目标追求占统治地位,现行的“乡政、村治”模式及其改革明显偏向国家取向这一边。如何处理这两种取向的矛盾,形成合理的治理结构,是乡村治理改革中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记得妈妈常常在厨房里忙个不停;记得爸爸常常在公司和家之间来回奔波;记得爷爷常常是一会儿劈柴一会儿又要照顾灶里的柴火;记得奶奶常常在傍晚时一边挑着一大担花生在乡村的泥路上晃动着身躯往家走,一边还嘴里叨咕着家里的鸡生了多少只蛋;记得……  相似文献   

19.
《音乐世界》2014,(1):118-121
一边进行着中国电影《赤盗》的拍摄,一边进行着Super Junior的世界巡演,一边还要飞到世界各国去参加各种高大上的活动,崔始源的行程满到几乎要把酒店当家了。  相似文献   

20.
一边是资金,一边是土地,写尽了当今中国的房地产企业的喜怒哀乐。 因为土地市场的变迁,拿地越来越成为资本密集的游戏,房地产行业的业内教科书在强调最为重要的前三位的要素时,往往已经不再是位置、位置、位置,而是金融、金融、金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